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学大师,更是革命先驱、民国元勋。他是清末大儒俞曲园的弟子,鲁迅的老师。他既要革命,又要保留国粹;既是儒者,又向往佛教;他对学生平易近人,对同志肝胆相照,对小人怒目金刚。他就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

“从来提倡学术者,但指示方向,使人不迷;开通道路,使人得入而已。转精转密,往往在其门下与夫闻风私淑之人” (《章太炎全集·医论集》之《与恽铁樵书》)

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其对医学也有相当研究,曾自称“医学第一”。其观点、功绩自民国至今天,学界研究颇多。但其医界弟子,学术界较少涉及,且语焉不详。实际上,研究这些医学弟子,对鸟瞰整个民国医界也有重要意义。

一.章太炎医界弟子考

1.陆渊雷

陆渊雷(1894—1955)。现代著名医家。上海川沙人。长期从事临诊实践和中医教学工作。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氏论医集》等。

陆渊雷在《墨沈五则》中回顾了成为章氏弟子的过程:“余之初见先生,乃与恽先生(铁樵)同晋谒,其时先生招恽先生诊病,恽先生以耳聋故,病家告语必由学徒笔译,谓太炎先生国学大师,恐译者不能达意,特挈余偕。其后与衡之、次公办上海国医学院,请先生为院长,相见始数。先生高年硕学,后进晋谒者皆执弟子礼。先生向人齿及余与衡之、次公等,亦视为门人。”

师徒之间经常讨论医学问题,陆渊雷《太炎先生论医集序》言:“予少壮以后弃文学教读而业医,业医有年,始得亲炙先生,每晋谒,先生辄引与论医,竟日不倦,时聆精义妙理,则退而震惊,以为中医之发明家,前无古人。”

陆氏弟子甚多,其中谢诵穆时刻高举太炎先生大旗,发扬章氏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

谢诵穆(1911—1973),一名颍甫,后改为仲墨,浙江萧山人。著有《温病论衡》《湿温论治》等。

谢诵穆是陆渊雷最得意门生之一。陆渊雷《墨沈四则》言:“吾门擅文笔而长考据者,得二人焉,曰谢诵穆,曰范式谢之著作……阅览之博,搜讨之精,谢不知范。取其大意,弃其饾饤,范亦不如谢。”

谢诵穆注意搜集的太炎先生的医学著述,尝整理太炎先生论医集,惜未成功。陆渊雷《太炎先生论医集序》言:“先生论医之文若干篇,及门谢诵穆尝裒集谋梓行,请于先生,先生汰去大半,仅存若干篇,将自点定,百六遘否,遽归道山,已失原稿所在。”

除了重视太炎先生医学文献的整理,谢诵穆还非常重视太炎先生学术方法的总结。谢诵穆《中医往何处去》中谈到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医,而科学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曰考据之方法”“一曰统计之方法”。“章太炎先生之《王叔和考》”就是考据之方法典范,谢氏全文迻录《王叔和考》并进行了分析。

2.徐衡之

陆渊雷所说的衡之即徐衡之。徐衡之(1903—1968),现代著名中医,江苏省常州市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与陆渊雷、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发起成立中央国医馆,担任名誉理事和上海分馆董事。1949年后,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及北医附属人民医院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曾治疗许多疑难重症。与姚若琴合作编有《宋元明清名医类案》6卷。

徐衡之多次笔录太炎先生的讲座,发表在《上海国医学院刊》上。更与章次公广泛搜集散见各报刊的文章,辑成《章太炎先生论医集》,附在所编的《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后。

3.章次公

陆渊雷所说的次公即章次公。章次公(1903—1959),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江苏镇江人。他名成之,出于对太炎先生的敬仰,取“次公”为字,后以字行。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行医后除了参与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外,还曾任教于中国医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门诊特约医生兼中医进修班教师、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著有《药物学》等。

他拜太炎先生为师,是追随陆渊雷、徐衡之两位。章次公《陆九芝论〈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七案书后》言:“追随陆渊雷、徐衡之两先生问业于余杭章太炎先生之门,倡言中医改进。”介绍他拜师的是孙世扬,“因海宁孙世扬之介,执贽门下”。

章次公除了跟徐衡之合作整理太炎先生文献外,他还多次与太炎先生书信探讨医学问题,并整理成文章发表,如1929年1卷4期《中国医学月刊》就有《上宗人太炎先生论王朴庄所说古方两数书》一文。

4.陈存仁

陈存仁(1908—1990),著名中医,上海老城厢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著有民国中医生活史。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界选为赴南京请愿团五人代表之一,抗议“废止中医案”。1949年赴香港行医。1990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陈存仁拜太炎先生为师的目的是学习国学:“我拜识章太炎先生是在民国十七年(1928)……他起初以为我是公鹤先生的一个书童,后来经我说明,日间在丁甘仁老师处助写药方,晚间从姚老师学国文,他甚为激动,自称对中医很有研究,并且也能处方,所以对我大感兴趣,认为我要习国学,何不拜他为师?我听了这话,喜出望外,立刻对他三鞠躬,改称老师。”

