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军事上屡显颓势,藩镇割据、外敌入侵、农民起义、武装反叛等让唐王朝疲于应对,京师长安也数次落于敌手。

但即便如此,唐王朝在军事上也并非毫无建树、一直低迷,从763年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到907年覆灭为止,唐王朝存在了一百四十多年,在军事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果没有进行一系列的战争,没有取得一定的军事成功,是不可能做到的。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在军事上与之前有着诸多的不同。安史之乱前,唐王朝以对外征战为主,在军事上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强势,而在安史之乱后中,唐朝军事上已经不复以往之强势。由于自身实力的下降,以往应对起来就不轻松的外患此时更加难以处理,回纥、吐蕃等造成的威胁就远胜以往。

与安史之乱前、内乱威胁较小、国内环境较为稳定不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所面临的内患例如藩镇叛乱、农民起义等较为严重,这些内乱或者在唐朝前代期未曾出现,或者危害程度更加严重。

与对外战争相比,内部战乱造成的破坏集中在本国境内,一旦处理失当,不但会使唐军将士面临严重的伤亡威胁,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国家机器,干扰政府的运转、破坏社会的稳定,给将士伤亡的处理造成阻碍。

将士伤亡问题不仅是军事问题,它与社会尤其是将士家庭,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决定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等,都要在处理将士伤亡中发挥作用,例如为家属提供优抚等,无论唐代前期还是中后期都是如此。

与前期相比,中后期的唐王朝在将士伤亡的处理上,无疑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这是由当时的形势决定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不未能彻底解决藩镇问题,反而使藩镇尾大不掉,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两税三分制和军队地方化的确立,藩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无疑得到了增强。而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增强,意味着藩镇长官在将士伤亡的处理上, 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例如韦皋之事,韦皋之所以能厚赐士卒,予其婚丧嫁娶上的优待,在于能够对其所属州县,进行行政和税赋上的干预甚至是完全掌控,这是由两税三分制最终确立的。

藩镇长官拥有通过发布命令、调配资源来解决将士、乃至将士家属伤亡问题的权力,这一事实即便是唐王朝也很难回避。唐廷在战争结束后下达的优抚诏敕体现了这一点。

此外,一些藩镇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例如牙兵、亲兵等,这些士兵一般是由藩镇长官以“私财”供养,地位尊崇、待遇优厚,一般状况下,中央政府不需要也不会过多插手其日常生活、待遇抚恤。

与此同时,唐朝中央政府继续在将士伤亡问题的处理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后期的唐朝虽然藩镇林立,但除了直接反叛,将自己彻底推向唐朝的对立面外,藩镇至少在名义上仍属于唐王朝,仍要接受唐王朝的统治和管理,甚至是在中央政府的主持和指导下进行对外战争、平定王朝内部的藩镇叛乱或农民起义等。

在此情形下,居中协调指挥的中央政府,自然要对伤亡问题有所考虑和担当,例如在战事结束后下令抚恤伤亡将士及其家属等。朱泚之乱平定后,伤亡的处理工作,是在中央政府的指挥和调度下进行的,至少名义上如此。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在将士伤亡的处理上,并非毫无作为,而是继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中央也有直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例如神策军,吐蕃攻打京师时原有的禁军逃散,神策军遂成长为新的禁军。神策军听命于皇帝,一般由宦官直接掌管,负责守卫京城、防御外敌以及威慑藩镇等,有时也会奉命出征。这些有着较高地位和优厚待遇的神策军将士,一旦出现了伤亡,自然要由中央负责处理,这同样体现了中央政府在伤亡处理上的作用与价值。

与前期相比,中后期的唐朝在将士伤亡的处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整体上仍无非是妥善处理将士遗体、抚恤将士及将士家属、医治将士伤患等,一些优抚措施如减免赋役等也在采用,只不过在具体实施时稍有差异。

但也有一些措施则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在抚恤伤亡将士及其家属时,对不停本分衣粮的强调。不停本分衣粮之所以重要,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唐代中后期职业兵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很多士兵没有自己的土地有关。

虽然唐朝政府也曾尝试赐予士兵土地,但从事实来看,仍有很多士兵没有、或只有很少属于自己的土地。在这种背景下,将士伤亡一旦发生,自然要通过强调不停本分衣粮,来维系将士乃至将士家属的生活。

1.《汗青论史 唐朝中后期形势紧张,在将士伤亡的处理上,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汗青论史 唐朝中后期形势紧张,在将士伤亡的处理上,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