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移动互联网原著民肯定都知道PC端一直存在一种叫“随机配对IM”的东西,但一直没什么下文,如今它又在移动端重出江湖了,这两天聊了两款社交产品都是主打随机配对聊天的,一款叫“几度”,另一款叫“叽叽”(最近叫“叽叽”的产品有点多...后者已获李青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这当然跟移动技术的成熟脱不了干系,人们无须守在电脑旁才能与人匹配聊天,随机聊成了一件实时响应的活动,也释放了更多碎片化的时间,移动端更多其它社交机制的介入也让随机聊天有了更多的玩法。“比邻”这款以陌生人电话社交应用当然也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说到底,“随机”只是建立关系的一味元素,做不同的加法一定都会生成完全不同的产品。两款应用都强调希望帮用户找到更相关的人,这算是移动端随机聊天与PC另一点显著差异吧。就“几度”而言,首先它融入了
纯匿名
的元素,没有头像,没有随机的昵称;其次它看重的是手机通讯录里“朋友的朋友”这个神奇的二度人脉群体
(但凡不是两两互相认识的关系都属二度人脉),在匹配的时候也会优先匹配到二度人脉和异性,但早期用户较少的情况下三度人脉出现的频率会很高。其CEO姜宁告诉36氪,前期会把三、四、五、六度的人脉统归为三度,以后再把三度分出来。这款应用界面不能“简洁更多”,设计上大致是白描手绘风(好像没有这种风,就这么叫吧)。目前它还只是靠通讯录关系来计算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以后会考虑加入LBS,聊天群,还有聊天高频词等匹配维度。
考虑到关系链的膨胀已经成为新一波社交应用害怕的东西
,两款应用都很排斥为用户重新打造一个“QQ”或微信关系列表。关于这点几度的新版本希望加这么一个限制条—用户始终仅有权限保留两个过往联系人,而大部分的人都是擦肩而过的。关于聊天群,他们的设想也很有意思,具体人数限制到几还不有待考量,但其中一定有人是相互认识的,神秘感大概就来自若隐若现吧。By the way,这款应用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几名学生开发,种子用户也多为在校大学生。再说另一款产品“叽叽”,它希望做的是“越远越好的社交”,它通过两步随机操作,随机匹配一个地理位置(理论上讲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位置),然后会随机匹配到一个人或者一个聊天群,人数也是随机的,而且时不时会有人中途“闯”进来。“叽叽”也强调帮用户找到相关度较高的人,但并非社交距离越来越近的人,而是外貌、风格更匹配的人。用户可以为其它用户打标签(比如清纯、阳光等),而叽叽会据用户打标签的记录向你推荐更匹配的妹纸或帅哥。以后还会加入图像识别的算法,“以貌取人”是叽叽匹配的重要维度。此外,新版的“叽叽”还会支持新浪微博和QQ登录,根据这两大社交数据库完成更精准的匹配。其实诸如此类的匹配精不精准很难评判,个人认为,能让前戏变得更有意思好像才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它同样面临着关系链长大的问题, 关于如何弱化通讯录色彩,“叽叽”采用了Like的机制,凡是被Like的用户的动态会优先出现在用户信息流中。
其CEO认为,很多人的QQ列表常年不发生变化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而叽叽做的就是在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帮人搭讪这件事,跟工具性App解决痛点需求不一样,“叽叽”满足的是交友的欲望。之所以越远越好,可能是会有最早时候聊天室的快感吧,它们希望以后能围绕中外交友把这件事做起来,新加坡会是一个扩张试点。总之,跟“陌陌”相比,它是希望在线上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的。
社交之所以常盛不衰,一是技术在进步,二是需求一直在。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
AD: SoftLayer 创业企业孵化扶持培训 立即报名
1.《微信随机聊天 随机配对聊天在移动端又重出江湖了,抛出“几度”和“叽叽”两款产品聊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微信随机聊天 随机配对聊天在移动端又重出江湖了,抛出“几度”和“叽叽”两款产品聊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