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李世民总共有十四个儿子,但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只有三个,也就是有权继承皇位的嫡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除非这三个儿子都死光,要么其他庶子是没有资格与他们竞争的,可就是这相对较少三个嗣子,李世民的传位之路,也是历经坎坷。

身为嫡长子的李承乾,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一开始,李世民也认定李承乾为太子。另外,“承乾”这个名字也别有一番韵味,这不只是表示李承乾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还可能藏着李渊对李世民的小心机。

李渊虽定太子为李建成,但他也不愿让李世民心如死灰,毕竟当时他们的局势还不稳固,他需要李世民这个战神为他效力,“承乾”这个名字,仿佛就在告诉李世民,虽然你不是太子,但你的儿子是可能成为太子的,意在刺激李世民,让李世民在心里有个盼头。

李世民剧照

因此,这李承乾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还在襁褓之际,李渊就封他为恒山王。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篡取了皇位,那时他要立李承乾为太子的想法还很坚定。可世事难料,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娇身冠养的富家子弟,照前者总是存在着些许缺陷。

李世民爱子深切,立志要把李承乾培养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帝王,可李承乾一出生便大富大贵,有着一般娇惯人家特有的通病——柔弱经不起风霜。李承乾生平未经历一点挫折和困难,和他的父亲简直判若两人。

李世民偏偏对李承乾的要求非常高,久而久之,李承乾就养成了叛逆之心。

爆发父子矛盾的是一个乐人,名叫称心,是李承乾的一个男宠,李世民当然无法接受儿子的这种行为,当即派人把称心给杀死了,李承乾为此痛惜良久,与父亲的隔阂也越来越深,一气之下数月不肯上朝。

朝中大臣对李承乾传来非议,但李世民还是护着儿子,特意叫魏征做儿子的太师,魏征不久因病去世,这个挡箭牌一倒,李承乾的处境就危险了。

李承乾剧照

后来李承乾担心自己皇位不保,怕弟弟李泰像父亲那样也来一手玄武门之变,便先发制人,暗杀李泰,但是没能得手。

一不做二不休,暗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又集结党羽,打算起兵逼宫。事情败落,李承乾本必死无疑,奈何李世民是真的溺爱他,最终将他贬为庶人,死罪免了,李承乾也因此一蹶不振,后在抑郁中死去。

从李承乾显现出不堪大器的时候,李世民就着手考虑从李泰和李治中选皇子,这两个儿子的差距很显然,二子李泰博学多才,聪明绝伦,三子李治平庸无奇,李泰将为皇子的人选毋庸置疑。

但事情又出现了插曲。

李泰生平所受的宠溺与李承乾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李承乾一样,李渊为了稳固李世民的心,也在李泰出生时,便封他为魏王。

李世民也十分宠溺这个儿子,甚至超越礼制,在很多方面,李泰都可以和李承乾平起平坐。正是这无尽的溺爱,在李承乾“倒台”后,使李泰觉得,自己问鼎王位已是十拿九稳,经常在公众场合便显露登基的野心。

李泰画像

李世民确实是想传位给他的,可他过于自信,很多事做得有些过火。

他曾在一次跟父亲谈话中,公然表示,自己若是继承了皇位,日后到自己死的时候,一定杀光所有的儿子,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这种态度遭到黄门侍郎诸遂良的强烈反对,杀子传弟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发生,简直空方夜谈,若真让李泰即位,他一定会杀死弟弟李治的。

李世民听到这话有所动摇,他又去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长孙无忌对诸遂良的话表示赞同,为了同时保住三个儿子的性命,李世民打算将皇位传给李治。

李治画像

李治虽不如李泰精明能干,但为人宽厚仁慈,若他即位,绝不会伤及同胞。再加上李泰闻得风声后曾恐吓过李治,李治为此抑郁许久,李世民询问缘由后,更加确信了自己的想法。

结语:

为了传位给李治,李世民还自导自演了一出作秀大戏,在朝堂之上,表示自己为传位之事困扰不堪,李承乾和李祐(李世民的庶子,也曾起兵逼宫)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自己悲惜痛惜,竟欲拔剑自刎,在群臣的劝阻下,李世民提出了传位给李治的决定。

1.《一尘文化君 魏王李泰博学多才,可李世民却把皇位传给了平庸的李治,是为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尘文化君 魏王李泰博学多才,可李世民却把皇位传给了平庸的李治,是为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