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的治所龙游县有二水合流于城西,二水分别是沫水和青衣水,引文中“避青衣之险”指青衣水中的险滩。孙光宪在荆南幕府罄竭才智辅佐高氏政权,直至纳土归宋天下一统。孙光宪的智慧谋略,在荆南割据政权的政治大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如高季兴主政期间曾大造战舰,准备与南方比邻的马楚政权决一死战。孙光宪极力劝阻曰:“荆南乱离之后,頼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交恶于楚,一旦他国乘吾弊,良足忧也。”高季兴听从孙光宪的良言苦劝,放弃了争锋备战挥戈相向的动武意念。荆南高从诲对马楚国主的奢靡僭越时常流露出艳羡之意,孙光宪以勤俭持国奢靡败家的道理苦劝他,所谓“光宪曰:‘天子诸侯,礼有等差。

彼乳臭子,徒骄侈僭汰

取快一时,危亡无日,又足慕乎!’王忽悟,曰:‘公言是也。’为悔谢者久之。”南楚政权,终因马氏国主奢靡僭越诸子争位国力日削,被南唐政权所攻灭。孙光宪此举深谋远虑,避免了荆南政权步马楚政权的后尘。司马光《资治通鉴》在记载上述史书后,高度评价孙光宪的忠谏与高从诲的纳善之举,所谓“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自古有国家着能如是,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跃马扬鞭致力于天一统的伟大事业。孙光宪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宋军假虞伐虢兵临城下时主动劝说幼主高继冲纳土迎降。

孙光宪曰:“宋帝规模宏远,不若早以疆土归之,不惟免祸,而亦不失富贵。”[高继冲听从孙光宪的谋略劝说,“遂诣延钊纳牌印,尽籍其境内州府三(江陵府归峡二州)县一十七(一作十六),户一十四万三千三百,遣客将王昭济、萧仁楷奉表于宋。”在荆南纳土入宋的政治大事件上,孙光宪起到了一言兴邦的重要作用,此后的漳、泉纳土、吴越纳土无不积极效仿于此。可见,区区弹丸之地的荆南割据政权之所以能够在狂风骤雨般的五代乱世中岿然挺立,自然与其治下巴蜀文人竭忠尽虑的佐政努力分不开的。清人吴任臣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所谓:“南平起家仆隶,而能折节下贤。震以谋略进,光宪以文章显,卒之保有荆土,善始善终。区区一隅,历世五主,夫亦得士力哉!”

五代巴蜀文人对荆南文学创作的影响

五代巴蜀文人不仅在荆南政坛上叱咤风云力挽狂澜,而且在文学创作上执掌文衡大放异彩。如梁震晚年自称荆台隐士,每日衣着鹤氅逍遥若仙以诗文创作自娱,所著文集一卷行于世。梁震《题院中壁》诗云:“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凂我哉!黄犊依然花竹外,清风万古凛荆台。”《十国春秋》亦记载梁震“晚年酷好吟咏,尤与齐己善,互相酬答。”荆南诗僧齐己对梁震的才华和人品十分钦慕,经常与之赠诗唱和,其《寄梁先辈》诗云:“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

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巴蜀俊彦孙光宪才大志高,雅善小词,史书称其“素以文学自负,处荆南,怏怏不得志,常慕史氏之作,颇恨居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知交曰:‘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孙光宪仕宦于荆南政权时著述颇丰,诗文子史兼备。孙光宪流寓荆南时与文士王贞范交好,二人情投意合引为知音,闲暇时共同研究探讨《春秋》经义。

史书记载二人的亲密情状

所谓“王贞范……素精于《春秋》,有驳杜预《左传注》数百条,人多讶之。独与同官孙光宪说《春秋》义合,两人心相得也。”孙光宪又与荆南诗僧齐己过从甚密,现存齐己《白莲集》中收录二人交往酬唱的作品多达九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夏满日偶作寄孙支使》、《和孙支使惠示院中庭竹之什》、《中秋夕怆怀荆南孙郎中》、《孙支使来借诗集因有寄》、《因览支使孙中丞看可准太师诗序有寄》。

诗僧齐己涅槃后,孙光宪整理其诗歌作品并为之作序。孙光宪在序言中叙述了二人十多年的交往友谊,所谓“鄙以旅宦荆台,最承款押,较风人之情致,颐大夫之旨归,周旋十载,互见阃域。师平生诗稿,未逞删汰,俄惊迁化。门人西文并以所集见授,因得编就八百一十篇,勒成一十卷,题曰《白莲集》,盖以久栖东林,不忘胜事。”从该序言中可以看出,孙光宪对齐己的品行操守及诗文成就颇为称许,对两人之间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念念不忘。前蜀时期,才华横溢的“诗窖子”王仁裕整日陪伴着后主王衍游山玩水赋诗唱和。前蜀灭亡后,王仁裕作为降主王衍的朝臣士子归命中原,历唐、晋、汉、周四朝。

王仁裕曾作为中朝的使臣出使荆南

多才多艺的荆南国主高从诲盛情接待了他。《诗话总龟》记载此事时云:“(高)从诲明音律,癖好弹胡琴。有女妓数十,皆善其事。王仁裕使荆渚,从诲出十妓弹胡琴。仁裕有诗美之。”王仁裕此次出使荆南,在宴席上听胡琴演奏时即兴所作的诗歌作品为《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清人李调元的《全五代诗》收录了这两首作品,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其一诗云:“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湘水凌波惭鼓瑟, 秦楼明月罢吹箫。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丹禁旧臣来侧耳,骨清神爽似闻韶。”其二诗云:“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

结语:

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两首诗中对盛筵演奏时的歌女装束、胡琴的颜色造型、胡琴弹奏的音色之美及作者倾听时的视听观感、会心妙赏,极尽工笔描摹与多重譬喻之能事。结语综上,五代十国时期,内陆腹地的巴蜀王朝与高氏荆南政权之间有着十分频繁的征战媾和、外交聘问及文化交流活动。五代巴蜀文人在高氏荆南的政坛和文坛上十分活跃,对荆南割据政权的政局稳定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五代时期同处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南方割据政权之间的邦国交往关系、文人聚合生态、文化板块迁移,对于构建乱离时代五代十国的整体研究起到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

1.《文倩说历史 五代巴蜀文人对荆南文学创作,带来哪些影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倩说历史 五代巴蜀文人对荆南文学创作,带来哪些影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