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合众连横的黄金年代,苏秦合众、张仪连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张嘴就来。在那个纵横交错、朝秦暮楚的时代,混得最吃香的并不是那个横成则秦帝的秦国,也不是那个纵成则楚王的楚国,而是战国七雄里头坐最后两把交椅的韩国和魏国。一部纵横史,都说韩与魏。
战国七雄的格局是这样的,东南西北,秦齐楚赵有资格争夺统一天下的名额。韩国和魏国夹在他们中间,至于燕国那就是个吃瓜群众出场的戏份很少,韩国和魏国从体量来看,并不能够与其他四个国家相提并论。
当然,魏国祖上曾经阔过也是个霸主,但被四大强国联手围殴之后,早就已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现在已经沦落到韩国燕国这样的第二梯队,但是不要看这两个国家体量小,他们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地处天下最富庶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四通八达,对四方用兵都很方便。
也就是说,四大强国里头,任何两个国家想要单挑只要能够争取到韩国和魏国,那就一定能赢,这是一条铁律,哪怕是秦国,也不能避免。
横成则秦帝
当年老霸主魏国被拉下神坛之后,天下格局呈现出了秦齐楚三强并立,赵国还没有进行胡服骑射尚未崛起,楚国要北上,问鼎中原,那是几百年的梦想,秦国要东出一统天下,首当其冲就是韩国和魏国,一开始韩国和魏国还不服气,在公孙衍的鼓动下,组成了一个由三晋,中山国,燕国组成的五国合纵联盟,这摆明了就是要跟三大强国过不去嘛。
结果遭到围殴,同盟解散,秦国和楚国对韩魏两国进行了反复的拉拢,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才会有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这句话,看看地图,秦国楚国跟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就是纵与横的关系吗?最后还是秦国技高一筹,把他们两个拉拢过去了,后来楚国因为张仪那六百里地的故事,跟秦国展开了大决战,韩魏两国组成联军直扑楚国首都,楚国败。
助齐则制天下
齐国呢,齐国怎么没有出场,齐国这个家伙老奸巨滑着呢,他趁着秦国和楚国在韩魏问题上较量的时候,居然偷偷摸摸地把燕国给吃了。这就是张仪那六百里地的故事背景,不是楚怀王蠢,而是他必须要跟秦国达成和解,赶紧遏制住齐国,秦国和齐国,隔着山长水远,所以就算齐国吞并燕国,秦国也没有楚国那么紧张,可以放心大胆的耍无赖忽悠楚国,趁机从秦楚对峙中抽身吞并巴蜀。
楚国虽然被打败了,但他损失的只是西部的力量,东部还有翻身的资本,这种大块头要两战才能打下去。齐国的孟尝君又一次联合韩魏两国,对楚国发动垂沙战役,彻底把楚国两条腿都打断了,这次战役所获得的土地,齐国一寸都不要,全都给了韩魏。
怎么他们两个会投靠了齐国呢,那是因为当时他们的老东家秦国正在发生内乱,没空管他们了。秦国好不容易平息了内乱,孟尝君又带着韩魏两国找上门,直接攻破了函谷关,这在战国历史上可是唯一一次,如果不是这个时候,因为齐国内部的一些政治斗争,孟尝君帅军撤离秦国非得重伤不可。
跟着孟尝君混的那些日子,可能是两国最快活的时候,齐国那个时候并没有都西进中原的野心,孟尝君出手大方,战利品大多数都分给了他们。还把秦国楚国摁在地上摩擦摩擦,出了一口恶气。
可是由于齐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孟尝君很快就倒台了,齐国国策急转直下,忘记吞并燕国的教训。由孟尝君时期的不图领土,专心维护天下均势。变成了开始图谋中原富国宋国的领土。
韩魏两国又成了没爹的孩子,这个时候恢复过来的秦国又开始动粗了,韩魏两国组成24万联军抵抗,可是背后没有大国作为支撑韩魏两国怎么可能抵挡得住秦国呢,伊阙之战,被战神白起收割了24万人头,几十年来捞取到的好处全都报销了。
秦国用实力告诉韩魏两国: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虽然秦国这个老爸很粗暴,但有总比没有好吧,形势比人强,两国只好半推半就地从了。后来齐国因为吞并了宋国,犯了众怒,秦国联合韩魏两国再加燕赵两国,五国联军把齐国被打残了。
垂沙之战
坐观则长平败
齐楚衰弱了之后,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又开始崛起了,这三家同出晋国有着一份香火之情,一旦联盟在一起就如同晋国复活,天下无敌啊。在战国初年这种联盟就曾经出现过,秦齐楚三国都被她给横推了。
于是韩魏又出轨了,搭上了赵国的车。可是个这个赵国呀,是四大强国里外交玩得最烂的那一个,秦国攻击魏国,赵国派两万人来搭救,结果全都被白起赶到河里给淹死了,这大哥好像有点虚啊!后来秦国进攻韩国,为了上党地区打了足足三年,可这三年时间里,赵国被上次的失败吓破了胆,一直都在旁边吃瓜看戏,既然大哥不仁,那就别怪小弟不义了,韩国直接把上党送给赵国,把赵国拉下了水。
韩国自己在一旁吃瓜看戏,长平之战,魏国因为对赵国没有信心,军队一直都在边境徘徊,韩国更是压根就不想帮他。赵国是孤军奋战,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这真是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
长平之战
试想一下如果赵国肯在韩魏两国身上花点血本也不至于让他们寒心至此,不理解韩魏两国对于天下格局的重要性,还搞什么大国争霸。
韩魏外交大总结
但是韩魏两国,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齐楚赵三国都已经完犊子了,秦国现在是一家独大,你们的好日子没了。现在他们有两条路,要么就继续跟着秦国混饭吃,也许自己会是最后被灭的,要么就是继续抗秦。韩国选择了第一条路结果他是第一个被灭的,魏国选择第二条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信陵君曾经组织五国联军把秦国赶回了函谷关,可是随着信陵君去世,山东诸国,既没有像信陵君那样的灵魂人物,也没有像当年齐楚赵这样的霸国来扛把子,结果也只能身死道消。
这都是历史大势不可避,只有那个不图谋领土,一心制衡天下的齐国才是韩魏最理想的盟友。双方利益高度一致。可惜咯,人心不足啊!对于韩魏两国来说,他们真的应该学习英国人的智慧。
打人,但不要把人给打死打残,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看清楚自己的自身优势,一味抱着吞并领土的心理,并不知道维持天下均势,才是他们存国的唯一出路。没有了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就算他们吃下那点肥肉,又怎么可能守得住呢,伊阙之战不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吗?
1.《文史风云 韩国和魏国:制衡天下可存国,贪图小利遭祸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史风云 韩国和魏国:制衡天下可存国,贪图小利遭祸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