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北魏泰常八年)闰四月己未日,随着虎牢被攻破,毛德祖被俘,北魏和刘宋的第一次战争也告一段落。刘宋暂时逃过一劫,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当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之时,后方的刘宋朝廷却消极反应。这无疑令人匪夷所思,刘宋内部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刘宋到底怎么了?
因前方战败,国土沦丧,刘宋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三人上疏请求处分。刘义符倒也没追究几人。作为顾命大臣,当时朝堂的实际掌权者,刘宋在战争中的迟缓反应,他们是难辞其咎的。同样作为顾命大臣之一的镇北将军檀道济,虽然率军去救援前线了,但他的表现同样有些异常,因为缺人缺粮,他没去救毛德祖。那么这几个顾命大臣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先了解下这几个人。
徐羡之字宗文,小字干木,东海郡郯县人。东晋左将军徐宁的孙子、上虞县令徐祚之的儿子。徐羡之为人深沉慎默,沉默寡言,且喜怒不形于色。东晋时期,门荫入仕,起家荆州中兵参军,交好同僚刘裕。之后辅佐刘裕平定桓玄之乱,迁太尉咨议参军。刘裕北伐后秦时,徐羡之转任太尉左司马,留守建康留府,并担任总摄内外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的副手。刘穆之去世后,东晋朝廷原本就打算下诏命徐羡之接替刘穆之的位置,但张邵则主张咨询尚在长安的刘裕。刘裕起初在意王弘,但因谢晦表示王弘为人轻率,比不上徐羡之。刘裕这才同意由徐羡之代替刘穆之。徐羡之因而获授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杨尹,总知留任,然而向来由刘穆之决定的各项朝廷大事都得向刘裕请示了。刘裕即位后,授散骑常侍,册封南昌县公,食邑二千户,进位尚书令、司空、录尚书事,兼任扬州刺史。
傅亮字季友,北地郡灵州县人。是西晋司隶校尉傅玄的玄孙。傅亮博览经史,尤其擅长写文章。东晋时期,起家建威参军、荆州中军参军,累迁黄门侍郎 。刘裕想要取代东晋时,傅亮是第一个明白刘裕心意的,随后就代刘裕回京传话,之后要求晋恭帝禅让,并将禅让诏书的草稿上呈要恭帝抄写的也是傅亮。刘宋建立后,刘裕即以傅亮为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入值中书省,专掌诏命。又封其为建城县公。自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开始,刘裕的所有文书和诰命都是傅亮起草的。到了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北魏泰常六年),傅亮加任尚书仆射。
谢晦字宣明,出身陈郡谢氏。谢晦早年原是建威将军孟昶的中兵参军,后被刘穆之举荐给太尉刘裕,担任太尉参军。此后谢晦历任刑狱贼曹、豫州治中。并参与执行义熙土断,从征司马休之,献策攻打后秦,颇有功勋。但他和刘穆之关系不佳,刘裕北伐后秦时,谢晦追随处理军中内外要务。但当刘穆之遣使向刘裕通报政务时,谢晦却每每都有不同的意见,使得刘穆之十分愤怒。后来刘裕欲任命谢晦为从事中郎,征求刘穆之的意见时遭到坚决反对。直到刘穆之去世前,谢晦一直都没有得到升迁。刘穆之去世时,谢晦正在当值,听说消息非常高兴。并亲自到帐中落实刘穆之的死讯,当日便被任命为从事中郎。刘裕即位后,历任右卫将军、侍中、中领军,并被册封武昌县公。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左将军檀韶的弟弟,从小父母双亡。早在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檀道济便随两个兄长投奔了刘裕,此后为刘裕屡立战功。刘裕称帝后,檀道济转官护军,加散骑常侍,兼领石头戍事。并被封为永修县公,食邑二千户。
这四个人的出生其实很有意思,徐羡之和檀道济都是出身寒门,但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傅亮虽然也是大家出身,但因为傅家南渡较晚,所以势力有限。谢晦则无需多言了,陈郡谢氏可是一等一的豪门,可以说四个人正好代表了四个主要的阶层。与此同时这四人又追随刘裕多年,刘裕对他们十分了解,知道他们对自己忠心耿耿。刘义符年仅十七岁,不可能挑起全部事,正好这四个人可以辅佐刘义符。这四人又因为出身不同,观点想法也很难完全一致,就很难抱成一团,正好可以互相牵制,形成平衡。等刘义符年长了,能够驾驭这些人了,帝位自然也就稳固了。
