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我国的航天之父也是导弹之父。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是他的故事我知道的却并不多。于是我翻开了这本苏建军的《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从中看到了一个科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走近科学家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钱学森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家族中自古就传承下来一套完整的家训。

他们是吴越国王钱缪的后裔。可以说,在他的家族中是很重视教育的,所以,他们钱家出了这么多的院士和各行各业的大家。让人觉得生在这样的家族天生就多了一层文化底蕴,这着实让人羡慕。

而看了钱学森的故事之后,我又感慨:他确实是很幸运的,在不同的时段都遇到了好老师,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家教

书中我们看到钱学森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每天上午带他背唐诗看幼儿读物,下午写毛笔字,画画,而且从未间断过。这样的家教是很好的,不仅有学习,而且还有坚持。他三岁时就能背诵很多唐诗宋词,以及启蒙读物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而且还能心算加、减、乘、除。

钱学森从小就爱读书,慢慢地家里给他买的读物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他爸爸的书柜。看不懂的他会向母亲请教,他妈妈就给他挑选了一些他能看懂的书,还耐心地给他讲解书里那些精忠报国的故事。

而钱学森的爸爸本身就是一个懂教育的老师,爱好国学和文史,爱看书。他成天专注地研究古书,这给幼小的钱学森做了好榜样。

书中讲到,钱学森看了《水浒传》之后问他爸爸,是不是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星下凡变的?他爸爸说,这里面的故事是人们编出来的,但是真正的大人物、大英雄,像诸葛亮、岳飞,孙中山等这些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从小就有大志向,又爱学习,后来就做出了大事业。钱学森听了很受鼓舞,于是他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他爸爸非常高兴:“你也能做英雄。可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钱学森也跟现在的孩子一样,学习了很多艺术课。但是他爸爸让他学画画,音乐,只是给他有机会接受艺术的熏陶。他并不考级拿证书。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兴趣广泛,充满灵性和活力,这样才富有创造力。钱学森当时画画很好,他的画画老师是国画大师高希舜,他的画得到了高老师的称赞,他爸爸会把他的画送给亲朋好友或者裱好挂在客厅。

少年时,钱学森跟爸爸游香山,看到一只大鸟在天上飞,钱学森说他也想变成一只鸟,到天空去遨游。于是,他爸爸用他能听懂的方式讲解了庄子的《逍遥游》。启发他学习庄子要有远大的志向。不仅如此,他爸爸还跟他讨论风雨雷电的形成,讨论大树之间对太阳光的竞争。

由此可见,钱学森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都很擅长从生活中各方面去引导他。

那他的学校又是怎样的呢?

国内的学校教育

钱学森说他的中学时代和研究生时代是他的人生两大高潮。

他在北师大附中学习了6年,那里有卓越的师资队伍,当时的老师就有林琴南、钱玄同等名家。而他当时的校长是著名教育家林励儒。他们学校自定课程,自编教材,学校营造了一种民主,创新的氛围。

特别的一点是,当时他们学校的考试风气跟今天的截然不同——”临考之前决不紧张备考“。他们的教育理念是重在理解而不是背诵,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考,都能考出优秀成绩。学校提倡同学们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每天中午午饭后,他们就在教室里讨论国家大事和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老师还给他们编“矿物硬度歌诀”。而这种简单的歌诀,他一直都记得。他还有注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生物老师,一心奉献、把自己比做泥土的语文老师。

他觉得学校里有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气氛。老师乐于奉献,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享受学习,而且师生关系密切。

正是在这里,钱学森形成了要为国争光的人生观。也是在这里,他听说了爱因斯坦,看到了《相对论》,这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然而,在他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时,家长和老师们都给他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方案。语文老师让他学文,将来当个大作家,数学老师让他学数学,妈妈希望他子承父业,爸爸要他学工程学、用实业救国。最后他报了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他想学习火车制造专业。

钱学森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上海交大。他调整自己迅速适应了新学校的学习氛围。他刻苦用功,几乎年年得优秀,更厉害的是,他能把一本《分析化学》从头背到尾。而他的书写也是有名的整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可见他对学习是多么用心。

西安交大档案馆还保存有他的一份水力学试卷,以及他当年的成绩单。那张试卷承载着一段师生佳话:当时,老师给他打了100分,因为全部都答对了。但是钱学森拿到试卷后,一检查发现有一个公式推导的地方把Ns写成了N,所以他找老师说明错误,老师给他扣了4分。后来,水力学老师金悫教授一直珍藏着这张试卷。

虽然他学的是工科,但他并不是理工男那种类型。他在大学里还参加了各种社团,如乐队、诗社、口琴会等等。当他拿到奖学金之后,他会去欣赏交响乐,以放松身心。他还写过《音乐与音乐的内容》这样的文章发布在《浙江青年》上。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很活跃的人,艺术在这时候不仅让他放松,有时还带给他灵感。

