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众号:喔唷)
别看欧洲人挺der的,其实都是苦命人儿。欧洲表面风光,实际苦难深重。欧洲是最小的大陆,却分成了挺多国家,可见是经历了怎样的乱局。
先是希腊人,再是罗马人称霸,然后日耳曼蛮族杀过来。日耳曼人挺有意思,没什么大志向,只抢土地,不夺王权。一顿横冲直撞,杀人放火,几乎把土地占完了,罗马皇帝成了光杆司令,还不让下台,打又打不过,管又不服管,特别尴尬。
后来有个叫克洛维的日耳曼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抢了这么多土地,不建立个国家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建立了一叫法兰克的王国。这个王国一度扩张,后来分裂,成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国家雏形。
日尔曼人后,穆斯林又来了,经北非一直打到西班牙……再之后就是维京人,坐着船过来扫荡。维京人有一种长船,吃水很浅,可以从海上,一直开到内陆河流,遇上小河,他们船上还有小舟,划舟前进,实在没水路了,还能扛着小舟步行。他们特别喜欢抢修道院,拿贵重的,拿不走的就烧掉。因为出色的机动能力,修道院无论藏得多偏僻都能被抓到,整得修士们脑袋嗡嗡的。
然后就是一战,二战。重点说说二战。二战对欧洲的消耗特别严重。像东吴暴君孙皓治下,百姓在江边白衣起舞,灵幡飘动,祭奠亡者,隔江而望,大地阴森恐怖。
战后的欧洲大致也是如此气氛。1939年-1945年死于战争人数超过3600万,其中平民1900万。波兰死亡500万,南斯拉夫140万,希腊43万,法国35万,匈牙利27万,荷兰20.4万。军队最大伤亡在苏联战场,德国伤亡400万,意大利海陆空军人损失40万。
德国1918年出生的男人中,2/3未能活过希特勒的战争。柏林郊区特雷普托到1946年2月,19岁至21岁的成年人,女性有1105人,男性只有181人。
德国人霍霍了整个欧洲,自己也够呛。
盟军中苏联伤亡最惨重,超过1600万平民死于战争。550万名苏联士兵被俘,其中330万死于德国集中营里。苏联士兵死于战俘营里的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各国士兵总人数。
苏军付出太多了,所以反击的时候,也特别狠。苏军向西挺进到中欧和东普鲁士,仇恨的火焰凶猛,像以前的蒙古铁骑入侵。南斯拉夫领袖铁托让他的一位作家朋友向斯大林询问苏军在欧洲的作为,斯大林平静回答:作为作家,难道不知人的苦难和人心吗?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和死亡威胁的战士,能做什么呢?
这样看来,二战中,欧洲人遭了二茬罪。
不破不立,战后欧洲几乎成了一张白纸,特别是经济方面,特别困难。以法国为例,战前有1.2个火车头,战后仅余2000多个。整个欧洲的工业基础被破坏。现在,这一张白纸,迎来了两位画师,一个美国,一个苏联。
欧洲相当于被一分为二,东欧诸国成了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则把眼光投向了西欧。
对于美国来说,不希望英国成为欧洲的盟主,又希望西欧能够尽快复兴,作为自己的盟友,这是符合美国最大利益的。美国希望西欧诸国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接受援助。
美国提出这个想法,还挺巧,西欧各国也正在聊“欧洲统一”这个事儿。
因为经希特勒这么一折腾,各国发现,各自都太小了,不经打,遇上不要命的,一下就被打穿了。大家都懂一个道理,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团。于是乎,主张放弃拥有绝对主权的信条,建立一个更紧密的政治联盟。
大家都向往统一,但其实各自想法并不统一,各怀心事(要不欧洲不大块地儿,整出那么多国家)英国,一直串掇搞“欧洲合众国”。但英国觉得自己不属于欧洲国家。自己跟美国是特殊关系,咱们跟美国是一系的。英国希望欧洲统一强大后,成为美苏之间的第三种力量,而自己则作为“伟大朋友”来跟欧洲处。英国曾经作为世界老大的思想包袱还是放不下。
法国觉得自己应该是欧洲的老大。他们与比利时,荷兰都希望把德国纳入联盟,变成更紧密的关系,大家一起发展,可以拖后腿,不至于让德国发展太快,太强,又起歹心搞事情。而且大家结成政治联盟,凡事好商量,总不至于又打起来。
德国的想法是加入大家,取得法国的谅解,尽快成为正常国家。(当然后来证明,德国想简单了,被分成了东西德)
政治联盟利益牵涉太宽,一时半会儿谈不拢。但经济问题可以先解决,于是各国寻思,先加强经济上的合作。这与美国不谋而合。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应邀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作了一个15分的演讲。时间不长,信息量很大。