但刘裕千算万算却唯独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高估了刘义符的能力而低估了几个顾命大臣的胆量。由于中年才开始有儿子,所以刘裕对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放纵的,刘裕的次子刘义真就曾在长安闯出弥天大祸,致使刘裕损兵折将,北伐成果损失大半。作为刘裕长子的刘义符也好不到哪去。刘义符虽然颇有膂力,善于骑射,通晓音律,但因为刘裕的溺爱,使得刘义符就好狎呢群小,即便刘裕生病时,他也是只知道贪图玩乐。考虑到刘义符年少又从小娇生惯养,这点其实也不奇怪,好好调教就是了。
等到刘裕驾崩,刘义符即位后。刘义符爱玩的个性也没有改变。甚至还在为刘裕服丧期间,都不忘玩乐,整日与宫人游戏无度,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将国事完全抛诸脑后。这其中固然有刘义符个人的原因,但实际朝政掌控在几个顾命大臣手上,刘义符想要掌管国事也是很难的。即便此时刘义符手中有权力,可作为顾命大臣,几人也未见引导规劝刘义符。可见双方此时已有隔阂了,但应该矛盾还不大,所以但几人还是在竭力辅佐刘义符的。
但在北魏发动战争夺取刘宋河南之地后,君臣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变化。从毛德祖等人面对北魏时的表现来看,此时的宋军野战能力可能不敌北魏,但守城能力绝对是可以的,朝中还有檀道济这样的名将,徐羡之等人在建康好好运筹支持檀道济,战胜北魏也不是没有可能。可问题在于,如果真的击退北魏,这个功劳算谁的呢?因为互相制约,这几个人离开了其他几个都不可能单独成事,如此一来作为皇帝的刘义符就会坐收渔翁之利,提早收回大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于是在种种矛盾下,刘宋以一种极其消极的方式输掉了这场战争。
刘义符对这几个顾命大臣是否信任呢?史书上没说,但通过一些分析,也可以看出些端倪。早在刘裕去世前,谢晦就曾对刘裕说过:“陛下春秋既高,宜思存万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负荷非才。”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谢晦不认为刘义符是个合适的接班人。刘义符最后还是顺利继承了皇位,但和谢晦之间肯定是有隔阂的。而刘裕在去世前对刘义符的一番言语则更是令人诧异:“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刘裕死前还在帮自己的儿子分析几个人。
刘义符即位后也开始了行动,他的举动遭到了大臣范泰的劝谏,范泰是这么劝谏刘义符的:“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非徒不足以威四夷,只生远近之怪。陛下践祚,委政宰臣,实用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也。”从范泰的一番进言可以看出刘义符和人在后花园习武练功,在禁院打闹砍杀。这看似又是刘义符荒诞的表现,但结合后世皇帝从权臣手中夺权时的手法,刘义符这样做的真实举动就很值得推敲了。果不其然,他对范泰的劝谏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这就可是个危险信号了,徐羡之等人不可能不察觉,于是他们开始做打算。此时的刘义符,在玩的方面确实玩出了新花样,他在华林园造了一排商店,亲自买入卖出,讨价还价,在皇宫里做起买卖了,他还一直跟左右之人一起划船取乐。虽然玩得确实有点过分了,但仅凭贪玩想废掉他,这个理由也不充分,别人也难以支持。恰好这时北魏又一次送上助攻。原来在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北魏明帝泰常八年)十一月,刘宋和北魏的边境战火再起,北魏周几主动进攻许昌,许昌城崩溃,刘宋颍川太守李元德逃奔项城。随后北魏军围攻汝阳,刘宋汝阳太守王公度也逃到项城。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将领姚耸天等率兵增援,固守项城。形势依旧对刘宋不利,但因为拓跋珪的突然离世,刘宋再次逃过一劫。连续两次遭遇北魏表现不佳,外患如此强烈的情况下,刘义符的贪玩就不合时宜了。
徐羡之等人于是打着想要挽救刘宋王朝的旗帜,开始酝酿一场阴谋。刘裕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托孤这时候却成了最糟糕的托孤。而与此同时,北魏也完成了权力交接,与刘宋的混乱不同的是,北魏要开始彻底崛起了。
1.《Piconderoga7 刘裕聪明一世,却对身后之事无可奈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iconderoga7 刘裕聪明一世,却对身后之事无可奈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