韩天衡题词:石艳天下
青田石以明代“灯光冻”而名满印坛,我留心数十年,发现当前印石玩家对于青田灯光冻认识相当混乱。印石图册、拍卖会、展览、石章店出展的青田灯光冻有的像透明白冻石、黄冻石,还有的像产于丽水的小顺冻石。或者干脆以一方青白透明的辽石来充数,而且价格不菲!
更令人困惑的是印家童衍方老师收藏有陈曼生刻款的真正青田灯光冻石章,外观微透,只像老坑封门青石而已!是古人对灯光冻的描述、命名有错?还是该石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采掘贻尽?或是现代人对灯光冻有认识的误区?
灯光冻组章
形形色色都是灯光冻,买家该听谁的?我想,只因为真正的明坑灯光冻石实物太罕见了。但如果见过北京故宫馆藏的《宝典福书》灯光冻组章和青田石雕博物收藏的灯光冻素面印章,你就会认识灯光冻的真面目!如何揭开灯光冻的神秘面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它进行深层次的鉴别和赏识:
必须搞清灯光冻的地质生成。通过测试与分析,目前地矿学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灯光冻”样品的矿物组成为叶腊石,多型特征为2M型,含极少量的1Tc型,其结构有序度高,化学成分表现为贫Al、富Si型,其边缘部位具有石英化迹象;“灯光冻”样品中的w(Fe2O3)为0.25%,w(TiO2)为 0.05%,Fe3 ,Ti4 和 Si- O2--Al空穴心共同致色;“灯光冻”样品中的Fe3 离子呈八面体占位且质量分数少;“灯光冻”样品中的叶蜡石晶体呈不规则叶片状,大小较均一,呈弯曲片状集合体结构;“灯光冻”样品边缘的石英化与其为 2M多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是“灯光冻”形成的原因之一。
古兽纽 灯光冻 3x3x9.8cm
平头印章 灯光冻 2.5x2.5x8.5cm
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差异,使青田石不仅呈现出各种类型,同时也使其质地、色彩、花纹千变万化。青田石中矿物的含量决定了石质的硬软,一般氧化铝含量愈高愈软,反之氧化硅、氧化铁含量愈高愈硬。纯叶蜡石型的青田石,其Si02与 A1203成分非常接近叶蜡石理论值,杂质离子、外来离子、层间离子少,石质细腻,硬度适中,石色以淡青、浅黄为主,属高档雕刻石。高硅质叶蜡石型,其Si的含量偏高,石质较粗,硬度较大,属较低档雕刻石。高铁质叶蜡石型,Fe的含量偏高,石色较深,一般为暗红色、黑色,不透明,属低档雕刻石。
目前,学术界达到了共识,这些灯光冻的化学成份,生成的原因,以及它基本特征,都是灯光冻鉴赏者普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青田石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导致外在石色、质地、透明度的差异。青田石的颜色主要由Fe3 、Fe2 、 Ti4 引起,并呈现红、黄、绿等色。这些致色元素含量小于0.25%时,形成浅色调,透明度较高;当其含量大于0.5%时,石色变深,透明度降低。次要矿物对石色亦有很大影响,如含刚玉呈深蓝色或浅蓝色,含红柱石呈粉白色或肉红色,含蓝线石呈淡蓝或紫罗兰色等。
必须准确把握灯光冻的质性相性。鉴定灯光冻,要解决明是非、辨真伪的问题,就必须下“识真”功夫,认识真灯光冻。真灯光冻是由它的质性因素与相性因素构成。质性因素是灯光冻的质性,是守恒而不变的,是灯光冻的内因,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相性因素具有可变性,是在本质因素的作用下显现给人们的一种表相,不是一层不变的,在质性因素起作用时,显相因素可起印证作用。
博古纽 灯光冻 3x2.1x8cm
古兽纽 灯光冻 2.5x2.5x8.5cm
