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重文书流出来!未来会有很大的变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民航七通用”机场布局,三县划主城区,高铁区域建成合肥新中心。这些地区以发展为重点...合肥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定稿。新定位合肥城市发展有五个“新定位”: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都市圈建设、国际化水平提升、内陆经济开放高地。从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到安徽首个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上升到国家级,再到最新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合肥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频次逐步提高,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新中心打破了城市的单中心结构,形成了主城区“1-4-7”三级多中心体系。整合高铁站和萝岗机场,形成城市主中心;培育城市四个子中心:旧城商业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市政行政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上述市政中心均位于核心圈,形成DIA形的“中心活动区”。规划建设北城、新站、肥东、肥西、经济开发区、高辛、小庙七个区级中心。除市区外,2020年合肥主城区包括肥东县、肥西县、肥东县桥头集、曲镇、肥西县桃花、华钢、长丰县岗集、双墩;高哲、泥河、龙桥等近期要按照工业新城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优化升级主城区,创新发展环巢湖示范区,发展有特色的巢湖市,全面拓展庐江市,打造长丰县成为合肥市辐射皖北桥头堡,高端发展空港科技产业新城,培育发展何超产业新城和鲁南循环经济产业新城。人口转移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合肥将逐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实现人口进城的“立体转型”:从农业向非农业的专业转型、从农村向城市的区域转型、从农民向公民的身份转型。尽快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国道路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东西贯通、南北贯通、辐射江淮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铁路、航运空和港口建设,完善公路、内河航道网络,形成30分钟到达合肥都市圈重要城市、3小时到达全国重要城市的交通圈。规划形成“一民航七通用”的机场布局。推进综合机场建设,重点规划滨湖新区、巢湖、肥东、肥西、庐江、白山、长风各一个综合机场。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规划形成“七条高速铁路、四条普通铁路、六条城际铁路”的铁路网布局。七条高速铁路:沪高速、京福高速、上合杭高速、河西高速、和政高速、合连高速、合安九高速;“六大城际”:刘贺城际、合渝宁城际、合河城际、合宣城城际、吴赫城际、合淮城际;“四普铁路”:淮南铁路、宁西铁路、合九铁路、刘璇铁路。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约964公里,一级公路总里程达1016公里。城市交通:轨道交通:远期规划5条城市轨道线,规划15条主要城市轨道线,服务城市内部通勤需求。轨道总规模586 km,一环网密度1.8 km/km2,二环网密度1.5 km/km2。将形成“中心辐射+中心加密+周边连接”的中容量公交系统,将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大型换乘枢纽与各级城市中心串联。规划7条中心辐射走廊、5条中心密集走廊和1条外围走廊,全长约244.4公里,结合现有十里线和老淮南线,规划2辆电车,全长约50公里。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专用道34条,全长约450公里。文化、医疗、教育推动安徽图书馆、安徽博物馆、合肥工人文化宫、合肥青年活动中心、合肥中央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文化场馆建设,形成“15分钟文化圈”。推进合肥球类馆和青少年体育中心的维护和改造。率先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推进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北校区、合肥新四中、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黄璐师范学校等公共教育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老城区医疗资源,重点支持三个开发区新建医疗机构,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省医院新区、空口岸医院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重点建设北城、滨湖新五里河周边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区。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安徽大学“211工程”和合肥工业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合肥硅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合肥硅谷。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小庙、新站少泉湖地区等为例。空作为载体打造生产、教育、科研紧密结合的合肥“硅谷”。建设南燕湖创新中心、翡翠湖孵化中心、白岩湖服务中心、王嘴湖R&D中心、小庙科技创新中心,在新站区建设北航科技城、邵泉湖信息产业园、智慧产业园等R&D及创业中心,促进科技研发与城市产业协调发展。以滨湖新区、滨江更新区为主要载体,打造高品质、富有人文魅力的合肥“硅巷”。推进4个开发区转型和13个省级园区功能升级,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推进高新区扩展区、邵泉湖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示范区、空港口经济示范区、肥西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示范区等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合肥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市内“11”城镇化空格局得到优化完善,逐步形成以合肥主城为核心,县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到2030年,合肥城市化质量将达到长三角第一代地区水平,主城区人口规模将向千万人迈进,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以合肥为核心的江淮城市群基本形成,城市整体城市化格局更加优化,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030年,其实很快,未来也不远了。我期待着所有这些计划的实施和合肥美好的未来。
1.《首都迁合肥已成定局 合肥三县“撤县划区”时间表已定 高铁板块未来将成城市新中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首都迁合肥已成定局 合肥三县“撤县划区”时间表已定 高铁板块未来将成城市新中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6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