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理解那些深奥的内容并不容易。如何改变教学形式,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成为教师们头疼的问题。
但是,有些学校已经做到了!
2016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伟为龙游中学-龙游海马国际学校的学生做了一场关于中国考古学的讲座。丰富的文物和简洁机智的语言让学生们赞叹魏昱教授对文物的渊博知识和真知灼见,惊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讲座结束后,在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联合建立的“3D打印创新实验室”中,龙游海马3D考古学会的学生向郑伟展示了社区活动中3D打印机显示的“牛腿”、“麻雀”等古建筑构件。这种生动再现沉重历史的方式受到了郑伟的高度赞扬。
当天下午,郑伟教授和龙游博物馆馆长雷东荣老师带着同学们到龙游民俗馆现场进行了“三维考古”主题活动。在汉代名师马援的后人修建的马家祠堂——“马荣八公祠”中,学生们在衢州大学吴宁博士的带领下,将三根50厘米的铝合金棒组合成长棒,在长棒的前端系上一部手机,从俯视、仰视、360°多角度拍摄三个角度拍摄具有龙游特色的古建筑构件——“牛腿”,使文物呈现在画面上。
从文物到3D打印模型,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收集文物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文物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明
在活动现场,高一学生周启哲提出了一些改进文物信息采集长杆的建议。因为长杆是手持的,360度拍摄时难免会出现晃动。他想知道是否可以在长杆尾部设计一个三角形的固定架,然后在长杆顶部增加一个360度的开合轨道,这样拍摄手机和补光装置就可以固定在轨道上,从而实现精确定位。这个想法得到了参加活动的原清华大学专利局孙鑫博士的肯定,并鼓励周其哲用图片绘制这个创新方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得知这一消息的龙游凯马国际学校校长许建生非常高兴,称这是该校“核心素养培育工程”正式启动并付诸实践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消息。龙游凯马国际学校始终把面向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的机会,进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3D打印师学习是学校打造的重点特色项目之一。与其他学校不同,中科院广州电子所联合建立的“3D打印创新实验室”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获取。在下午同时举行的校园创新专利咨询中,270名学生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咨询,当场提交了126份专利创新计划。
同学们当场拿出自己的专利方案,孙鑫老师现场指导
就在前一天,2016年12月10日,郑伟的中国考古学讲座也在另一所重点中学长兴中学的礼堂举行。郑伟教授很高兴长兴中学有这么多像他一样热爱考古和文物的学生,并对新成立的长兴中学考古文物学会寄予厚望。他希望其成员能够依靠学会“保留中国的工具,寻根炎黄”,并代表北大公共考古艺术中心向学会颁发许可证。
讲座结束后,郑伟教授接过长兴中学校长秦国强的聘书,成为长兴中学的课程讲师。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北京大学公共考古与艺术中心第一任公共考古硕士刘清华,也成为长兴中学考古与文化学会讲师。
在稍后举行的“考古与文博”沙龙中,两位老师始终被长兴中学考古与文博学会会员的热情所包围,“高中生考古与文博学会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将长兴当地历史文化与学校条件相结合,用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呈现最古老的中华文明”...学生们抛出的话题让魏教授和刘老师不知所措。最初的40分钟沙龙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魏教授一行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长兴中学考古文化教室,高度评价长兴中学为培养和支持学生兴趣发展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条件。
建设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作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实施单位,中兴华教育负责人郑介绍说,“3D打印创新实验室”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高性能3D打印系统的支持,教育部“中小学创意”是理论指导。整合工信部全国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培训认证内容资源,横向联合中国创意大赛和“钟南山创新奖”评选委员会,形成一套理论和实践,2015年11月,中兴华教育正式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共建。
据悉,“3D打印创新实验室”已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在全国15个省建立,“3D考古学会”是设备推广后二期建设的重点。继长兴中学、龙游中学等学校建设“3D考古学会”后,下一步将继续配合各地中小学与广州电子学院、中科院、北大考古的合作,将3D打印技术与中小学进行整合,引导和鼓励各共建学校建设基于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3D打印校本课程。目前,包括浙江大学高级中学、莆田一中、长兴中学、龙游中学、海安中学、南宁二中、河南大学高级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高级中学、长兴县第四小学在内的国内多家知名中小学已表示,将联合开发国内第一套多学科一体化的中小学3D打印教材。
对话“育人”
为什么选择考古?
浙江省长兴中学校长秦国强:
当代学生,由于网络思潮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核心事物缺乏理解,从而暴露出许多文化素养问题。
而考古学则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文化传承人的身份认同。通过3D打印这种最先进的科技,让孩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未来虽然很远,但是会很远!
为什么选择3D打印+考古?
浙江省龙游凯马国际学校龙游中学许建生校长:
目前中国的流行文化是欧美的,但不代表中国文化不如人,而是没有优秀的模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对3D打印感兴趣,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会随着兴趣逐渐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这种既不生硬也不教条的教育指导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3D考古学会”报名阶段同学们都很热情,没有报名字的同学还是觉得遗憾。
3D打印+考古效果如何?
中兴华教育总经理郑:
据“3D考古学会”组织的几个协会介绍,当考古学会成员向同学们“炫耀”牛腿、麻雀等古建筑构件的3D打印模型,脱口而出文物3D模型背后的历史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时,我觉得选择是正确的:
这种“炫耀”
而不是炫耀自己过去穿什么牌子的衣服,
又不是炫耀父母给零花钱买IpHONE7
不是为了炫耀父母开什么车送自己去学校
学生们“炫耀”什么
是对新技术的运用,对新知识的占有,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这种“炫耀”可以大胆炫耀,越炫耀越光荣!
对话专家:
作为3D打印的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所长李尧棠表示,通过与大多数中小学合作建设3D打印创新实验室,发现过程集成和成果展示都离不开内容创新,只有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建设创新校园,才能成为现实。3D考古学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大力推广。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3D打印可以也应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复兴而努力。
北京大学公共考古与艺术中心教师刘清华表示,全国中学生考古学会联合会将于12月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首次预备会议。以“3D考古学会”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各地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有益尝试。将邀请成立3D考古学会的学校在会上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这一创新模式更好更快的普及。
1.《浙江省龙游中学 浙江中学生“3D考古社”:用3D打印再现古老文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浙江省龙游中学 浙江中学生“3D考古社”:用3D打印再现古老文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3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