马歇尔提出美国正在制定一个欧洲复兴的计划,通过提供贷款,帮助欧洲迅速恢复经济,让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在演讲中,马歇尔表示这个计划面向整个欧洲,潜台词则是希望东欧的几个国家也能向美国靠拢。同时也暗示,这个计划同样适合德国。
后来国际上将这个计划称为“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不希望这个演讲在国内太受关注,他担心美国人民突然知道援助计划后,对政府给别人花钱有抗性。但他又害怕欧洲各国忽略这个信息,不主动找上来请求援助。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美国国务院特意提前召见三名英国记者,告诉他们马歇尔的演讲会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关注。随后在演讲当天,英国驻美国的临时代办拿到了演讲稿,据说为了节约经费,用邮寄的方式送到了英国外交部。
英国和法国一商量,认为这是好事儿,支持!但东欧的其他国家,无动于衷,因为苏联已经抢先与他们签订贸易协定。目前的形式,确实成了东西欧对立,美国站出来领导西欧,是必然的选择。
西欧各国等米下锅,美国愿意出钱自然是好事情。但在具体事项的讨论,还是生出很障碍。毕竟,对于美国来说,出了钱,就得当老大,不能让各位拿了好处不认账;而西欧各国,则不想被美国管太死,顺便还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法国最逗,他们担心这个计划德国得利太多,发展比自己好,要求限制德国的工业发展,还提出把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拿出来国际共管。
美国烦死了,回怼:要想赶快把经济搞起来,必须增加德国的煤钢生产。
另外,西欧16国希望援助数目是282亿美元,美国觉得太多了,国会通不过。而且美国还施压,意思是,咱们也是纳税人的钱,不能乱花,要求“保留批准使用对等基金的权力”,美国必须充分监控援助款去向。
有求于人,西欧16国只能一声叹息,签署了一个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总报告,算是对这个事情的最终态度。
西欧人为了不被美国过度干预,使了个心眼,报告对欧洲复兴计划的合作范围含糊其辞,只表示了各国有互相合作的意愿。另外应美国要求,作了几点保证:发展生产,消除赤字,保持财政稳定等,最后向美国申请了224亿美元援助。
1948年4月16日多方签署欧洲经济合作公约,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全体成员组成理事会,理事会主席由比利时首相保罗.亨利.斯巴克担任。马歇尔计划正式落地。
具体援助流程:
美国根据预算,把款项拨到欧洲经济合作署。合作署向美国采购各国所需的物资,然后再分拨给各国。每完成一次采购,美国方会将拨付款项和运输费等,记入专门账户。
收到物资的国家将物资卖出后,所得收益用本国货币记入特别账户。这笔资金就是前面说过的,美国一度坚持必须由美方控制的“对等基金”。但实际执行时,掌控者是经济合作署。受援国需要由经济合作署同意后,才能动用该笔资金的95%。剩下5%由美国支配。经济合作署的主要官员,全是欧洲人。
第一年美国拨款48.75亿美元,英国得到12.63亿最多,法国得到9.89亿,意大利6亿,西德5.14亿,荷兰4.96亿。至1952年援助结束,美国共拨款131.5亿元,大部分是赠款形式,仅有1/10为贷款。援助欧洲,美国是真金白银往外给啊。
马歇尔计划确实带动了西欧经济。美国也找到了当盟主的感觉。但不妨碍英国这个没落的世界老大搞小动作,给美国使绊子。
比如,援助早期谈判时,美国希望欧洲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可以使生产部门效率更高,欧洲各国应该形成关税同盟。英国却认为可以采用英联邦关税特惠制,为此在开会时,坚持将关税问题先搁置不聊,结果整个会议提都没提关税同盟的事儿。
美国知道后很恼怒,只能发狠话,说:欧洲不能实现经济一体化,逐步消除关税壁垒,国会是不会同意援助计划的。
另外,英国还埋伏了美国一手,坚持串掇各国在经济合作组织内部设立了一个由技术专家组成的秘书处。这个秘书处不具有执行某些政策的权力,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这样一来,具体实权还是掌握在各国政府手里。
美国想掌控局面,当盟主,创造一个统一的西欧,但英国在背地里拆台。
战后欧洲各国铁了心要绑定美国。经济有着落后,又担心起了防务问题。西欧各国一看到东欧的情形,就肝颤,就寻思着把美国拉过来保护自己。这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背景。
在这之前,防务方面,英国联合法、比、荷,卢五国搞了一个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几个国家组成军事同盟,以御外敌。签订协议时,比、荷、卢意气风发,提建议:咱们不如把调子起高点,明确宗旨,咱们这个组织就是对付共产主义的。
英国吓尿:别这样,别这样,不好这么说!
