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瑞鹏,这个视频节目《军用和军用分机》的导演。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节目会不会有“多体船看起来很棒,但是感觉像鸡蛋”的感觉。嗯...我只想说,这种感觉其实是对的。虽然多体船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但大的甲板面积似乎使多体船适合发展成为航空母舰。然而,这些优势似乎不足以让多体船像单翼机取代双翼机那样掀起一场革命。相反,有些缺陷经常被批评。比如022和“独立”级都是为了减轻船体结构重量而使用铝合金材料,但这种材料在战斗舰上的应用意味着抗损伤能力不足。在马岛战争中沉没的谢菲尔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多体船的甲板面积很宽,但作为船空的母船,机库空往往是比甲板面积更重要的指标,比汽车轮渡复杂得多。所以多体航母的概念就够了。如果你想在未来看到更多外形更加惊艳的双体船,你应该期待哪个邮轮公司或者民间护城河能造出奇迹。其实在人类工程科技的漫长历史中,有很多类似“多体船”命运的概念和脑洞。
今天我就趁着这个机会,简单盘点几只已经炒到顶,但是已经被贴上“天然和鸡蛋”标签的“科技概念股”。
磁流体推进器(磁流体动力驱动)
在船舶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船舶推进装置,从手动桨、桨轮到螺旋桨,都是依靠各种物理手段,用花式桨推动船舶前进。然而,一些科学家只是认为所有这些方法都太年轻了,所以他们开发了磁流体动力驱动(简称MHP),这听起来很高,对吗?在一些文献中,这种螺旋桨被描述为梦幻般的,它有很大的潜力在船舶推进领域引发一场革命。
不能光说不练。在这方面,彩虹之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MHD推进试验船“大和1号”,与我们熟悉的“大和”同名。但是大和没有91式穿甲弹,放不进波枪。骄傲的MHD推进装置只能让它以8节的速度运行。都怪现在人类科技不够强大。如果你在别的地方看到一篇文章“中国正在建造超导磁流体推进潜艇,速度可以超过100节,美国惊呼无敌”,保持微笑就好。
▲曾经轰动一时的YAMATO-1,今天已经成为日本一个公园的展品
MHD推进系统的核心,它的原理是利用海水的导电性产生一个力,通过强磁场推动船只前进。
帆船空战列舰(混合动力航母)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飞机以来,稍有常识的海军人员都可以看出,这种新装备将对传统的海战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信念坚定的大舰炮手,不愿意向航母的力量低头,航行空战列舰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这种既有巨炮又有小灰机的设计,简直就是所有海上强国梦寐以求的“极限战舰”;可惜经过几十年的炒作,只有日本人在二战转型那天勉强达到这个标准。这也是因为钱不够,时间不够而紧急的产品。事实证明,不如用这种“偏激战舰”来清剿六合,横扫八荒,走上上海的权利巅峰。
▲改造成战列舰空的“史燚”,大概没人想到这个应急产品会成为战列舰空的“绝唱”
里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600舰海军的计划时,计划将几艘密封的爱荷华级战列舰改造成导航空战列舰,后来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放弃了这个计划。
▲多体舰+导航空战列舰会问你怕不怕,游戏《钢铁咆哮3》里出现了BOSS舰Muspellsheim
垂直起飞的水陆两用飞机
自从人类发明了飞机,开发一种能像鸟一样自由起降的飞机一直是所有飞机设计师心中的圣杯。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是水,水上飞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流行的概念。结合两者的优点岂不是很美好?巴尔蒂尼,一个有着惊人骨骼的天才苏联飞机设计师,发射了这样一架神奇的VVA-14飞机,它计划被用作对付资本主义阵营的潜艇杀手。但是已经证明,这种两全其美的想法,由于结构复杂(需要12个独立的垂直起降发动机)和可靠性差,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性能。
▲艺术家所写的VVA-14想象地图充满了毛茸茸的暴力美学
▲目前还在莫尼尼奥航空空博物馆VVA-14。这个可怜的原型机翼已经消失了
双机身飞机(双机身飞机)
我想把心爱的宝宝抱高,但是飞机不够大。我该怎么办?就像双体船一样把两架飞机放在一起。历史上也有一些飞机采用了这种设计,比如二战时德国的He.111Z和美国的P-82。但已经证明,这类飞机除了能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快生产出成品外,性能并不如专门设计的传统飞机。
然而,即使在今天,也有人看好这一概念的优势。例如,由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发起的Stratolaunch Systems的核心项目是建造一个翼展为117米的巨型卫星,它可以在空向LEO发射6吨有效载荷。目前,第一台样机已经在加州组装完成。期待未来给我们带来好消息。
▲ He.111Z由两个He.111拼接而成,用作重型滑翔机Me.321的牵引车
▲平流层发射系统示意图,这种设计能引发卫星发射革命吗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飞碟型飞机(飞碟型飞机)
如果你觉得上面连体飞机的脑洞不够大,接下来要介绍的东西可能真的会让人惊呼“卧槽”。虽然看起来像外星飞船,但确实是人类工程师大脑的产物。冷战期间,美国和加拿大开发了一系列飞碟形飞机,其中VZ-9号、1794计划等是著名的。但是试飞的结果表明,我们在把飞机整理好之前,不应该考虑这些事情。
至于第三帝国是否通过某种不可描述的黑色技术制造了类似的装备,在二战结束前逃到月球建造秘密基地,并制定了反攻地球的计划...我只能说无可奉告...
