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商业专栏:最近有不少朋友转发了媒体和舆论关于无人店铺衰落的文章,作为曾经梦想用物联网等技术改变传统零售业的跨境老兵。我体贴地回答,“我真想再跟你吹一次风”,因为我们前进的路上风太大了,“猪可以在风口上飞”,也可能在风口上吹死。任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应该是静水暗流,任何狂热的追求和饮酒都会脱离事物的本质。
无人零售或智能零售是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所谓的“黑技术”,针对传统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等关键痛点,对零售业态和整个零售内部环节进行改革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
第一,雾里看花的是谁?无助的花落了一地,伤痕累累
一颗完美的初心,从一开始,就击中了误会。
2016年10月杭州云起大会“未来不会有电商,只有新零售”。新零售理念诞生,随之而来的是智能零售和第四次零售革命。
2016年12月,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推出亚马逊Go无人便利店,吸引了全球无人店铺的极大关注。
在2017年7月的淘宝创造节上,出现了马云给出的“新零售”实体定义之一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几天后就是昙花一现。作为一个概念,淘咖啡远远没有商业用途。其实阿里并没有真的开无人店。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零售运动席卷全国。
首先是无人货架。2017年不到一年,无人货架行业吸引了近60名玩家,30多亿元资金,包括明星团队和有光环的明星机构。最终,由于供应链效率和高损耗,绝大多数玩家都在风中死亡。你能承受生活中的光明吗?美人绝望。无人货架已经成为寿命最短的项目。
作为办公消费场景的流量入口,无人货架真的是互联网高流量时代的完美线下场景。但是快速零售的本质是商业效率。无人货架的供货补货效率低,给消费者带来的是没有“新鲜感”,没有“回购”的欲望。
从运营角度来看,无人货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中间管理体系,缺乏流程损耗控制,缺乏人性的“放纵”管理,尤其是配送人员的盗窃管理,缺乏任何可行的手段,导致损失率高达70%。一个依靠“人类意识”的消费场景,最终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
无人货架的天然劣势催生了另一个行业——智能销售柜。相比之下,智能自动售货机在减少商品损坏和食品安全存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腾讯和阿里疯狂查封线下支付入口,各种自动售货机如火如荼。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也开始涌向这条轨道。物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是BLACKPINK的三大流派。
有的创业者玩几个柜子,装一点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融资。创业者的浮躁,面对的是VC,而不是消费者,注定要千里行。最终,由于各种技术和设备成本的不成熟,市场规模仍然没有上升。
但不可否认的是,售货柜作为零售线下渠道覆盖的终端节点,是城市便民服务不可或缺的补充。2018年,中国售货柜超过30万台。智能售货柜一方面需要不断降低部署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增加与客户的互动,专心制作产品。未来空相当可观。如下图:
此外,作者重点讲述了另一个飓风: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网点,而是下n个网点”。
2017年以来,马云涛咖啡无人便利店的概念及其名人效应再次给企业家和资本打了一针强心剂。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蜂拥而至,他们大多来自跨境互联网科技社区,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了解零售的本质。结果,无人便利店刚刚萌芽,遭遇寒风冷雨。诚然,无人便利店开启了中国传统便利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枪;但目前很多无人便利店迷雾重重,急见未来。
二、无人便利店的七大误区
1.无人便利店遍地都是
新零售的核心是人、货、场的关系管理。移动互联网让消费突破了时间和场景的限制。5G物联网时代,信息可以随意给予,所见即所得,消费越来越碎片化、场景化。未来零售更多的是场景零售。无人便利店尤其如此。
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一个满足方便及时消费的迷你超市,是一种小型零售业态。它有自己的场景,比如交通枢纽站的高铁、机场、大学、智能公园、写字楼等等。在这些场景中,消费者喜欢轻松、方便、自由地消费,同时可以满足迫切、快速的消费和放松。
在这些场景中,人员素质高,舆论责任感强。但是,很多无人便利店都位于市中心街道、居民区或路边。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对无人技术的熟悉程度不同,市场情况难以打开,所以这些场景不适合开设无人便利店。
2.无人便利店向任何人出售商品
无人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品种,是技术零售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受众也是有限的。目前,主要人口集中在80、90后的上班族。这些年轻人愿意尝试新产品,享受免费消费。所以无人便利店的消费群体定位要明确,消费者不要全部拿走。
目前中国人口结构逐渐呈哑铃状,80后、90后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在选址、商品选择、店铺设计、商品设计展示、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有必要把重点放在目标客户群体上。不然也不会出现一群老太太老男人进无人店铺乘凉的闹剧。
