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天宝14年(755年)12月22日,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得知6天前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华清池和范阳相距3000里,相当于信使每天要跑500里。唐尺合0.303米,500里约合现代227公里。这还不是古代最快的“特快专递”,“八百里加急”才是跑死马的节奏。
上图_ 汉代 驿亭
“八百里加急”实质上是被称为“驿传”或“邮驿”的邮政体系。
它始于殷商,成于秦汉,盛于隋唐,衰于清末。据《梦溪笔谈》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此外,还有车递、船递等。
《史记》中记载有“千里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用千里马跑快递,“八百里加急”那都不是事儿。其实,这是人们对千里马的误解。周朝时,1里约合300米,因此,千里马一天的行程不过是300公里,时速只有30公里而已。何况千里马数量稀少,根本无法满足驿传的需要。
上图_ 南昭大理时期驿站信件的 火漆印封
“八百里加急”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唐玄宗在位之际,全国建有水陆驿站1639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驿夫1.7万人。据《唐六典》记载,全国驿站分六等。位于长安的“都亭驿”最大,有驿夫25人,其他驿站配备驿夫20人至2人,驿马60匹至8匹。而水驿按驿务繁忙程度分为三等,配驿夫12人、9人和6人。
北宋神宗时,建立了“金字牌急脚递”制度,朝廷要求:“非紧急边事,毋得擅发急递。”元丰年间,西夏剑指陕西绥德,又动用80万人围攻甘肃兰州。神宗用金字牌急脚递指挥陕西鄜延路作战,一时间驿夫“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 “日行五百里, 不分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受”。
上图_ 元代 急递铺令牌
元朝的《经世大典》称:“大元立国以来,以军驿为重。”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元朝,马匹资源十分丰富,平均每驿马匹超过80匹,而奉元路秦川驿有驿马253匹。元亡明兴,朱元璋登基未满一个月,就下令设置:“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明成祖迁都之后,开通了连接13个布政司的七大驿路干线。
进入清朝,建立了由近2000个驿站和14000多个递铺组成的邮驿网络,有7万多名驿夫和4万多铺兵从事邮驿业务。此外,以北京为中心,驿路分为官马北路、官马南路和官马西路三大系统,便于朝廷传递文书和运输物资。有了完善的驿站和驿路系统,为“八百里加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图_ 驿使(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驿站要建设,驿夫也要保障。
秦朝“尚黑”,数字“尚六”,当时“车同轨”规定一律“乘六舆”,因此驿夫身穿黑色工作服“乘六马”。汉朝时,驿夫的服色从黑变红。据《后汉书》记载:“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鞲云。”说明红色头巾、红色袖套和“赤白囊”,是东汉驿夫的标配。
两宋时,供职于“急递铺”和“斥堠铺”的驿夫一年有春、夏、冬三套工作服。而元朝驿夫则配备了蓑衣,确保驿夫能够风雨无阻的赶路。鉴于马的体力和速度有限,驿夫每过一个驿站,就换一匹休整好的驿马,做到换马不换人,这需要驿夫和驿站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
对驿传的制度管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效率。唐朝规定驿夫抵驿,必须换马,违者“杖八十”。文书在驿递中延误,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若重要文书出现延误,罪加三等,因延误产生重大后果,可处绞刑。此外,驿长每年必须呈报驿马死损肥瘠情况,以及当年日常经费支出情况。“八百里加急”创造的神奇速度,关键靠的是人。
上图_ 古代驿站纪念邮票
特殊物品的出现,迫使驿传更具效率。
唐朝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称:“平原郡贡糖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斩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也就是说从山东进贡的螃蟹,用毛毡密封后,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
明朝诗人于慎行写有“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的诗句。《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惟鲜鲥则以五月十五日进鲜于孝陵,始开船,限定六月末旬到京……其船昼夜前征,所至求冰易换,急如星火。”可见生鲜货物加入了驿递的行列。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最早的驿路之一。驿夫奔波在驿道上,除上交换文书之外,还运输着来自异国的珠宝、香料、皮货、食物等,仅名贵香料就超过100种。“生鲜速递”和“海外购”,为“八百里加急”创造了条件。
上图_ 元代 乘马铜牌
问题来了,驿递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实质上朝廷对此早有规定。步递适合短途传递和普通邮件。秦汉时期,要求驿夫每个时辰要走10里,而且邮件必须当天送完。陈末隋初有个叫“麦铁杖”的快递小哥,“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曾夜送诏书,从建康到徐州“夜至旦还”。麦铁杖达到了步递的极限,不过是个例而已。
汉朝以后,出现了以马递为主的“特快专递”,这对驿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北朝时,身负加急公文的驿夫每天至少要跑200公里。隋唐时期,朝廷对陆路驿速有明确的“程限”:传马日走 4 驿,乘驿马日走 6驿,按每30里一驿算,日走 120 里至 180 里。若情况紧急,要求日驰10驿,相当于每天要跑300里。如送赦书,则要日行约16驿,行程500里。
上图_ 横塘古驿亭
《随园笔记》称,宋朝的急脚递能“日行六百里”,约合现在不到250公里的距离。三藩之乱时,从昆明到北京,近3000公里的路程,清朝驿夫仅用9天完成快递签收。马递的速度由600里进一步提高到800里。
水陆联递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快递方式。唐朝天宝年间,玄宗为讨好杨贵妃,下令岭南进贡荔枝。驿夫借助大运河的便利,舟马衔接,“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另外,唐朝规定车递速度每天不得低于120里。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递的需求逐步提升,这才催生出“八百里加急”。
上图_ 清代 满文信牌
唐朝诗人岑参有诗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生动表现了驿递的繁忙和辛劳。隋唐时期,“八百里加急”是国力强盛的标志。时至清末,这一速度又成了社会落后的象征。1913年1月,北洋政府鉴于近代邮政业已取代驿传制度,宣布撤销驿站,延续数千年的驿传制度走向了终点。
参考资料:
【1】王中亚 《古代是如何管理快递业的》
【2】廖虹林 卞 疆 《谁在古代送快递》
【3】佚 名 《古代快递的年轮地图》
【4】雷册渊 《古代“快递”什么样》
【5】佚 名 《古代也有快递,君知否?》
【6】佚 名 《“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1.《中国文化遗产 古代跑死马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文化遗产 古代跑死马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