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吕氏春秋·自知》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这则故事便是成语“掩耳盗铃”的由来,同时可能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自欺欺人的一个出处。

01

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在一些事情上面做得不好的时候,总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去安慰自己,避免自己的心里过意不去,可事实上,这样的安慰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即便过程能够用谎言进行掩饰,最终的结果也肯定是无法改变的。当事实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是真是假自然一看便知。在我们中国古代皇帝之中,乾隆皇帝算是比较知名的一个皇帝,像很多影视作品里面,乾隆也绝对算得上是出镜率最高的一位皇帝。

▲乾隆皇帝

只不过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却始终都是褒贬不一的。很多人认为康乾盛世有乾隆一部分的功劳,毕竟在这个年代,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以及版图都属于是历代中国的巅峰时期。可同时也有人认为乾隆本人的自大也是导致国家最终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所谓的“天朝上国”也正是从乾隆口中说出来的,这样的说法在那个年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没什么问题,但若因此而固步自封的话,国家自然会一步一步的走向衰弱。

▲英国使臣来华相关配图

就连当时求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在清廷之中遭受冷落之后都预言,清王朝不出百年,必定会无比衰败。事实也正如这位英国使臣的预言,在乾隆百年之后,清朝因为闭关锁国,和世界的发展完全脱轨,最终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面对西方列强的时候完全不够看。再加上清王朝的皇室成员只顾自己的利益,导致了当时的国家和人民一直遭受着西方列强的欺辱。其实深究起来的话,康乾盛世和乾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02

在康熙的治理下,清王朝的发展在那个年代已经属于世界级强国了。在和俄国的战争之中,更是以清朝的胜利而结尾。等到了乾隆时期的时候,西方各个国家的工业革命尚未完成,他们的触手也并没有到达东方,所以乾隆年间,清朝才能够发展的十分强大。那么关于人们所说的,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就惊地将酒杯放下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而在这之中,康熙是觉得乾隆是天选之子吗?其实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是乾隆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康熙皇帝

当时之所以会传出这样的说法,主要是乾隆想要表现出一种康熙准备隔代指定继承人的想法,从而体现出乾隆在当时的优秀。虽然在年幼时期,乾隆相比于同龄人显得更加聪慧一些,但在我们中国古人的思想里面,根本不可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孩子的身上。因为孩子的年纪实在太小,无论表现出何等的天赋,在没有成长起来,人们对待他的时候都是十分谨慎的。更何况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情上面,更不可能如此武断。

▲《伤仲永》相关配图

相信大家都学习过《伤仲永》这篇文章,孩子小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才智就如同神童一般,可是如果不继续学习的话,最终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康熙自然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乾隆却不愿意让自己的继位如此平庸,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说法。可最终的结果总是不会骗人的,无论乾隆将自己标榜的有多么优秀,他在位时期所制定下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也让清朝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衰弱。

▲清王朝与外国签署屈辱条约

而他的后人们所犯的错误也同样愚蠢,那就是在明知道这种方式不对的时候,依旧选择坚持乾隆的思想观念。不仅如此,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晚清时期的大部分皇室成员更是一直坚持“愚民”的政策和治国方针。在他们的眼里面,只要人民没有思想,那么国家最终还是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也正因如此,清王朝才会在后来面对西方列强之时一味地妥协,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步。

结语

无论是欺骗自己还是欺骗别人,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毕竟在事实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的一切掩饰都必将烟消云散。在这种情况下,掩饰又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自知》

1.《趣观历史 天选之子?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惊得丢掉酒杯,乾隆有何特别之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观历史 天选之子?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惊得丢掉酒杯,乾隆有何特别之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