3.无人便利店≠售货柜放大版
真正的无人便利店,应该是有温度、有价值、有智慧的微型超市。应整合自助便利店、OMO+生鲜/咖啡厅等类别,提供各种相关的增值服务。
无人便利店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员服务,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劳动力,少招人,把尽可能多的机械重复劳动交给智能系统和设备。如果说无人便利店的品类只有水、饮料、快消品,那就是智能售卖柜的放大版。
2018年全国便利店日均营业5300元,一个放大的智能柜台日均营业在800-1000元。可以想象,如果存在这样的无人便利店,日本的生意、便利、客流、投资回报肯定会很差。这也是很多无人便利店无法运营的原因。
4.无人便利店≠无收银零售
如今,无人便利店已经通过物联网RFID、AI机器视觉、人脸识别等技术解决了无人收银的问题。但是便利店运营的收银成本并不高。
店铺运营还需要很多环节,如订单管理、仓储配送、商品展示管理、货架管理、新产品推广管理、临时管理、库存管理、消费者行为数据管理、市场调整管理等。无人便利店在这些管理上比传统便利店更聪明,能体现新物种的先进性。
如果无人商店只解决智能收银机,那么完成智能商店也只是一小步。如何提高店铺的效率?怎么能进阶?其实无人店很多,除了解放收银员,其他很多环节都比传统零售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所以所谓的“无人店节省人力,投资少”是个伪命题。
图:2018年样本便利店企业费用占比
5.无人便利店≠技术至上
无论是新零售、智能零售还是传统零售,零售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商品和服务。在新的零售创业中,很多不懂零售的互联网公司都开了无人店,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技术好就能做好零售。
零售业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行业,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还会延续到人类的生活,因为它解决了人类刚刚需要的问题。很多IT创业者本末倒置,忽视商品和供应链的管理,忽视服务的设计,忽视消费者心理的控制,忽视商业的本质,盲目强调或放大科技的力量。技术只是增强零售管理能力的一种手段。如果技术不能带来经营成果的提升和提升,不能带来更好的财务业绩,那么所谓的技术驱动零售就是空。
6.无人便利店≠无人服务
老子说“世间万物皆生于存在,但无中生有”,不存在相互存在。无人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一种更高级的“物种”,应该融合所有人工店铺和所有智能技术的优势。利用技术提升便利店的“效率”和“效益”,才是真正无人店的初衷。
一般24小时便利店,一家店6-7人。无人便利店可容纳1~2名店长/店员,可实现白天和晚上有人时的无人智能管控模式。一方面,通过一些人的服务,我们提供刚刚需要的、高利润的产品,如熟食、生鲜等;另一方面,通过店长/店员做店铺的日常运营管理;另外,夜间无人值守也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店对店员/店长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熟悉各种数据管理系统,还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一个优秀的无人便利店经理应该履行三个职责:店长、社区运营营长、社区电商组长。
7.无人便利店投资高
诚然,智能系统和设备在智能转型中至关重要。但是要计算一个项目的盈亏,就要计算一定时期的TCO和收益率。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商店增加了中后台相关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的投入。但如果能在人效率、环境效率、利润等方面超越传统便利店,就有了高投入、高收益的成功商业模式。当然,为了加快回收周期,无人便利店必须在产品选择和销售上付出更大的努力,提高毛利率和日商水平。
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便利店。服务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是核心。这个目的不能失去。
第三,走出迷雾,拥有光明的未来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赛道,是一条宽阔的马路。
未来零售业将呈哑铃状发展,一端是大型商场,另一端是分布密集的功能店,中间的社区超市或区域超市将逐渐萎缩。这种趋势在欧美和中国越来越明显。你越是接近消费者,就越能更好的了解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便利店是最有效、最贴近消费者的,构成了所谓的“楼级零售”。
2018年,中国便利店销售额达到2264亿元,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行业增长率达到19%。在所有零售业态中,发展速度应该是最突出的。无人便利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感知、5G技术,带动整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体验。这种创新和变化也将影响周围的其他零售业态。方向和趋势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如果没有人零售,就应该退回给零售商。无人便利店要想在效率和效益上超越传统零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创新,同时降低设备投入成本,提高普及率
目前两种主流技术由于成本原因无法大规模推广,这些技术还在开发优化过程中,可以说只是过渡技术。这两种技术不应该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利用,互相补充。
