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左传·隐公元年》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个人如果错事做得多了,必定会因此而受到惩罚,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做错事情之后,还能够通过一些手段来免受制裁,其实完全是错误的想法。

01

提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像在之前的很多电视剧之中,演员王刚所扮演的和珅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只不过在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误区存在的。那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明眸皓齿、博学多才,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帅哥,只不过在王刚的演绎下,和珅的贪婪和奸诈也确实被表现了出来。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个贪官,但是他究竟是多么贪婪,很多人心里面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和珅画像

作为我们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最大的贪官,和珅究竟又贪了多少呢?根据资料记载显示,在和珅被嘉庆皇帝处死以后,从和珅的家中搜出的财产总和甚至超过了清王朝那个年代将近九年国家财政的收入。即便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相信大家也能够想象了。更何况在那个时候,和珅还收藏了不少古文古玩,这些财产的价值绝对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为什么乾隆明明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官,却一直都没有选择下令将他处死呢?

▲乾隆皇帝画像

其实这一方面是因为和珅本人的才华,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乾隆本身的贪婪,首先是和珅本人的才华让乾隆十分地欣赏。在中国俗语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大奸之人必有大才”,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没有才华支撑的话,那么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都做不好。就像现在让我们现代人和和珅调转一下身份和地位,又有多少人敢保证自己能够做到像和珅一样八面玲珑呢?仅仅就在对乾隆皇帝察言观色这一点上面,相信很多人就做不到。

02

不仅如此,伴君如伴虎,在那个年代可没有像现在一样的人人平等,如果惹恼了乾隆皇帝,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被治死罪的。关于这一点,其实还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当时和珅在救济灾民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用沙土掺加在大米之中去救济。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方式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怒斥和珅的贪婪,简直是在草菅人命。可如果真正了解当时的情况,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改观。

▲清朝时期的灾民

在那个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并非是灾民的人混进灾民的人群之中,希望能够从国家手里面捞取好处。可是他们的身上穿着打扮也是破破烂烂的,根本没人能分辨出来究竟是不是真的灾民。而和珅的方法,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将这种人剔除出来,让真正受灾的人能够得到救济。毕竟对于灾民而言,其实重要的是不是能够吃好,而是能不能生存下来。虽然和珅贪婪,但是这样的做法也绝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乾隆下江南相关画作

其次就是乾隆的贪婪,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之中,乾隆曾经六下江南,可在中国古代,交通并不像现在一样发达,每一次出行,乾隆都必定会花费巨大的开支。而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和珅的财富能够解决这种问题,虽然和珅贪,但是该花的钱和珅绝对是不含糊的。两人之间的这种“默契”,也是导致了乾隆选择放过和珅的重要原因。只不过在乾隆去世之后,这样的默契其实就已经完全不复存在了。

03

乾隆自己心里面十分的担心,如果自己去世的话,继位的嘉庆是否能够将和珅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面,而和珅又是否会变本加厉的贪婪?所以在临终之前留给和珅的“保命诏书”之中,乾隆也仅仅只是留下了“留全尸”这三个字。当时和珅也猜到嘉庆可能对自己动手,在知道嘉庆皇帝要对自己下手的时候,原本还认为自己根本不用害怕,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可当他打开诏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乾隆皇帝摆了一道。

▲嘉庆皇帝

原来在去世之前,乾隆就已经想好了要处理自己,只不过将处理人变成了嘉庆皇帝而已。可对于这样的情况,和珅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这样的处罚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点都不冤枉的。

结语

如果和珅没有贪污的话,他自然是可以叫冤的,可事实上,和珅在知道事实之后,也只是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多行不义必自毙,即便和珅在乾隆生前想办法讨得对方的欢心,但依旧没有能够改变现实。对于这一点,注定也没有人能够改变。

参考资料:《左传·隐公元年》

1.《趣观历史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慢悠悠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里面就三个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观历史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慢悠悠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里面就三个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