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0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行政区划分方法与原则,行政区直接影响行政管理制度的执行。唐朝作为封建王朝中重要的时代之一,它的行政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且先进,许多东亚国家派使者来唐朝进行文化交流。

将唐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也进行效仿,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影子。唐朝的经济繁荣发达,国力强大,疆土范围达12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元朝。

正是这样的一个鼎盛王朝,成为了当时的东亚中心。唐朝的的许多制度是沿袭制隋朝的制度,以州府道为基本的行政划分原则。州府的行政单位划分一共有八级,依据的标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军事作用和户籍数量等。

除了州级,还有被分为十等的县级行政单位,所有的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制定标准。道-府,州-县的划分中,“道”主要是监察区,行政功能并不完善,而唐朝的最基本的行政区是府县。这种划分的方法是十分符合时代需求的。

府州道的划分制度,将政中心行政区的重要性突出出来,关键是唐朝统治者会根据人口变化和政治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进行州县等级的重新定制,不会一直不变。

这项制度在唐朝被广泛应用,形成了唐朝独特的地方政治。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前后的州县数量是有所变化的。

一、唐朝州与府是如何划分的?

1、府才是唐朝最重要的行政单位

府作为全国最大的州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个源于唐玄宗创立的行政单位最初都集中在北方,唐玄宗即位后将原来的“州”,进行了“府”制的改革,但是也有一些本已经是府制的区域。

在次年却被改为州,比如山西的蒲州,曾改为河中府,后又被改回蒲州。安史之知之后,府的行政单位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南方城市的人口激增,一些州升为了府。府地与州之间的转换,可以看出政治中心的变幻。

2、州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却也有着不同的政治意义

唐朝的行政单位中,州是仅次于府的二级单位,唐朝时所说的辅州主要是指京兆府的两翼,以拱卫长安为主要目的。唐朝经常出现的辅州、雄州和望州三者间有着不小的区别,辅州是拱卫之责,雄州则仅次于辅州。

主要位于首都圈的外环,保护着洛阳的安全。望州则次于辅州,是洛阳雄州外的第二圈,从区域就不能看出,望州是保护范洛阳圈的安全。后期江南政治地位上升,望州也由原来的十处升至二十处。

3、还有上中下州及紧州,这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从文字表面上看,紧州,就是一定要紧紧把守的州,通常犯罪率高的州都被定为紧州,安史之知之前通常是指这个地区的治安不好,安史之乱之后,紧州变成了军事重镇,除了对抗外族侵略,也用来防犯节度使。

紧州之外的上中下州则为较为普通和平常的行政单位,依照人口的多少来设定,分别为4万、3万和2万户数。唐朝后期南方经济发展快速,人口众多,江南道就拥有22个上州。

二、县制规划的原则与特点又有哪些?

1、县级单位的重要性也很高

县级划分与州府的划分原则很相似,以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来进行考量。唐朝初期时赤县只有一个奉先县,到了唐朝后期增加了七个县。赤县发展的迅速,是因为唐朝的皇陵基本上都在此处。

从唐初到唐朝末期,陵墓增多其政治重要性也凸显出来。畿县是三府周边的一些区域,初期有82个,后来因为府的增加,望县也有所增加,望县作为畿县的一个重要的单位,同样体现了政治重要性。

2、与府相同,县也分紧县和上中下县

顾名思义,紧县的意义就不做过的解释了,上中下县,则是以5000、2000和1000户为划分标准。县在中期有大幅增长,而且集中在江南和河北。

这说明当时的唐朝经济中心已经在逐渐向东移,关中地区的经济越来越羸弱。紧县则相对要稳定,唐初时有110个,后期有少量增加。

唐朝的行政单位除了上述以政治目的的规划之分,还有一些是以军事行省性质而进行规划的州府单位,以都护府与都督府为例都是唐朝最为重要的军事单位,尤其是著名的六大都护府。为了完成少数民族的管理,还设了羁縻府州。

这类似我们现在的民族自治,唐朝的羁縻州县最多时有800多个,说明了唐朝的管理疆域广博,政治管理细致且多范围。

唐朝行政区域等级划分相对繁复,但是表明了唐朝在规划时对区域明确的定位,除了政治影响力,还会考虑区域的人口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

参考资料:《通典》、《旧唐书》、《唐会要》

1.《小博读书 唐代的行政划分以道府州县为主,如何分级,需要的条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博读书 唐代的行政划分以道府州县为主,如何分级,需要的条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