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是目前相对可靠的技术。虽然有贴标签的麻烦,但它是万物互联传感层的核心技术,会在制造、供应链、门店的整个环节发挥作用。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的前提是每一件物品都必须有唯一可识别的身份。
RFID作为一种微波射频技术,有着天然的优势:不需要电源,体积小,易于与物品集成,可以远距离批量读取多个标签。在5G时代,射频识别将成为零售业连接大宗商品不可或缺的技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成本。虽然每个标签的最低价格一直是0.18元,但对于零售业的大量商品来说,成本仍然很高。
导电印刷材料的革命将加速射频识别标签成本的降低。未来,RFID标签可以像报纸/书籍一样直接印在包装盒上,成为继条形码、二维码之后的又一种商品编码技术。目前,一些材料还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大规模应用。预计2025RFID标签可以做到6美分甚至更低。
这个时候,每一件商品真的都有了更方便的身份,这也是万物互联的基础。可以预见,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将迎来一场历史性的革命。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从2025年开始,日本每年将有1000亿个RFID标签需求,每标签成本1日元。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有自己的身份,整个社会的物流、仓储、配送效率将成倍提高。
如果说RFID技术是对商品的整个环节和消费者的一些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那么AI机器视觉就是消费者图像的整体草图。目前主要问题是识别准确率高,全店部署成本高。AI机器视觉正在从静态识别走向动态识别,商品的识别率还有待提高。AI机器视觉的后续进化将是从动态识别到行为识别,最后到场景识别。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增强用户的准确决策,实现对客户的准确营销管理。
零售业是一个庞大的低利润行业。任何零售技术的应用,如果不能提高经济效益,都不是合适的技术。但是技术的进化需要时间和试错成本。对于技术创新,全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而不是短视的排斥。目前,从整个无人零售系统来看,需要持续快速降低成本,降低推广门槛。
2.全链接数字化,数据驱动效率,让数据流从单一商店运营转移到单一客户运营
智能无人商店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心系统,即基于AIOT的数据中心。该系统将生产数据、商品数据、供应链数据、用户数据充分连接起来,使数据流移动,使数据追人,使数据决策,实现从单店经营到单客户经营的转变,从而真正提高便利店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借助技术手段和数据中心系统,可以实现科学选址、商品开发、单一产品管理、精准订购、调整展示、精准营销和客户获取;提高店铺入驻率、转化率、回购率;提高可视化和实时管理,及时把握业务决策脉搏。不能带来效率的智能系统就是摆设。无人商店在系统管理上应该比传统商店更先进,其先进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效率上。
3.无人便利店是全渠道整合不可或缺的场景形式,供应链管理是核心
无人便利店在一定程度上是线上流量的产物,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转向线下门户。
从O2O到om O。电子商务时代,O2O通过互联网吸引线上客户到线下店铺。新零售的主战场回归线下场景,所以OMO通过营销手段将线下客户回归线上,通过强大的线下供应链管理很好的服务线上客户和现有线下客户。
由于空之间的限制,无人便利店的SKU比超市少几倍。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挖掘更多的商机,以数字会员系统为核心的无人便利店必须拓展产品类别,进而提升日本的业务和效率。当然,无人便利店需要有线和在线仓库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全渠道管理。
图:2018年样本便利店线上线下占比一二线城市;2)一二线城市80后、90后出生的年轻人。无人便利店的特点迎合了这些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便利店作为城市生活的驿站,白领的第三空间,不应该是冷箱或者柜子,而应该在色调设计上突出温暖和温度,甚至需要少数人的服务。同时,空的设计中,有购物的欲望,有停下来“打卡”的冲动,还有一个空短暂休息放松的空间。
7.无人便利店不再仅仅是“便利店”
未来的便利店将不再分为有人经营的便利店和无人经营的便利店。在科技的推动下,便利店完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蝴蝶式变革,成为全新的智能商店:自助便利店+OMO模式+方便生鲜+咖啡、茶、果蔬等。在一个有限的空房间里,充分利用便利、人和商品周转的效率,开一家便利店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
标签
不管风是否继续吹,便利店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势不可挡。
过去的一切都是前言。无人便利店只是吹响了传统便利店数字化转型的号角。世间万物,生而有之,生而无之,生而有之,生而无之。只有回归零售,回归零售本质,为零售效率和效益提供翻天覆地变化的人,才是未来的零售之王。
1.《未来之路 实战专家解读:无人便利店,未来之路在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未来之路 实战专家解读:无人便利店,未来之路在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4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