灯光冻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物质,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了数亿万年,其质性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已经形成了它的本质规律,这就是灯光冻的质性。这种质性是一种不可见的非线性的高级物质构成,不是能以现代科学仪器所能测到的可见物质。如同人的经络,是以任何仪器也测不到,而客观存在的光导系统是同一道理。但是这种高物质却能作用物体分子的运动。在北京的隆冬季节,印泥常常冻结,如果呵口热气,灯光冻印章上的印泥立可解冻,印文如新。灯光冻接地气挟土力所结者,故隆冬不泐,即有此意。还有人说,长期外用灯光石粉末涂抹皮肤,可以使人的皮肤光洁如玉。正是由于它这种高物质作用人体,使人体细胞发生变化的原因。
为此,如不从它的质性去把握而是将由质性反映出来的外表特徵去鉴定,往往会自生干扰因素。灯光冻有几个共同特征:其一是“夹顽石而生,其材质难得大块”、其二石是“通体明莹,照之灿若灯辉”, 其三是其理细腻,温润易刻,而笔意得尽。这些外观是鉴定灯光冻的入手依据,则只限于原石与随形雕件,若经加工为印章之后,这一特征业已破坏,将无据可依。
如将灯光冻的所谓三大特征:“生成、色相、硬度”作为鉴定灯光冻的重要依据,则只能作为鉴定部份好灯光冻的重要依据,如作为鉴定一切灯光冻的依据,必出差错,因为有的灯光冻,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亦使无据可依。如将灯光冻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作为鉴定依据,但有的浓度高的灯光冻都呈不透明状。可见这些显相因素,都具有可变性,只能是辅助因素,在主要因素起作用时,它将起推波助澜作用。
古兽纽 灯光冻 3.5x3.5x11cm
古兽纽 灯光冻 3x3x11.5cm
在鉴定灯光冻明是非、辨真伪目的达到之后,有的因素可以转换为灯光冻优劣鉴定的主要依据。对于鉴定灯光冻的主要因素,前人已经认识到,虽然反映在他们的著作中只有只言半语,却已道破真缔。如近人章鸿剑《石雅》中说:“首德而次符”。这里所说的“德”并不是指质地,质地仍然是“符”,质地为可见之物,皆为相,相皆为“符”。何为之“德”,所谓“德”者,乃“道”也,道是以语言阐述不清楚的本质规律。诚如老子如云:“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说,可以说的“道”,已经不是所指的“道”,而是由道反映出来的质相,可见章鸿剑已深知真缔,却点到为止。
鉴赏家们天天手中揣摩着灯光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步由表及里地认识到质性的存在,但由于无法以语言论明白,不得不再退出来,再由灯光冻的质性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质相特征如温、润、凝、腻、细、结等方面去入手,将之称为“六德”,这里所说的“德”,已经不是不可言“德”,而是假名之德,但又不是完全的表相,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质相。其中温、润、腻是通过直观与感悟来实现的,而且感悟的成份更大。从这三个特征来说,更属质的范畴。所谓“温”,即久经蕴藏在土里,有出土之气,或曰为宝气,即使是新出的灯光冻也宛如旧石,这点能凭感悟而得出。
近年来,我们大多用可见性光源测试法,检验出灯光冻六德中“温”的存在:各色灯光冻,灯下透照石心皆泛黄泛红之光,宝气灿烂。从而大大提高了灯光冻鉴定的准确性。这是我们多年实践而发现的。所谓“润”即久浸水中,有如“露之欲滴”,“石里生泉”。所谓“腻”,即如久经泡入油中,肌里油溢。细、凝、结也是直观感觉,还是以直观分辨来实现的成份大。所谓“细”,即指组成的分子极微,极小,如婴肤。所谓“凝”即凝灵成冻状,清澈如镜。所谓“结”,即指分子结构紧密,结实如铁。在六德中,“温”,要“温润如玉”是最主要的。它接近灯光冻质性,有了它,灯光冻便可珠光宝气。
必须掌握灯光冻的科学分类。寿山之田黄细分“黄田、红田、黑田、白田”等几大类,为何我们青田一个这么大气开放之地,倒将灯光冻死死“划地为牢”,只局限地定于一个小小的范围之内。我想,灯光冻真正的话语权应该在青田人手上,我们只要牢牢抓住灯光冻的“夹顽石而生,其材质难得大块”、“通体明莹,照之灿若灯辉”,和“其理细腻,温润易刻,而笔意得尽”三个共同特征,还有其产地范围,即白羊、旦洪、封门、官洪、季山、塘古一带 。完全可以按灯光冻的色相,细分为“黄灯光、青灯光、白灯光”几大别类,其中以黄灯光为贵。
