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月1日,微信公众平台在微博上回应新华社此前报道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同质化侵权现象,其表示:“微信作为平台,我们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即便现在力有不逮,但不等于偷窃者可以一直得手。现在,微信已经开始上线原创保护内测,将来还会更完善,也欢迎大家帮忙献计献策。抄袭者,小心了!”
早前,新华社一日之内连发三篇文章,痛批微信面对公众号愈演愈烈的内容“抄袭”不作为,在文章内,新华社还列举了2015年伊始热门的抄袭案例:《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 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经济新闻》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
新华社还明确指出,如今的微信公众号的现状是:“1人原创,99人抄袭”,这也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
微信此次基于回应,并称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原创声明”功能,以应对抄袭,向抄袭亮剑。(小祖)
【腾讯微博原文】
@腾讯公司:今天新华社的小伙伴发了三篇文章,说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同质化侵权现象。说得好。微信作为平台,我们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即便现在力有不逮,但不等于偷窃者可以一直得手。现在,微信已经开始上线原创保护内测,将来还会更完善,也欢迎大家帮忙献计献策。抄袭者,小心了!
有人曾说:“复制粘贴是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听者莞尔,作者哭泣。想想,抄袭或许是中国互联网最司空见惯,也最让人头痛的一件事。在知识产权越来越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李逵”碰见“李鬼”的闹剧虽然还存在,但是想不劳而获的结果,往往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微信团队对于抄袭、假冒等侵权行为始终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早在2014年4月,《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的出台,就正式对微信公众帐号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对于未经授权发送他人原创文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首次出现将对违规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多次出现或情节严重的将对违规公众帐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
据悉,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每周要处理用户举报抄袭的案例超过200件。
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均有侵权举报的入口,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相关公众帐号或个人帐号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分别按以下指引进行侵权举报材料提交。
我们收到投诉通知书会依法处理,并实时查证属实投诉结果向用户反馈。
原创声明功能上线,从源头遏制抄袭
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沟通环境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最大愿景目标。一直以来,微信都鼓励和推动微信公众平台里出现更多原创、有价值的优质内容。1月22日,微信公众平台更上线“原创声明”功能,面向微信认证的媒体类型公众帐号开放公测。申请了原创声明的文章群发成功后,微信的原创声明系统会对其进行智能比对,比对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对文章添加“原创”标识。当其他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转发已进行原创声明的文章时,系统会为其注明出处。
此次“原创声明”功能的上线是微信公众平台向“抄袭风”亮出的一把“利剑”,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主动防范措施,提升平台自净能力,逐步减少直至杜绝抄袭等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
原创声明自1月22日开放以来,已受到媒体的关注和热烈讨论。随着功能开放主体的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微信公众平台将产出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原创文章。这些优质的文章,也将以被转载的形式受到更大范围的良性传播。这只是微信在鼓励和保护原创文章、帮助原创作者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上走出的一小步,后续将继续不断优化和完善。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帐号总数超800万,日均增长约2万个,如此庞大的体量,其中难免出现浑水摸鱼、打擦边球的 “李鬼”存在。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一切皆可为。”面对整个互联网环境的抄袭现象,我们需要更多原创者、用户的积极举证和参与,公众帐号运营者的自律规范,全行业一起携手努力,净化互联网不良风气,维护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新华社 微信公众号:1人原创,99人抄袭"】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 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袭问题引起的“道歉潮”。《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经济新闻》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1人原创,99人抄袭”,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
然而道歉和抄袭仿佛是一对平行线,先抄再删帖道歉。抄袭公众号就这么心安理得。
1月25日下午,网络女性情感专栏作者杨冰阳为自己万余字的文章敲下了句号,“每日坚持不懈地构思、创作、排版、修改,为的是46万忠实粉丝的信任”。
文章发布的同时,超过8个抄袭号同时运作起来,复制、删改、粘贴好不热闹。
“微信公众平台至少有8个冒充我的同名同头像账号,其中更有人持之以恒地抄了我500多期的原创内容。”杨冰阳说,从两年前开始,一个叫“感情”的微信公号,几乎每天都原封不动地抄袭她的文章,不仅删掉作者姓名,还将每篇文中原作者自称的“娃娃姐”等称呼,一处不落地改为自己的名称“莉莉姐”。“我才写到435期,但抄我的人把内容拆分成500多期,一眼看上去,很多人还以为我是盗版的呢。”
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线不到一年,得到粉丝热捧,山寨号也随之而来。曾有粉丝告诉创始人王晓磊,有一个叫“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微信公号,不仅每期对其原创内容“实况转播”,还故意在头像上做了黄色的“V”,并在介绍中使用“认证资料”等字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自媒体,腾讯自家的媒体也是盗版的受害者。腾讯“大家”以签约方式买断优秀作品版权,首年投入近2000万元,但也因内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开花。“一个月平均有30至40位 大家 作者投诉文章被盗用。”腾讯“大家”副总编贾永莉说。
当记者在一个公众号原创者群里抛出“列出抄袭你们的公众号名字”的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是--不用列,把我们排除了,其他都是抄袭的。
真有这么严重吗?记者随机查阅了微信热门榜中的文章,发现不署名、不标注来源就转发的公众号成百上千。
也许,互联网时代的读者不禁要问:有必要那么在乎版权吗?
“原创得不到保护,可怜的创造力正在不断被削弱,每天朋友圈里转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比例正在快速减少。”王晓磊说,快速抄袭的大号正在凭借庞大的信息量挤压着原创号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分析机构“企鹅智库”曾指出:80%的用户从朋友圈中获取订阅号文章,而非自己从订阅号内筛选。这样的用户习惯,让依靠抄袭积累巨大用户基数的“大号”更容易吸引订户。
的确,像王晓磊这样勤奋高产的作者,目前也仅积累了不到十万的粉丝量,而许多“集百家所长”的抄袭号却早已爬过了百万粉丝门槛。
就在读者一厢情愿地想着“好文章不问出处”,选择性忽略抄袭问题的同时,一大批靠抄袭起家的微信“大号”早已把读者们每一次的阅读、点赞都变成了可观的收入。
来自多家公关公司的报价单显示,在粉丝数上万的公众号中发布一篇软文的价格,从百元到5万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广告,也是很多“大号”的收入来源之一。
在微信平台上,抄袭者正在吸吮着原创者的血汗,在这样的环境下原创者的生存空间又有多少呢?(记者周劼人、郝方甲、魏骅、章苒)
1.《周劼人 公众号抄袭严重 腾讯回应称每周处理超200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劼人 公众号抄袭严重 腾讯回应称每周处理超200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