当初,他选上海交大时,是想要当一名火车设计工程师,发展国家的交通事业。但是上学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的东西,眼界也更开阔了。他了解到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科技中心,特别是美国的航空工业,让他很感兴趣。于是他毕业时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他想要去学飞机制造,出国前他先在清华大学进修了一年航空专业知识。

他去美国之前,清华导师王士卓对他说:”要记住,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对自己的祖国说三道四。要知道,不论哪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把自己的祖国奉为至尊。祖国富强,人民光彩;祖国落后,我们脸面无光……“

他爸爸还让他带上《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论语》、《纲鉴易知录》等典籍。因为他说:“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与人生观均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精读史学的人,常常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

当钱学森出发时,他爸爸给他的礼物是一张写了字的纸条:“人,生当有品……”

而钱学森当时的愿望是:要把科学技术学到手,为国争气,为中国人争气,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国外的学校教育

1935年8月,他来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系硕士学位。

他发现这里的学习方式与上海交大得很不一样。这里是很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而他自己正是有这样的特点,他能保持独立思考,也特别地勤奋刻苦。他的学业成绩也很突出。

有一次,一个教授给他们出的考卷上全是偏题怪题。很多学生不及格,他们认为教授这是故意刁难他们,于是他们去找教授抗议。结果在教授办公室门上,他们看到了钱学森的试卷,不仅全对,而且卷面整洁舒适,完全是一口气答出来的感觉。教授在他卷子上的大A前面还加了三个+号。这些学生看到后都呆住了,再也不提评理抗议之事。

虽然他的学习很优秀,但是,他也遇到过傲慢无礼的美国人。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他的面耻笑中国人吸鸦片、裹脚。他当即向那美国人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可是作为个人,你们谁敢跟我比一比。”这之后,周围的美国学生都不敢再小看中国人了。

1936年8月,他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成绩还是最好的。按学校的办学原则,接下来钱学森应该到飞机制造厂去实习,然而,美国的双标来了,他们的飞机制造厂只接纳美国人。这让钱学森感到祖国的强大是多么的可贵。航空工程是学不了,于是,他决定去学航空理论。

他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找到了冯·卡门教授,并向他说明缘由。冯·卡门教授当即出题考察钱学森,而他也反应敏捷,对答如流。教授很满意,马上答应了他攻读博士学位的要求。

那么冯·卡门是何许人也?为什么钱学森会找他?冯·卡门是航天航空领域的科学奇才。他是匈牙利犹太人,但由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他不能回自己的祖国,于是留在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组建了航空系。他组织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飞机,被称为”超音速时代之父“。

冯·卡门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五大洲。而他的中国学生就有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林家翘等等,都是著名的科学家。美国当局曾有人对他收这么多外国人做学生感到不满,问他为什么招这么多外国人,而不多招些美国人。卡门教授回怼道:”难道你让我专门招收美国土著印第安人吗?“

卡门教授善于与各层面的人打交道,无论贫富,他都一视同仁。

而卡门教授在教学上也有自己独创的一套方法。他善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照着大纲灌输知识。他也极少考试,只在期末的时候考一次,以致很多学生怕这仅有的一次考试会很难通过,有的学生就去找教授要复习大纲,结果教授把考题都给了大家。然后他说了他的观点:工程技术问题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答案,他看重的是创新的解题方法。

卡门教授每周会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这项活动强调的是民主,平等,大家尽情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有一次,钱学森就与参会的一位长者发生了争论。后来卡门教授告诉他这人是当代力学权威冯·米塞斯。而另一次,钱学森和卡门教授也发生了争论,卡门教授当时很生气,但是第二天他一上班就找钱学森来道歉了。这说明当时这个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可以挑战老师,挑战权威,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能够正常地表达,更说明卡门教授胸怀宽广。

钱学森虽然学的是航空专业,但是他的老师鼓励他去听各种有用的课程,他当时听了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的课。还与其中一些教授成为了好友。钱学森说:“在这里,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

当年钱学森曾以高速空气动力学为课题进行研究,而这个课题中有一个难点,这个难点需要数学和力学的知识,钱学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连续三年埋头钻研,他决心读完现有的所有力学著作。他每天坚持12个小时以上的研读时间,力求掌握这门科学。而他也把自己这种方法称为“三年出货”。他认为:做工程研究,基础必须要打牢,以后才能举一反三。

后来,钱学森和冯·卡门教授合作取得了很多成就,成为美国科技界的佳话。而冯·卡门教授也说是钱学森发现了他,而不是他发现了钱学森。

钱学森受教育的故事就讲这些。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学习,能专注。加上他父亲的启发和引导,他从小就立下了大志:要做大英雄,大人物,后来选择上海交大,想要以实业救国。后来又因时局的影响,而选择出国深造。他的目标也一直都很明确:要把科学技术学好,到时回国效力。为了学到更多东西,他还提出了“三年出货”这样的观点。

最后,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可以向他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身心地花上几年时间扑在学术上。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学习钱学森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从各方面去引导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看看钱学森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1.《沽之哉沽之哉 从《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学教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沽之哉沽之哉 从《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学教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