但师徒之间经常谈论医学:“章师对医学方面,亦颇勤习,他开的都是仲景古方,可是他的药方,别人拿到了不敢进服,他知道我与次公都在丁甘仁办的中医专门学校就学,他常询问某病某症,应用何种时方,我们便把时方的用药告诉他,他有时认为也有相当意义。”陈存仁辑录有《章太炎先生医事言行》,载香港1953年《存仁医学丛刊》第二卷。

5.张破浪

张破浪,名祉浩,号春水,以字行。江苏松江人。关于其生卒年,学术界颇有争议。周家珍编著《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著录为:“张祉浩(?—1936在世)。”陈玉莹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18页)著录为:“张祉浩(?—1950在世)。”并载1950年张氏曾将藏书设摊自卖,故此时应在世。

至于其生年,张破浪癸亥年所撰《春雨杏花楼医学笔记叙》云:“处世三十二年。”则张破浪应生于1891年。二十岁时与杨了公、朱鸳雏结梅社,后为南社社员。

太炎先生重视对张破浪的培养。张破浪先生在他的《春雨杏花楼笔记》中说:"太炎师医学湛深,人所不知。日间破浪到师处,师谓之曰:汝愿学医,能尽心研究否?余曰:愿之。师遂告以中医脏腑,西医经脉,出新著《时病新论势(即《猝病新论》)示余。余观之约二盲余页,议论透切,发人所未出。"张破浪多次整理太炎先生的著述,中医改进研究会主办的《医学杂志》登载了其整理了多篇文献,如1924年第18期有《章太炎论脏腑经脉之要谛》,1924年第21期有《肺炎病治法》等。其所著的《春雨杏花楼医学笔记》更是处处发扬其师。

张破浪曾协助太炎先生办学校,《医学杂志》记载了张破浪给中医改进会的信,云:“兹奉敝师太炎先生之命,创设中医学社,除面授者外,特设函授部。”附录的《中医通函教授专门学社简章》云:“特由当世儒学医学大家章太炎师鉴政课本,总干斯事。恽氏铁樵国学医学遐迩知名,推为编订讲义。张氏破浪为余杭弟子,推为事务主任。”可见这所学校完全是破浪协助太炎先生而办。太炎先生也很倚重张破浪,多次通信与他讨论医学问题。

6.余云岫

与前面几个弟子不同,余云岫不是中医而是西医,并且是反对中医的西医。

余云岫(1879—1954),名岩,字云岫,号百之,以字行。浙江镇海人。1929年,出席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提出全面废止中医。

虽然太炎先生是中医的坚定支持者,但不妨碍余氏对恩师的感情,太炎先生逝世三年后,余云岫曾在1939年的《制言月刊》第53期上发表《余杭章师逝世三周年追忆》一文追随恩师的经过:

“余始识余杭章先生,在日本东京,正先生讲学之时,执经入座,毕讲而退,先生固不知也。旋去东京,学医大阪,相隔千里,惟得先生《訄书》、《国故论衡》等读之而已。归国后,寓上海作内科医。时师母汤夫人有疾,友人张君伯岸介余视之。余以所著《灵素商兑》,就正先生,乃知余为居东时听讲弟子也。自此得时时往谒,益得窥先生之樊篱矣。”

7.孙世扬

众弟子中,孙世扬(1892—1947)较为独特。他先师事太炎弟子黄季刚,后受业于章太炎。

孙世扬,字鹰若。浙江海宁人。因体弱多病,又师事恽铁樵,得传恽氏衣钵。曾撰《恽先生传》,载1935年的《光华大学半月刊》第四卷第5期,亦载1939年的《制言杂志》第59期。

孙世扬医术颇为高超。章氏弟子沈延国在《章太炎先生在苏州》一文中说:“孙君中医之术,有回天之工。延国在上海太炎文学院任职时,患胃疾,剧痛难忍,孙君为治一方,连服二十帖,大痊。”

孙世扬与太炎先生师生情深,曾协助章氏主编《制言》,也帮助章氏整理医学文献。太炎先生《与恽铁樵书》就言:“顷与弟子孙世扬详较《霍乱篇》文义,乃知发热头痛身疼,皆在利止以后。”章氏临终前,孙氏也在床前侍奉。任启圣《章太炎先生晚年在苏州讲学始末》言:“先生精于医,其门徒孙世扬亦精医术,而皆不能治。”

