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流感大流行是一场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的灾难。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历史上就有十几起流感大流行的记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已经发生了五次有明确证据的流感大流行(世卫组织定义了四次),数亿人感染,数千万人死亡。这五次流感大流行都蔓延到中国很多地方,其中三次被认为是从中国开始的(表1)。本文通过历史回顾总结了流感大流行对中国的影响,并对未来流感大流行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了警告。
1.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亚型):
从1914年到191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空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约有10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1918年出现后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导致数千万人死亡,间接导致一战提前中止。
据记载,1918年初美国军营爆发流感,亚洲、欧洲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起源推断假说提出去法国参加一战工事的中国劳工将病毒带到法国,然后在欧洲传播,但和其他假说一样,缺乏证据支持。“西班牙流感”无论起源如何,都是人类已知和记录的最严重的流感大流行,感染率、死亡率和全球传播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1918年,疫情在中国从南到北的许多地区爆发。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疫情发生在南方城市,从5月份开始,广州、上海、温州等地爆发了地方性疫情。6月初,上海《申报》发布了几份疫情报告和严重疫情预警。
由于病原体不明(流感病毒是1933年才发现的),患者普遍出现“热咳呛咳”、“全身骨痛”、“脚软头晕”等症状,这种大流行在一些地方被称为“骨痛病”,在其他地方则因传播迅速而被称为“五日瘟疫”、“风灾”。疫情严重时,部分地区死亡人数剧增,导致棺材短缺,出现“等待装载的尸体数量不详”的现象。
由于当时还没有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北洋政府因南方内乱无暇顾及防疫。到1918年底,疫情已蔓延到河北、东北两省,部分省市如北京的发病率高达50%。流感大流行持续到1919年初,1919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机构——中央防疫站。
大流行期间,国内相关病历有限,仅有的流行病学文献多为外国人撰写,主要记录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的疫情。其他地区的各种记录大多用中文描述,数据很少。总的来说,中国的死亡率低于其他国家,如西班牙和美国,但估计死亡人数仍在400万至950万之间。
2.1957年“亚洲流感”(H2N2亚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前苏联“防疫站”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传染病防治部门,1952年开始流感监测,两年后建立了流感实验室。1957年2月,中国贵州省爆发流感,3月蔓延至内地其他省份,4月蔓延至香港,短时间内造成25万多人患病。之后蔓延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日本,形成继西班牙流感之后最严重的大流行,被称为“亚洲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0万至400万人死亡。
这次大流行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在物质匮乏、医疗匮乏的时代,这样大规模的流感疫情是无法有效应对的,卫生部门只能靠报纸和广播介绍流感的常识和对策,相应的疫情数据也不完整。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拥挤的电影院和剧院被迫关闭,一些学校因学生集体患病而停课。
1957年底,第二次疫情在北方一些省份蔓延,尤其是农村地区。这次大流行促使中国政府在今年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并印制了《流感手册》,分发给各地,指导流感防控工作。
3.1968年“香港流感”(H3N2亚型):
1968年7月,香港爆发流感,当地居民约有15%被感染。8-9月逐渐扩散到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同年年底到达北美。这次大流行被称为“香港流感”,其强度相当于1957年的“亚洲流感”,造成全球100万至400万人死亡。mainland China有两次暴发,1968年7-9月从南方向全国蔓延,1970年6-12月夏季在南方蔓延,冬季在北方蔓延。
因为“文化大革命”,中国流感的数据非常有限。根据国家流感中心从广东、四川、上海、北京、哈尔滨、青岛等流感监测点收集的报告,1968年流感活动最强的是1968年至1992年,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影响。
4.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亚型):
1977年11月,前苏联远东地区爆发“俄罗斯流感”,并蔓延至欧洲、亚洲、美洲甚至大洋洲。与其他流行病不同,这是一种“年龄分化”的流行病,主要由1950年后出生的青少年感染。因为成年人群有过接触类似毒株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所以发病率没有明显上升,超额死亡率也没有明显上升。因此,WHO将此次疫情定义为大规模疫情,而不是“大流行”。
虽然称之为“俄罗斯流感”,但研究人员发现,早在1977年5月底,天津、辽宁、吉林三省就发生了同一亚型流感疫情,随后病毒在我国多个城市由北向南传播。因此,有专家认为,“俄罗斯流感”的地理起源也应该在中国。国家流感中心1968-1992年收集的监测报告显示,1977年我国流感活动强度高于1968年以后的其他年份。
2009年5月甲型流感(pH1N1):
2009年4月25日,世卫组织宣布墨西哥和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国政府首次建立了由原卫生部牵头、33个部门参与的甲型流感联合防控机制,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在最初几个月,通过对疑似患者及其接触者进行系统隔离,严格控制可能的输入病例,并提供财政支持,以扩大流感样病例哨点医院和实验室网络,加强积极监测。从2009年6月开始,疫苗研发迅速启动并完成,本着“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到当年年底已完成近5000万例甲型流感疫苗接种。
同时,从疫情初期开始,我国卫生部门及时向世卫组织和相关国家和地区通报了我国甲型流感疫情,也通过我国媒体准确发布了国内外最新疫情信息。这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有助于防止社会恐慌和促进个人保护。有效的防控措施终于使中国成功遏制了甲型流感疫情在中国的大规模爆发,中国政府透明及时的应对得到了世卫组织的好评,也是2009年中国卫生领域公众满意度最高的一次。这场流行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中国成功的预防和医疗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仍有3万多例超额死亡。
回顾百年流感的历史,肆虐全球的流感大流行对中国造成了大规模的影响。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四倍,联系更加密切。每天,数百万人穿越国家。如果流感大流行再次出现,其传播速度、公共卫生危害和社会经济影响将无法估量。由于无法预测流感大流行,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准备。
文章节选:搜狐健康
文章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1.《流感大流行 回顾 | 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流感大流行 回顾 | 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1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