必须掌握灯光冻的定级划分。品位高雅的等级灯光冻印章稀缺,它如黄金一样“按克计价”,深受到藏家的追捧。目前,业内大家公认衡量灯光冻的等级高低标准,主要从 “纯度、色度、规格” 三个方面系数来鉴定(具体见表):
必须掌握灯光冻的去伪存真法。换句话说,就是要搞清楚目前市场上,到底有哪些石头会用来冒充灯光冻,将假冒产品拎出来,真灯光冻自然以真面目示人,就不致于混淆不清了。
用“泰顺冻石”冒充。泰顺石,当地人自古以来就称泰顺石为“匣石”,有的称“软石”学名叶蜡石,产于泰顺县仕阳镇龟湖及周边山区上。其中有一种冻石,凝灵似灯光冻,透明度极高,色彩泛青,但渐向里有种黑色小针点,不难辨认。
用“小顺冻石”冒充。云和小顺石,属地开石,产于云和县小顺寨下村。出现在青田和福建地域之间一条神秘“石脉”线上。其色彩非常丰富,透明度高,有红、白、黄等颜色,色彩鲜艳,花纹美丽,冻石微透明至全透明,质地温润,适宜雕刻。市场上常以小顺晶、黄冻、白冻、玛瑙冻等冒充灯光冻,多为小矿之石,大料难求,但比灯光冻更透明。市场价格接近灯光冻,但不能作为灯光冻价而购之。
用“辽宁冻石”冒充。也称辽宁绿冻石,当地称其“辽宁软玉” 属单斜晶系绿泥石滑石岩,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硬度为摩氏2.5度。其外观与青田冻石非常相似。色彩呈淡绿、碧绿、墨绿等色;半透明至全透明,肌理隐有灰白色花纹;墨绿者近黑,微透明;石质纯净细腻,光泽强,多为层片状结构,绺性较强,石性韧松不均,容易辨认。
用“印度龙蛋”冒充。印度龙蛋石产于印度国,夹硬岩而生,性能稳定,石质细腻,但成材不易。刀感、质感近似寿山善伯石,有红黄白诸色,其中有种青冻最具特色,通明度和色相与灯光冻非常相似。但用灯光照之,青黄中泛黑;因无地热养之,缺少氧化作用,温润度自然也差,不耐高温,只能油养,不能封蜡。这是与灯光冻最大的区别。不能作为灯光冻而收藏。
平头章 灯光冻 3.7x3.7x15.5cm
古兽纽 灯光冻 3x3x10.5cm
用“广东冻石”冒充。为广东适中极品,颜色与清刚度类似灯光冻,但石质不如灯光冻之细润,纹理略显粗糙,晶莹度虽高,但比灯光冻轻浮,刀感不够爽利,如用来冶印,奏刀不够利索,缺乏美观。
用“河南、云南冻石”冒充。产于河南、云南两地。色彩艳丽,石性不稳,不宜封蜡保养,多以油养,脱由走色。其中有色泽如灯光冻者,但石质疏松,刀感滞涩,与灯光冻极好区别。
用“巴林冻石”冒充。在巴林石中有一种黄冻石中冻化程度较深的品种,同由纯洁而且微小细密的叶蜡石的结晶体组成,透明至半透明,从淡黄色至棕色,石质极像青田“灯光冻”,在灯光下也有类似交相辉映的感觉,极难辨认,但刀感较没有灯光冻之脆爽。市价远低于“灯光冻”。
用“福建芙蓉青”冒充。芙蓉青产于宦溪镇加良山东侧山峰。因色洁质嫩,犹如初开的木芙蓉花,温柔迷人而得。开发于明清之际,初期石质略粗,且多含砂团,品位远不及寿山所产。至清乾隆时,将军洞芙蓉问世,始初露头角,备受文人雅士赞赏,跻身印石“三宝”之列,与灯光冻、田黄、鸡血并驾齐驱。芙蓉青与中等灯光冻相似,但密度没有灯光冻之高。质多不通灵,肌理多隐细黑斑,容易辨认。
以上列举假冒灯光冻者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外来石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陈墨简介
陈墨(1965--—),浙江青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曾任青田石雕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现任西泠印社青田印学基地秘书长、丽水市文艺家评论协会理事、青田石雕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公开出版诗集、散文集3部,青田石雕理论研究专著10多本。
1.《陈墨:五方面入手 对“灯光冻”进行鉴别赏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墨:五方面入手 对“灯光冻”进行鉴别赏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