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三日歌会”,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壮族都有几次定期的民歌聚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3月3日最为庄严。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初三”),春归天晴。汉族和中国一些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上思节”(在古代,农历前三个月的第三天称为“上思节”,又称“秀节节”),是周朝华夏人祈福的节日。上思节的本义是基于巫术信仰的乞婚求育习俗,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男女相恋的一个歌节。在汉代,“上集”被指定为三月的节日。魏以后,上思被正式定为夏历三月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到了金代,上思已经演变成一个娱乐性的春游和水边宴饮的节日。宋元时期,尚洁节春游逐渐让位于清明,流楔游戏也不限于三月三日。广西3月3日,有些地方也叫“3·3宋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是扫墓拜山的传统节日,风格不同,渊源不同,风俗不同。
关于庄“三月三”歌圩(或歌圩与节日)的由来,有几种传说。第一,古代说唱歌能使人快乐,能消灾解难,能争取好天气。后来发展成定期的三月三歌会。第二,很久以前,有一对从小相爱的青年男女。他们擅长唱民歌,他们用民歌来表达他们的爱情。但由于家人反对,两人无法结婚,于是双双殉情。为了纪念这对忠实的夫妇,年轻人每年都在他们殉情的那天集中唱民谣,逐渐形成了三月三歌会。第三,唐代歌手刘三姐唱的是关于劳动和爱情的歌曲,揭露了富人的罪恶。所以,有钱人怀恨在心。她上山砍柴的时候,派人把山上的藤蔓砍断,导致她三姐摔倒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歌手,后人每年农历三日三夜唱民歌,形成歌圩。四说,在古代,一个家庭有三个漂亮的女儿,有很多人来求婚,但他们的父母不喜欢。后来父亲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求婚的小男孩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谁就娶漂亮的女儿。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合适的男人。从此,唱歌成了男性求爱的一种形式,发展成了歌会。这些传说虽然没有记载在正史中,但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传统的三月三日宋节,不同形式的歌曲音乐会在世界各地举行。有些人在山洞的斜坡上举行歌会。有些人在村长那里搭起了歌唱亭来接歌手。一些人在道路和村庄附近举行歌会。歌圩周围,商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在规模更大的歌会上,来自方圆数十英里外的成千上万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前来参加,那里有成群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唱歌,非常热闹。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会中,96个(14%)以3月3日为歌会日。分布在22个东兰、20个武鸣、19个都安、7个新城、6个马山和龙州、5个巴马。广西西部少,靖西县只有两个。传统著名的三月三日歌会有武鸣县、杨纳、宁武、卢晓、东兰三家坳、马山永州、巴马的潘阳河、静花洞、都安的绵山、姬发、新城的三丰、宜山的下涧、柳州的玉峰山。传统歌会上有歌有歌;也有青年男女,以歌为友,情歌,触蛋,互赠令牌,物以类聚。此外,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如扔绣球、摸鸡蛋、表演壮剧等。
一些当代的三月三日歌会每年都由政府定期举办。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龙安、环江、柳江等县每年3月3日举办歌会或壮族旅游节。例如,从1985年开始,武鸣县每年都举办“三·三”宋庄节,内容包括万人文艺演出和比赛、第三届广西歌王大赛、全国体育比赛、广场表演、旅游和美食节等。再比如上林县,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6次“石门龙母节”3月3日。除了政府办的,更多的人自发组织了三山三月歌会。如柳城县崖山风景区、荔浦县五登村、凤山县泡里乡坡心村、常州乡白乐村巴龙村、大化瑶族自治县北京乡方平村、鹿寨县平山镇都史村等。3月3日的宋节不仅在广西举行,在其他地方也有。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壮族的三月三日活动每年都以各种形式举行。上海是第一个规模最大、管理较好的城市。自2009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五次成功举办“广西三月三日歌会唱响大中华”系列活动。真的:祖国处处听歌,浪漫的歌充斥中国。
三月三日不仅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汉族、侗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在汉族聚居区玉林市,近年来自发举办了三月三日民歌,已连续举办五届,三月三山歌响彻南柳河。三江侗族自治县福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燃放烟花爆竹,连续举办第129届全国传统烟花节,是侗族乡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节日期间,有传统的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民歌、民歌、彩调、桂剧、侗族村寨电影、侗族戏剧、传统故事服饰、篝火晚会和晚会表演等。此外还有品茶、斗鸡、斗鸟等千余人的表演,还有石雕展、国服展、展销会、董香油茶等美食展。
广西的三月三日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壮族人民祭祖扫墓的节日。那一天,广西西部崇左、百色等市县的每一个壮族同胞家庭都举行盛大的年度祭祖扫墓活动。所谓扫墓,就是家人和家属集中在墓地祭奠先人的坟墓。桂西南壮语中扫墓叫“神坟”或“北坟”。清明节是壮族每年最隆重、最隆重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的第三天是最重要的节日。远方的人会回老家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中大多数人聚集的日子。在壮族流传千年的《宋立傲》中,《三月歌蒸黑米拜山》唱道:“三月初三,家家蒸黑米,分我一两伙,拿去拜坟山。”这是壮族三月三日扫墓习俗的记载。壮族扫墓内容丰富。通常,年轻人和老年人带着祭品来到墓地,他们的仪式主要包括:除草和添土、修整墓地、向坟墓烧香、献祭、礼拜和敬酒、烧钱、放钱、放鞭炮、祈祷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逢清明节,桂西大地都是山野覆盖,钱挂在坟头,鞭炮声不断。既是一年一度的祭祖聚会,也是春游。
五色糯米是壮族人民在3月3日祭拜祖先的必备祭品。至于三月三日五色糯米的来历,有四个传说:一是源于庄《掘尾龙》传说中成龙的小花蛇。小花蛇有五种颜色:黑色、红色、黄色、紫色和白色。因此,为了纪念这条小花蛇的孝心,人们在3月3日用枫叶等植物将糯米染成黑色、红色、黄色和紫色,与白色糯米一起形成五种颜色。二是纪念壮族英雄魏大圭。魏被地主迫害致死后,壮族人民经常拿糯米祭奠他的坟墓。有一天,他祭拜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风雨,电闪雷鸣。坟墓上各种植物的汁液掉进糯米里,把它们染成了彩色。魏破土而出,化为巨龙空。第三,有一个孝顺的年轻人,每天上山打柴的时候都背着一个残疾的老母亲照顾他。然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年轻人为妈妈准备的饭团拿走。为了不让妈妈挨饿,小伙子想出了用枫叶染饭团的办法,饭团从来没有被猴子拿走过。后来,人们用各种植物给饭团染色。第四,一对年轻夫妇听到篮子里的各种谷物抱怨说各种植物都有美丽的花朵和可以穿的衣服,大米的颜色单调难看,于是他们在3月3日采摘各种植物,煮糯米,取悦谷物之神,年年丰收。根据这四个传说,他们的主题是欣赏祖先的功德,孝敬父母,祈求丰收。这些主题是壮族祭祀祖先的重要内容。所以五色糯米是三月三日祭祖不可缺少的祭品。
1.《广西三月三 【风俗】整个广西都在宣传三月三,你知道三月三的由来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西三月三 【风俗】整个广西都在宣传三月三,你知道三月三的由来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3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