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东乡嘶马,口岸一带,散居着不少张姓族人。这些张姓族人,虽同姓,却不同宗。今天我们介绍的张姓,就是东乡三支张姓中的一支,其家族祠堂在太平洲三沉夹港。而这支张姓族人却广泛分布在江南洲上与江北嘶马,口岸一带。

据乾隆八年(1749)“张姓族谱源流序”载:这支张姓的鼻祖,是唐代的柬公,从户部尚部擢为左宰相,因功加封汉阳王,居四川绵竹。后在武则天时被赐死。其子潮,便避地润州,卜居凤凰山。

到宋朝时,有载公,横渠先生,其学古力行,弱冠登弟,官至翰林院编修,太常卿,世居郿邑。其子维公,主讲清和书院,修学训士,以兴教化。后南迁。至十三世孙日中公,授兴化通判,十七世派公,又迁苏州。廿二世明镜公,复还迁至维扬泰邑。廿四世坤公,又退迁太平洲。

这样,在江北,这支张姓就分布在嘶马(时属泰邑),口岸一带;在江南,则分布在故土洲,沙洲,補(浦)东洲,太平洲,四墩子洲一带。

张氏族谱的家训有十条,这就是:修世系,誌坟墓,谨祭祀,友兄弟,敬长上,训子孙,正名分,务本业,禁词讼,戒醇赌。

在张氏族谱中,有二点是值得特别提到的:

一是在族谱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迁居地的宜居环境,反映了张氏先祖对青山绿水的生态家园的重视与热爱,这就是他们身边的诗与远方。

族谱中特别记曰:“环堵皆水,树竹交加,花木成蹊,青葱一色,往来唯一曲径,鸡犬相闻中,肎构茅屋数椽,会出雅致”。“暑气渐消,新凉初动。既望之月夕,月白风清,信步江岸,月色筛金,云光布绮,爽然有荡,漱襟怀之趣”。

二是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的《重修族谱序》中,几乎用了整个篇幅言及十四年抗战之艰辛与取得胜利的喜悦。

谱序中写道:“概夫日本帝国施行法西斯主义,希望独霸全球,竟于民国二十年乘我水灾,侵入我国,占土地,夺城市,焚房屋,杀人民,恣意掳掠,为所欲为。十余年来,我国同胞苟于水深火热之中,几有亡国种之虞

“爰睱言修谱者,幸也。我国上下能醒睡狮之梦,而群起抗战,大无畏之精神,抱牺牲一切之主义,对之以局部抗战六年,全面抗战反攻八年,彼日冦支持不信,即向我宣佈投降焉!”

“噫!抗战胜利,河山光复,我人民己能出诸水火之中,而登诸初席之上矣。所谓几有亡国減种之虞者,于此可以无复矣!”

从谱序中可以看出:在国人心目中,早就树立了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十四年抗战史的概念了!(殷泽利 朱毓麒)

1.《江都史话 维扬泰邑张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都史话 维扬泰邑张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