但苏联看出来了。苏联外长发言说:很明显,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是针对我们的。
五个国家突然没了安全感。本来为了安全感而组队,什么都没干呢,危机来了。
美国呢,一直关注这个事情。他们看透了英国想领导欧洲,又没实力。美国知道这几个国家面对苏联,肯定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打的算盘是:让英国去串联西欧,等双方谈妥了结成军事同盟,再把英国连同西欧一起拉过来,全部置于控制之下。
不久后,美国终于等来了那句想听的话:西欧的防务安排,没有美国参加是不完整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被提上日程。调子起得很高,加强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军事合作!美国和加拿大与布鲁塞尔条约五国一起谈。初步达成几条:
攻击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成员国,就是攻击美国
邀请北欧几个国家和意大利加入
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威胁成员国主权安全的事件,组织都要一起协商处理。
聊完,美国回去交给国会审议。这边英法等来等去没动静,急了,又不好意思问。
这个时候,挪威外长起了大作用。
挪威传来话,说:之前苏联跟芬兰签了一个防务协议。这两天苏联又来问我们要不要也签一个类似的协议。我就想问一下,如果我们真受到攻击,在英美这儿能得到什么帮助?
英国一听这消息,赶紧给美国去电:哥,等不起了,赶紧聊,赶紧定吧,这事儿。
又开始一轮探讨。
美国的意思:
1.你们不能全靠美国,你们也得有相当的防务能力。
2.不能绑架美国。最后搞成你们随便宣战,美国打仗。即便组了队,要开打,还得由咱们国会批准。
美国提的条件比较尖锐,英法哇凉哇凉的。如果有成员国被欺负了,美国要出手,还得先国会批准,这不是组队,组了个寂寞。
另外其他方面,也有争议。
英国,不许意大利加入,说意大利太弱了,会拖累大家。
法国则私心挺重,希望把自己在北非的殖民地加进组织,寻求保护,遭到比利时和荷兰的反对。
最后的协议大概是这么定的:组织内一国遭到进攻,相当于攻击整个组织。各成员国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行动,包括军事行动。但采取行动时,要立刻提交联合国,如果联合国出面协调危机,要立刻停止行动。
注意:
美国最担心的,一国遭受攻击,美国自动卷入战争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成员国采取的行动,是自主选择,只是包括武力,但也意味着可以不使用武力。
自此,美国通过北约控制了近3亿人口的欧洲盟国。美国背弃了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忠告: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要把美国的和平与繁荣,与欧洲的野心,对抗、争权夺利,翻云覆雨纠缠在一起。
当美国放弃平和,选择野心,也就要准备付出相应的代价。美国的盟友们,可以两肋插刀,也能是背后插刀。勾心斗角,在所难免。
比如:
英国一直抱怨美国不重视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英国当成普通的欧洲国家对待。
法国一直怀疑英美之间有秘密协议,更担心美国给德国太多照顾,德国超过自己,法国觉得自己才是欧洲的老大。
美国一心想把欧洲弄到一个块,方便对话和控制。但英国一直醉心于自己的世界地位,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不甘心只当一个欧洲国家。欧洲统一,没有英国参与,那也就不完整了。
表面上美国可以对欧洲颐指气使,但时移势易,河东河西,因利而交,利尽则散,不保证欧洲各国永远会听命于美国。毕竟欧洲也是从罗马人,日尔曼人,穆斯林,维京人,一路乱局走过来,见过的风浪多了,谁甘心永远当小弟。况且,小弟们联合起来算计大哥的事情多了。最后送美国一段“三家分晋”的故事!
1.《九条 美欧暗战:是真友谊两肋插刀,还是塑料情背后捅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九条 美欧暗战:是真友谊两肋插刀,还是塑料情背后捅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