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醒尘梦,尔今更抖擞;

慷慨告天下,仍作不平鸣。

作者

李伯元(清)

01

晚清文坛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分别是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其中又尤以《官场现形记》最具代表性。

《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专门揭露官场黑暗的谴责小说。它从地方到中央,从州县到衙门的令尹衙役到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作了全方位的总体剖析和透视,对各级大小官吏作了普遍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它不但写出了大批形形色色道德败坏的贪官污吏,而且写出了清末卖官鬻爵、招权纳贿的官场运行机制,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百丑图。

02

李伯元,名李宝嘉,别号南亭亭长,同治六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二十六岁考中秀才,第二年去参加乡试,本应榜上有名,却因堂伯父有“叛逆皇法之前科”受到株连而被除名。其后,李伯元到上海谋生。当时正值光绪皇帝在位、国家内忧外患之时,民间维新思潮涌动。李伯元深受其影响,开始投身于报纸行业,担当主编、主笔,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以求唤醒民众,共同挽救将被列强瓜分了的中国。为了揭露官场的黑暗,李伯元还单独创办了一份《世界繁华报》,在上面连载小说,《官场现形记》就是这样写成的。

《官场现形记》共六十回,描绘了晚清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腐败堕落的丑态:从军机大臣、总督巡抚这种朝廷重臣,到知县典吏这种芝麻小官,无官不贪,个个“见钱眼开,视钱如命”,鱼肉百姓,整个清廷的政治体制已经彻底腐朽,无药可救。

03

作为讽刺文学,《官场现形记》在语言方面借鉴并发展了《儒林外史》的语言。作者描写人物常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模样、性格勾勒出来了,又常采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凸显人物个性,并且善于描绘细节,使得人物更加栩栩如生。书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大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比如好色、昏庸又喜欢作威作福的胡统领,阴险狡诈的周老爷,猥琐寒酸的赵不了,老奸巨猾的庄大老爷等。但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很多人物性格雷同,故事情节也出现了很多重复的地方,整部书给人以冗长、拖沓的感觉,影响了作品的价值。

即使如此,《官场现形记》依然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社会价值。文学史家陈子展曾评价它是一部社会史料,描绘了当时最下流的上流社会一官场,书中所写的官场现象,便是清朝亡国的现象。文学理论家阿英也表示,《官场现形记》虽然有很多不足,却能让读者了解晚清的政治和社会,当时的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外国人为什么会看不起中国,中国的官员怎样去迎合外国人,中国官员贪污的原因,百姓所受的荼毒等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04

鲁迅曾对比了《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这两部小说,说二者“尽管各有所长,多有风骨,但从广度和深度看来,还是李伯元冠其首。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决定了他充塞爱国情的反骨。”

《官场现形记》问世后,其对晚清腐败官场毫不留情的揭露、批判,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甚至惊动了朝廷。李伯元接连收到恐吓信、子弹、砒霜之类的威胁物,靠躲在英、法租界才避过了一劫。而由于《官场现形记》在当时实在太受欢迎了,翻版盗印层出不穷。李伯元去世后,这股风气愈演愈烈,后来在上海会审公堂的调停下才确定了版权的归属,这成了晚清文坛借助诉讼维护版权的第一个案例。

《官场现形记》是一部社会史料。它所写的是中国旧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制度与势力。它所写的是这种制度最腐败、最堕落的时候,捐官最盛行的时期。这部书是从头到尾诅咒官场的话。全书是官的丑史,没有一个奸官,没有一个好人。这也是当时的一种趋势。谴责小说虽有浅薄、显露、溢恶种种短处,然他们确能表示当日社会的反省的态度,责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社会改革的先声。

1.《鸢北小baby 《官场现形记》:清代最下流的上流社会——官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鸢北小baby 《官场现形记》:清代最下流的上流社会——官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