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港口的发展以及历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有进行海外航行的历史。但是自明朝以后,为了国家安全,实行了海禁。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明朝海禁政策明显是弊大于利的,但是也不能过多的苛责,因为在当时明朝之所以实行海禁,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尤其是马六甲附近,海盗猖狂,很容易对国家安全造成困扰,而出海抵御海盗外寇,则成本巨大,所以明朝实行了海禁

但是人来人往皆为利来,海禁仍然阻挡不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双屿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除此之外,明朝的另一个通商口也被政府明令禁止,蒙古想要跟明朝互通商市,但是却被明朝政府拒绝了。由此可见,明朝的对外关系几乎是不予外域交往的,这种态度实际上也代表了明朝拒绝近代化进程。

一、双屿港的发展和消失

港口对外贸易,是元朝及其之前朝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元朝时期则达到顶峰,对外贸易不仅为政府带了很大的利益,也带来威望,如果能够持续的进行海外贸易,那么明朝是有可能走向近代化进程的,但是历史总是事与愿违。明朝时期,由于海岸线极长,为了便于管理,至明朝中期,建成了自辽宁金州湾到广西钦州湾的海岸线。

明朝的管理十分单一,在海岸线设立军事哨所,以此维护海岸线安全,达到海禁效果。实际上明朝建立起的是一座对外封闭的海上长城。双屿港在明朝实行海禁之前,一直是一个重要贸易港口,有很多人的外国人在此。虽然明政府实行了海禁,但是历来不乏为了金钱而敢于冒险的人,这些人偷偷到了双屿港,再次跟外国人进行贸易,很快双屿港成为当时的国家贸易港口。随着双屿港的日益繁盛,明政府越来越感到不安,于是嘉靖皇帝很快下令捣毁双屿港。由于军事的强硬手段,使得双屿港很快成为废墟之地,从此以后,双屿港在古代历史上的再也没能发挥作用。

《明史》记载:片板不许入海。

二、蒙古互通商市失败

除了海洋之外,明朝在陆地上也实行了封闭政策,蒙古国跟明朝互通商市的失败,就充分说明了明朝的封闭状态。明长城之北的蒙古国由于粗放单一的经济难以维持快速增长的人口,为了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此时的蒙古帝国有两条途径获得物资,一是与明朝交好互通贸易,二是对明朝进行经济掠夺。最终权衡再三之后,盟国统治者决定跟明朝进行贸易交往。

虽然蒙古国要求互通贸易的决心很强,但是却没有等来明朝政府的热烈回应。蒙古国的前身是元朝,明朝建立之后,元朝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退回到蒙古,所以明朝一直将蒙古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对蒙古国一直心存警惕。明朝政府不仅不同意通贡,也不同意与蒙古互通贸易,原因有两个,一是防止蒙古国趁机攻打明朝,二是明政府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堂堂大国岂能与边臣互市,况且蒙古国提出的要求不符合朝贡贸易制度,并且明政府认为一旦通商,就会造成土默特部坐大,会削弱明朝对蒙古各个部落的控制。最终蒙古国互通商市的计划落空。

结语

海疆上贸易被禁止,其实是明朝的一个大弊端,海疆政策虽然是为了防止外来威胁,但是跟威胁相比,海上贸易带来的利益更多,这也是当时少数人支持海外贸易的原因,同时也是人们偷偷进行海外贸易的驱动力。陆路贸易的封闭,使得丝绸之路这样具有历史价值的贸易先难以发挥作用。海疆贸易和陆上贸易的封闭,表现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闭关锁国的,也最终导致了明朝固步自封,很难走出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不如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历史的趋势往往很难改变,即使闭关锁国不对外开放,也很难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几百年之后,国门被迫打开,也随着融入世界潮流当中。

参考文献:

《明史》

1.《陋室怀史 明朝实行的海禁和陆禁,导致海上和陆地贸易双双失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陋室怀史 明朝实行的海禁和陆禁,导致海上和陆地贸易双双失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