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史:西魏赐贵族鲜卑姓,立足关中

关键词:宇文泰建立府兵制、攻陷江陵

前因:宇文泰建立府兵制:宇文泰在创立府兵制之后,继续实行军队内部的改革举措,增强凝聚力。

▲府兵制将领结构图

后果:攻陷江陵

宇文泰军事改革后,战斗力增强,攻陷江陵,俘虏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

过程始末

一、汉族姓氏改成鲜卑姓氏

公元554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打着傀儡皇帝魏恭帝元廓的旗号颁布诏书,命令有功将领一律把汉族姓氏改成鲜卑姓氏。

宇文泰依据的是一种遥远的部落制度。传说部落时代最强盛的鲜卑族,是由三十六个大姓部落和九十九个小姓部落共同组成的,宇文泰拟定的姓氏,就是从此而来。

▲宇文泰剧照

二、宇文泰想凝聚战斗力量

宇文泰赐姓的目的很简单,他想凝聚战斗力量,把汉人和鲜卑族的将士拧成一股绳。占据关中之后,随着连年征战,宇文泰的军队来源越来越复杂,除了来自六镇的武川鲜卑族军人,还有从洛阳来的汉化了的北魏禁军和新投奔自己的汉族豪强的人马。

六镇鲜卑是宇文泰起兵最初的队伍,凝聚力较强,但洛阳来的禁军和汉族豪强则有所不同。洛阳禁军是在北魏末年起进入关中的,他们也大都是鲜卑族,不过最大的愿望是回洛阳老家。

很多年前,北魏孝武帝元子攸被高欢率兵追击,从洛阳逃到了关中。宇文泰去迎接他,孝武帝拉着他的手说,没想到爱卿如此忠诚,以后要能回到洛阳,都是你的功劳。皇帝这么一说,手下的将士想家,都哭个不停。宇文泰却说,陛下放心,一定能回去。

▲鲜卑族画像

三、洛阳落入北齐之手

但随着战局变化,洛阳落入北齐之手,想要回到洛阳成了痴人说梦。洛阳禁军将士惦念家乡的愿望满足不了,宇文泰干脆让他们把在孝文帝改革时取的汉姓改回到鲜卑姓,告诉他们你们本来就是鲜卑人,洛阳也不过是个临时定居地,它哪有关中好呢?别回去了。

汉族豪强的意见也很明显,汉人改了鲜卑姓氏,这不是背弃祖宗么?比如唐高祖李渊的爷爷,身为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被改姓成了大野氏,成了大野虎;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就是后来隋文帝杨坚的父亲,被赐姓为普六茹,成了普六茹忠。

▲隋太祖杨忠(507年~568年)

要让他们改成鲜卑姓氏并不简单,所以宇文泰赐姓的同时,也给他们加官进爵,大加赏赐。显然,这满足了汉人光宗耀祖的心理状态。能当大官赚大钱,改个姓只是工作需要罢了。

宇文泰的军队虽然来源广泛,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出身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军团。他们大都是鲜卑人,其中很多人还是曾经北魏皇室拓跋部氏族的成员。但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后,身处边境的军人们远离了政治核心,地位迅速下降。

北魏末年,朝廷改革官员选举办法,但凡品级较高、位置重要的官职,一律不许武将充任,故意排斥来自北方边镇的军人。

上千名从六镇来首都洛阳充当禁军的将士听了消息,跑到提出方案的汉族官员张仲瑀家里杀人放火,张仲瑀虽然死里逃生,但他的哥哥却被扔到了火里活活烧死,他的父亲也被人打到只剩一口气,第二天就死了。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

四、胡汉将领间的民族差别正被悄悄抹去

所以,在鲜卑将士那里搞汉化,根本行不通。宇文泰只能选择尊重鲜卑将士的文化取向,把汉族姓氏改成鲜卑,而不是把鲜卑姓氏改成汉姓。

除了将领们的姓氏整齐划一的实现了鲜卑化,宇文泰还命令每个将领麾下的士兵,也要跟着主将一起改姓,他们的改法倒是简单的很,只需要改成他们从属将军的姓氏就行。

士兵改名的办法,其实也是在模拟部落时代鲜卑的情况。因为在部落时代的鲜卑,同一个氏族内的成员姓氏一样,基本都是亲戚关系。宇文泰希望将军们带着和自己姓氏相同的士兵,能在战场内外团结一致,像一家人一样。

经过宇文泰的姓氏改革,所有将领变成了清一色的鲜卑姓氏,胡汉将领间的民族差别正被悄悄抹去。

而将军和士兵之间、士兵和士兵之间的姓氏变成了同一个,好像是父子兄弟一样,成为了一家人,迅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宇文泰手下的八柱国大将军

结论

宇文泰给军人赐鲜卑姓的措施,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反弹,但这个措施增强了宇文泰政权的军队战斗力,为北周建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关中政权的汉族将士使用的鲜卑姓,客观上增强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隋唐时期,随着鲜卑族和各民族的融合加速,鲜卑族最终消失。

【参考资料】《魏书》《周书》《资治通鉴》

1.《历史关系谱 魏晋史:西魏赐贵族鲜卑姓,立足关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关系谱 魏晋史:西魏赐贵族鲜卑姓,立足关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