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长沙一中22班和23班的学生都考了600多分。6月25日,《三相都市报》首次采访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和学生。
22级
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22班44人,男生居多,占全班2/3。本次高考最高分681分,最低分619分,班级平均成绩649分。
班主任周玉龙说话直接,做事利索。这位已经在高三毕业班20年的男老师,平静的说:“尽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他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强调的十二字指导思想。在周先生看来,这种指导思想可以驱散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他强调“每个人都是班干部,对自己的小块负责”,主张“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
与成绩相比,他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劳逸结合,各方面共同发展。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发展体育运动,丰富知识,也缓解高考压力。此外,周老师的班级自发成立了“独立学习小组”,旨在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互助的效果。
作为理科班,性别失衡也很常见。22班也不例外,30个男生,14个女生。虽然性别比不平衡,但他们的发展并不不平衡。从高考成绩来看,第一名是男的,第二名是女的,此后大部分排名都是男女穿插。长沙市第一中学和第三中学毕业班,22班的周志轩以137分的语文成绩获得单科第一名。同样是22班成员的李昕泽是个大男孩,但他钢琴弹得很好。今年他在湖南省“三独大赛”中获得小提琴一等奖,高考以678分结束了他的高中生涯。
此外,周先生还强调,班级凝聚力对于一个班级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周老师非常重视班级凝聚力。在他看来,班级凝聚力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层面,在教师层面也是必然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有赖于各科老师的密切配合。
23级
生活有序,适合运动和安静
班级45人,最高690分,最低609分。23班的班主任胡小凤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感到惊讶。胡老师说,如果要形容她上课的特点,可以用“活的有秩序,适合运动的安静”来概括。
胡老师告诉记者,作为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他们非常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老师需要做的主要是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语文和外语都很弱。每次考试结束后,胡先生都会打电话给他们当面分析总结,制定科学的补缺方案。
对于学生来说,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学生们通常会互相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高三晚上自习吃饭的时候,是大家分享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给学校送饭,边吃边分享好吃的,和班主任聊天。
细心的班主任从来不会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学生。最严厉的惩罚是一周迟到两次,他们必须当着全班的面唱歌。如果交了作业,班主任会奖励每个人一大包零食。学生们通常亲切地称班主任为“小冯姐姐”和“胡阿姨”。
23班第一名彭旭东,690分,全省排名第39。他的志愿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彭旭东告诉记者,他父母是做批发生意的,听到他考上清华,全家都很激动。“我从来没见过他们这么开心。”。
"坚强、勤奋、乐观是我们班大多数孩子的共性."胡老师告诉记者,彭旭东在高中的时候遭遇了很大的家庭意外,成绩从一年级下滑到十二年级。但在亲人和老师的照顾下,他迅速调整状态,专心学习。
1.《长沙市一中网站 长沙市一中最牛理科班 两个班人人都上600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沙市一中网站 长沙市一中最牛理科班 两个班人人都上600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1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