太炎先生过世两年后,即1938年,孙世扬以章氏国学讲习会名义,出版了太炎先生的《猝病新论》,共载医论三十八篇。

除以上几位外,王慎轩、叶橘泉等在医学上也深受太炎先生影响,但据现有资料,还没有发现其拜章氏为师的证据。

与恩师俞曲园

二.章氏弟子对其师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的继承

太炎先生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整个民国医界,其医学观点也影响着他的弟子们。章次公曾言太炎先生对他三方面的影响:

“贯习群方、用资证验一也,上不取《灵枢》《内》《难》,下不采薛叶诸家,以长沙为宗师二也;兼综远西之说,以资攻错三也。”实际上,其他弟子也受到类似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医学重实践,更需经验。如何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经验?那就要多多参考别人的经验,也就是太炎先生所说的“习群方”。

章氏弟子都很重视这一点,甚至连反对中医的余云岫也认为,研究中药,要广泛寻查方子。他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言:“除了询问现在老名医之外,最好把我国有价值旧医书的古方汇在一起,大可以寻得头绪。”在与人合作的文章《研究中药的方向和顺序》中亦言:“整理方药:摘录认为有治疗作用的单味或复方,作初步统计。它的来源:(1)从历传中医文献,像本草、医方、医案中摘出;(2)有系统的分区广征民间或中医的习用成方。”

太炎先生拥护中医,但也反对部分中医过度保守的观点,主张积极地借鉴西医,融会贯通。

他的很多文章都呈现出这一点。主张衷中参西的张锡纯就很赞赏,他在《章太炎先生肺炎治法书后》中言:“读本志二十一期《章太炎先生论肺炎治法》,精微透彻,古今中外融会为一,洵为医学大家。”

章氏弟子在这方面都很突出,如陆渊雷提出参照西医学,用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整理中医药学,是中医科学化的最重要代表性人物。徐衡之先生也认为:“科学东来,西医学说之足以证明占训者甚多。沟通中西,自是医家要务。然沟通之法,须深求占书精义,参以临床经验,从学理上探讨而后可。”

徐衡之、章次公、陆渊雷他们所办的上海国医学院,就非常重视“兼采远西之说,以资攻错”,其课程就包含大量西医内容,全部课程“可分五类,一曰基础科学,二曰基础医学,三曰应用医学,四曰研究门径,五曰功令课目”。包含西医内容最多的是前两类,基础科学就是理化、生物学、有机化学、国文、日文。基础医学共八科,“曰解剖生理学,曰胎生学,曰组织学,曰病原细菌学,曰医化学,曰病理总论,曰病理各论,曰医学常识。前五科皆西国学说,后三科则出人中西而观其汇通”。应该说,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大部分章氏弟子的共识。连由文涉医的孙世扬都写有《西医所释伤寒论药品平议》一文,见1939年第五十期的《制言》。当然,余云岫全盘否定中医,就不是太炎先生的“兼综远西之说,以资攻错”。

太炎先生对弟子的影响还体现在重视汉方医学、注重考据方面。太炎先生注重日本汉方医学,谢诵穆《研究中医者必读之书》就言:“太炎先生于清末亡命日本从事革命时,曾罗致日本汉医名著数种。民初袁世凯欲称帝,幽太炎先生于龙泉寺。先生于寺中,致汤夫人一书,犹语及其所藏之汉医书。”

太炎《伤寒论今释序》亦言:“自《伤寒论》传及日本,为说者亦数十人,其随文解义者,颇视中土为审慎。其以方术治病,变化从心,不滞故常者,又往往多效。令仲景而在,其必曰:吾道东矣。”陆氏受其影响,取日本汉方医学论述较多。太炎《伤寒论今释序》:“陆子综合我国诸师说,参以日本之所证明,有所疑滞,又与远西新术校焉,而为《今释》八卷。”陈存仁先生更主编了《皇汉医学丛书》,向中医界全面介绍皇汉医学。

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其考据方法对弟子影响很大。陈存仁就言:“我编纂《中国药学大辞典》,请章师做序,章师指示搜考方法很周详。”其他弟子也都有考据性文字。孙世扬更有《伤寒论字诂》《金匮要略字诂》等训诂类的著作,见1937年第37、 38期的《制言》。

注:本文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教授杨东方先生及其夫人周明鉴合作。杨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后,以中医目录学为研究重点,写有多篇论文,此篇专论太炎先生在中医界之弟子传人。这是一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前人少有论及。太炎先生一生爱好中医,时代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但是他的文章为中医界开辟了许多有待开发的新领域。

路志正谈脾胃

秦伯未说中医

民国中医生活史

你这个病不用吃药

我觉得我的病很具观赏价值

清末大儒俞曲园的《枕上三字诀》

1.《蜗牛故事 他,影响了整个民国中医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蜗牛故事 他,影响了整个民国中医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