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Avrocar将按计划为大量飞碟型飞机收集数据。
▲美军过去构想的“飞行吉普”是秒空秒。
▲如果阿波罗飞天车还有人类创造的影子,那么1794工程真的充满了UFO气息
▲后人补充的第三帝国飞碟,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
空 Spaceplane
飞碟的方式短期内似乎行不通,但飞向泰空的梦想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初二学生为各种新概念飞船绞尽脑汁。毕竟,任何一次性的运载火箭都很难实现星辰大海的伟大理想。研制能在大气层中飞行空天的飞机的概念就此诞生。但是观念已经一浪高过一浪;大概是严重的会计发展成这样。我们只能期待未来有一条真正的海沟,把这些带着人类梦想的飞舟从图纸上变成现实。
空天空喷气机的始祖:桑格博士提出的Silbervogel轨道空轰炸机,第三帝国末日黑科技之一。
20世纪80年代西德提出的空-日飞机方案被命名为“桑格二号”,以纪念桑格博士对空-日飞机的贡献。
英国REL公司近年设计的Skylon型空飞机目前已经得到欧洲航天局(ESA)的支持,但如果样机真的能飞上天,至少要花费数百亿欧元。
279工程核战争坦克
1956年,苏联国防部为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核战争战术提交了新的重型坦克计划。技术要求超过了当时的试验坦克T-50和T-60。最后,279计划核战争的原型坦克是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的设计师托罗·亚诺夫于1957年开发的。279坦克的第一个特点是用一整圈薄薄的椭圆形防护罩围住车体,一方面用来对抗聚能装药弹头。弹头的金属射流穿透防护罩后不会直接损伤车体。
此外,当核武器引爆后形成的冲击波和风暴侵入时,由于外观呈圆形,冲击波和风暴无法在279坦克表面获得有效的施力区域,从而降低了普通坦克因无法抵抗冲击波和风暴而倾覆坠毁的概率。此外,它还有四个轨道来减轻车身对地面的压力。有一段时间,279坦克似乎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
▲现在停在博物馆吃土的279工程。
但事实并非如此。1959年,279项目在kubinka进行了全面测试。测试中暴露出279的缺点:战斗总重量60吨;动力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可靠性不尽人意;行走装置太复杂,零件是其他坦克的两倍大,乘员支撑负担太大;内载轮和履带的维护和更换非常麻烦;以至于最后没有正式量产。而且核战争没有爆发。
小型火箭助推炮
小型火箭炮可以穿透装甲,因为它们有火箭推进的子弹。当时只制造了两种枪(一种手枪和一种卡宾枪),虽然发明者最初计划制造60多种不同类型的枪,包括55毫米导弹拦截武器。结果,在只生产了几款枪之后,公司就因为销售不佳而破产了。
小型火箭助推器的独特功能,让这款枪被视为“就算是小贺,也没什么好损失的”。原因只有一个。子弹离开枪管时,速度较慢,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加速。这样会让它近程射击不占优势。例如,像常规火器一样,手枪可以近距离射击人。但是远程射击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缺少光学瞄准。
不知道,你怎么看待空的上述想法?这些想法真的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真的那么不堪吗?目前可能是对的,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平行蛋”的大脑,都是用其设计者无数的努力凝聚而成的,可能过于理想化,也可能高估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但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东西,就像多体船在沉寂了几千年后的今天重生一样。也许一个今天看似“同步”的想法,会在未来随着其他技术的发展而突然脱胎换骨,甚至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
相关建议:
《》:
《》:
《》:
1.《fuselage 看起来厉害的多体船并没有多大用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fuselage 看起来厉害的多体船并没有多大用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1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