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医院人满为患。和大多数县市一样,东阳人长期处于两极分化状态。据统计,目前东阳县医疗救治率达到90.15%,超过全国82.5%和全省84.99%的水平,但基层医疗单位服务仅占47.66%。
如何打破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激发基层医疗单位的活力,让人们看病更方便、更实惠?日前,东阳召开动员大会,成为全省首批11个试点县中最早的县市。并发布了《关于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实现医改的两个核心指标:基层首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首诊率保持在90%以上。
“通过在县内实行分级诊疗,提高县内医疗资源的整体配置和使用效率,打通人、财、物的壁垒。培训、专家、药品都会沉没。”东阳市卫生规划局副局长胡晓军表示,在此之前,东阳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全县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力争基层首诊率达到65%
程立忠,家住东阳市葫芦镇下城里村,现年69岁,患有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20余年。她过去常常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微山医院取药。从上一年开始,微山医院每周一到周五都安排专家来葫芦健康中心就诊,程立忠上门就能解决问题。据葫芦健康中心主任吴介绍,今年前10个月的门诊人次同比增长7%。
除了资源和专家的下沉,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激发基层医疗机构活力的关键。从去年初开始,东阳市人民医院定期对柳市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柳市中心卫生院院长许表示,到目前为止,参加系统培训的人数占卫生院医务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今年年初,柳市卫生院成为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分院,进一步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下沉。
正是有了这些早期的探索,东阳才有了建设“医疗社区”的良好基础。此外,东阳市人民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领先全国,东阳市妇幼保健院的中医药和妇幼保健创新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东阳市“医疗社区”建设中,东阳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女保险医院、横店医院等4家市级公立医院建立了全市18家基层医疗机构托管模式。在领导经营管理、人员配置、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基础上。形成自上而下连接优质医疗资源的渠道和机制。成立了医疗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医疗社区管理中心”,重点突破固有模式,建设“医疗社区人才库”,实行分配“两证”,形成统一有效的人才培养和薪酬激励机制。
医疗社区建设涉及政府管理模式、医疗保险支付模式、东阳4000多名医务人员的利益、普通百姓的医疗习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东阳市委书记黄敏表示,“医疗社区”的建立是东阳市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东阳将着力提高基层首诊率,加强龙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培育优势专科,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临床用药联动机制,将市级医院用药范围扩大到基层医疗机构;力争前两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医疗业务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
1.《东阳医院高效欧亚 金华东阳建设“医共体” 打破就医两级分化格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阳医院高效欧亚 金华东阳建设“医共体” 打破就医两级分化格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4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