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军统领,秩如汉之司隶校尉、明之锦衣卫,虽武职二品,威权甚重。”这是《听雨丛谈》中对于大内侍卫的描写,可以看出大内侍卫官职极高,很有权威。大内侍卫一般是清朝的称呼,清朝借鉴汉族的制度,建立起守卫最高君主的皇家禁卫体系。

禁卫军成员主要是由皇室及一些分支贵族构成的,选拔要求多且很严格。清朝的大内侍卫相当于明朝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锦衣卫。古代人经常把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人暗称为朝廷鹰犬,他们是直属于皇帝的,只为帝王办事,很受信赖。能力强,责任重就是他们身份的真实写照。晚清大内侍卫真实形象:膀大腰粗,手中持有武器,个个都是凶狠的眼神。

从不同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特征,例如锦衣卫身穿飞鱼服、佩绣春刀,系鸾春带也是他们的标配。他们日常穿着红色便衣,也十分气派。清朝九品十八级的官制体系中,正一品是最高级别的一员。正一品在各地方官级中几乎是没有的,全部隶属于核心,有“三公”、太傅、太保、太师和内阁大学士等职位。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侍卫头子——领侍卫内大臣也是属于正一品,其职位不是一般官员能够与之比拟的。这样的安排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侍卫是名与正一品是不匹配的,但也从侧面看出他们对于朝廷而言的重要性。清朝大内侍卫的选拔十分严格,没有固定的成员和等级限制,主要是由皇帝亲自选拔授权的。

他们是清军精英中的精英,主要是从满洲上三旗贵族,或从皇室宗族中选择,有不少是侍卫中皇帝中意的人才。皆因他们是守卫皇宫安全最重要的职位,是绝不能容忍背叛的职位,所以才十分严格。在清朝的宫廷侍卫中,主要分为三类,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前两者统称为内廷侍卫,守护最核心的人员。

当时由于阶级差距,百姓并不了解其中的各种安排和分布,都将其统称为大内侍卫。能做上御前侍卫,便有很大的升迁希望,他们保卫皇帝,很能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在清朝历史中由大内侍卫官拜卿相的,占了很大一部分。皇太极时期形成了一个专管侍卫的机构——侍卫处。这机构的领导被称为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必须由上三旗选拔。

在它之下还有内大臣和散秩大臣,分别为一品二品的领导层。隶属在他们之下的侍卫,如头等侍卫60人,为正三品官员。侍卫处中随便一个都比县令这九品芝麻官大,可见侍卫职位还是一个香饽饽。想得到这职位还并不简单,其选拔十分严格。家世清白,出身贵族是基础,还需要通过三项武艺考试。

三项武艺考试分别为箭术、刀法与力量。箭术要求三箭之内都得中靶心,以求百发百中。刀法必须行云流水,要诀在速度快,方能爆发威力。力量方面考核持久力,举起石锁绕场一周。三项皆过又得皇上眼缘,便可得到此职,从此飞黄腾达,前途无量。能过这几关的个个并非俗类,非得是身手敏捷,武功高强之人不可。

历史上有名的大内侍卫有纳兰容若,他为进士出身,因与皇室沾亲带故,才得了三等侍卫后又升一等侍卫。他还曾多次随康熙出巡,后来也曾领军打仗。又例如清朝著名的和珅和隆科多,二人都曾为大内侍卫。他们深受皇帝宠幸,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以前人为榜样的大内侍卫可谓不计其数,成为大内侍卫已是拥有高官厚禄,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能成为大内侍卫,是荣耀与地位的象征,象征着加官进爵。大内侍卫还有一个特殊的荣誉,可以着黄马褂,头戴花翎。在清朝初期,黄马褂和花翎是王爷、贝勒都没有的荣誉。因为他们选拔严格,必须出自满族上三旗,正黄、镶黄与正白三旗,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皇帝心腹。他们都是训练有素之人,从历史资料能看出这些人常常都是眼神凶狠,膀大腰粗,很是强悍的样子。

后来随着雍正时期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这些大内侍卫还担当了密探一职。例如《甄嬛传》中为雍正帝办事的夏奕,就来自特卫组织血滴子,也是大内侍卫职位。其实大内侍卫在清朝的文献和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十分频繁。他们是身穿黄马褂,头戴花翎顶朝珠,手握长刀的大内高手,戍卫于紫禁城中。

大内侍卫保卫皇城内外安危,是皇帝手中最得信任的一支队伍,直接关系到皇帝的人身安全。也难怪侍卫头能得正一品官级,最低的蓝翎侍卫也比众多地方官员官级高。“伴君如伴虎”,大内侍卫虽名利双收,却也容易得罪皇帝,此项工作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可以说是升官容易,掉脑袋也不难。

参考资料:

《清史稿》

1.《趣忆史 晚清大内侍卫的真实形象:膀大腰粗,手持武器,眼神很凶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忆史 晚清大内侍卫的真实形象:膀大腰粗,手持武器,眼神很凶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