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政府宣布将追究葛兰素史克公司中国区业务前主管马克锐(Mark Reilly)的刑事责任,这份公告的出台使得中国政府此次行动的极为严肃性和个人针对性显得一目了然。
2013年夏天,官方首次公布了针对葛兰素史克贿赂丑闻的调查行动,此后,围绕着如何理解政府行为动机的猜测一直集中在两类悬而未决的疑问上:首先,这一事件的推动力量来自于政治动机吗?此类问题的答案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如果有答案可循的话)才会浮出水面;其次,如果肇因并非政治动机,那么它是由习近平大举施行的反腐措施、国家医疗改革以及药品作为经济上限制中国医疗系统的成本动因的独特角色这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所驱动的吗?
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大相径庭;但尽管如此,直到本周以前,大多数分析人士都预计中国政府的追究行为将主要针对葛兰素史克公司本身而非其领导层。
事实证明这一揣测大错特错: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政府选择以实际行动来向本土和外国公司的领导层发出非常强烈的针对个人信号。
现在回头来看,当全世界颇感吃惊地发现,中国政府将怒火直接对准了外国高管,并要求他们为贿赂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时,外国跨国制药公司的高管们在经历了去年的腐败丑闻以及之前的力拓案之后,可能已经开始对其潜在的个人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去年夏天葛兰素史克爆出行贿丑闻之后的几个月里,我们与各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公司的中高层产品经理和高管们展开了多次讨论,讨论期间,关于该如何审视之前所发生的这一切的不安感觉弥漫在我们心头。
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这样的核心问题:如果被卷入了这样的丑闻之中,作为个人我会遭遇些什么?如果我能证明,依据我在公司接受的培训标准,我的行为符合《海外反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或《英国反贿赂法》(UK Bribery Act)的指导方针,但眼下的情形与中国的政治现实而非其他方面存在更多的关联时,公司会站在我这一边吗?它会为我提供帮助吗?抑或我将会成为我无法控制的更强大力量的受害者?
公平些说,这股力量也许我的雇主也无法控制——这与公司规模有多大以及它对中国市场有多重视都无关。也许最不幸的是,如果只有从更为泛化的中国医疗系统政治现实这样的角度,才能对受贿丑闻作出最完美的解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即便是最完善的内部合规条例也不足以保护雇员或公司?
综观整个事件,最简单和最痛苦的现状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在于:中国医院内部的腐败行为更多地反映了医生和医院监管者在资金缺乏和糟糕的补偿上所面对的历史现实。
医疗系统已经不知不觉地孕育出了一个畸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消费者需要塞“红包”才能享受服务,公司也需要依靠行贿才能开展商业活动。不管怎么称呼它,我们所确认的一点在于,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借助这种形势所展开的经济寻租行为是由经济现实而非败坏的道德所驱动。除非中国那支离破碎的医院融资机制得到修复,否则上述行为就将一直会延续下去,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分销渠道远离跨国公司,而向着那些能够在医院和产品之间形成最直接联系的分销商和经销商靠拢。
本案尚未水落石出的最终结局颇为值得我们玩味片刻:针对葛兰素史克中国官方究竟会作出何种处罚措施?先前业内人士关于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追究个人执行责任存在局限性的推测显然是完全合理的,和这些推测一样,迄今为止大多数分析家们都认为,葛兰素史克可能面临的处罚既足以表明政府的态度,同时又不会过分到足以抑制葛兰素史克以及对本案保持密切关注的其他外国公司对于中国医疗经济的进一步投资和扩张热情。
展望未来,中国公共卫生部门所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其实相当明显,即中国医院的融资机制该如何纠正。与此同时,身处此行业的企业高管则需要面对另一个全然不同且更为个人化的问题: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获得的个人报酬足以抵消所面对的行业工作风险吗?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持续政治压力使得制裁变得难以预料且个人会遭到潜在严重影响的行业中。外国制药和医疗器材公司需要如何调整合规性和市场战略才能符合中国政府新的预期呢?和这一更为宽泛的问题一样,这些公司的高管们也需要问问自己是否明白并愿意亲身承担这些风险。
译 徐黄兆 校 徐笑音
1.《gsk事件 GSK行贿案:中国官方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gsk事件 GSK行贿案:中国官方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