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急匆匆的赶到公叔痤府上,准备见老臣最后一面。见面之后,魏惠王先是安慰了一番,“不用担心,一定会好起来的”,然后,小心翼翼又有点迫不及待的问“假如您真有不测,谁能接您的班呢?”公叔痤心中有数:“我死之后,希望大王举全国之力,交给我的中庶子(相当于侍从)卫鞅”。魏惠王蒙圈了,“卫鞅是谁?卫鞅在哪?卫鞅能干啥?”眼看肱骨之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魏惠王只能回答,“哦,呵呵。”公孙痤见此光景,知道魏王没听进去,就又嘱咐了一句“大王要用卫鞅,我国之大幸;如果不用卫鞅,也请杀了他,否则如果他去了其他国家,将是我国心腹大患。”魏惠王同样很干脆的回答,“哦,呵呵。”

魏王前脚一走,公孙痤就把卫鞅叫来,“我早知道你有经纬之才,但是你年轻气盛,尚需磨炼,因此这几年我只让你当些小官。刚才魏王来探视,我自知命不久矣,因此向大王推荐了你,可惜大王不识你名,多半不能重用你,于是我劝大王杀你。与公,我必须这么做;但与私,我又不希望你死,你现在就收拾行囊逃亡吧!”卫鞅笑道“大王既然不听你言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杀了我呢。放心,我没事。”

公孙痤去世了,魏王果然也根本没把卫鞅这个名字记住,卫鞅还是当他的中庶子。时间长了,卫鞅开始心灰意冷。本来魏国自李悝变法以来,迅速强盛,已然成为中原第一强国;魏惠王手下文有公孙痤,武有庞涓,甚至孟子都前来拜会,卫鞅本有意在魏国大展宏图一番的,如今公孙痤已死,自己再无出仕的门路了。正在郁郁寡欢之际,突然有消息传来:秦孝公正在求贤。

秦国,位居函谷关之外,占据西戎之地,民风彪悍,经济落后,自来被中原六国视为蛮夷,和西戎北狄并无二异。如今秦孝公继位,励精图治,向天下发布求贤令,意有所为。卫鞅心动了,虽然秦国地处偏隅,但潜力巨大;而且秦宫里还有一位好朋友景监混得不错,可以引荐。于是卫鞅悄然离开了魏国,一路向西。正所谓“一纸求贤令,西出函谷关”。

卫鞅到秦国后,很快通过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卫鞅高谈阔论,大讲尧舜禹的皇道,秦孝公直打瞌睡,事后骂了景监一顿“你推荐的什么朋友,讲的都是无用之术。”卫鞅听说后,不怒反笑,要求再见一面。第二次见秦孝公,卫鞅大谈周文周武,王者之道;秦孝公稍微有点兴趣,但也偶尔打几个哈欠。景监急了,质问卫鞅,“兄弟,你到底有料没有?”卫鞅自信的说,“秦王的心思我已经懂了,我再见他最后一次,一定能打动他!”第三次见秦孝公,卫鞅劈头就问,“如今天下四分五裂,大王不思开疆拓土,成就霸道?”秦孝公眼睛睁得溜圆,马上说“先生教我!”卫鞅大讲齐桓晋文,春秋五霸,听得秦孝公如痴如醉,不断靠近卫鞅,最后就快贴到卫鞅脸上了。一次还不过瘾,之后秦孝公又和卫鞅畅谈了几日,然后下令,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推行变法。

卫鞅上任数日,不见令出,反而在南门立了一块木头,上书“移此木至北门者,得十金”。很快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围了过来,窃窃私语,“这木头谁都能搬动,挪去北门就给十金?官老爷又动什么坏心眼呢?”卫鞅见无人上前,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群一下炸开了锅,终于有一个莽汉站出来,“我试试?”于是搬起木头,带着一众看热闹的群众,走到了北门。木头落地,黄金兑现。人们再次炸开了锅,“早知道我去了!让老张家这愣小子占了便宜!”“我就说我去试试嘛,你非拉着我,你个败家玩意……”卫鞅看效果达到了,说出一句酝酿很久的台词“我是左庶长卫鞅,很快将推行改革,希望大家明白,我一向是言出必行的,一切都按我的法令行事。”

很快,卫鞅连珠炮似得推出一系列政令,史称“商鞅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几乎覆盖方方面面。最主要的几点是:废井田,开阡陌,建立封建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农业;设置军工爵制度,只要上阵杀敌,就可获得爵位,一人杀敌,全军受益;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发动群众斗群众,举报有奖,不报和罪犯同罪。

卫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施政纲领主要来源于李悝的《法经》。他的变法将秦国迅速打造成一个国家机器,老贵族的利益被打破,平民想要封官进爵,一是可以努力耕种,二是可以上阵杀敌,无论怎样,都给了普通老百姓一个切实可行的上升渠道。正如现在的高考一样,给了劳苦大众,特别是一些贫困人民改变命运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

卫鞅改革的效果十分明显,秦国迅速强大了起来,这点在军事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商鞅变法后六年,秦国和魏国在元里交战,取得了胜利;之后两年,卫鞅率兵包围了魏国的安邑,安邑划入秦国的版图;再之后,卫鞅率兵打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公子卬;在之后,秦国和魏国作战,又俘虏了魏国将军错。经过一系列战争,秦国收复了河西之地,完成了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君主的夙愿,卫鞅也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了商地十五个邑,因此被成为“商君”,或者“商鞅”。此后秦国和其他六国作战,鲜有败绩,因此被称为“虎狼之师”。这段时间,即使秦国没有后来白起、王翦之类的名将,仍然战无不胜。战场之上,秦国士兵看见对方士兵的头颅就两眼放光,因为依照秦律,得一敌人首级者,可以升军功爵一级,全家都可以得到好处,以至于后来发生因为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的情形。

秦孝公十九年,周天子给秦国送来霸主的称号,之后六国也前来拜贺,“战国六雄”正式接纳秦国,成为“战国七雄”,这点是秦国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待遇。秦孝公十二年,在商鞅的建议下,秦国的国都由偏居西方的栎阳迁到了渭水下游的咸阳,意欲逐鹿天下的野心昭显无疑。同时在咸阳筑起了公布法令的门阙,这个门阙的修建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将法令公之于众,让所有国人都来遵照执行;二是让新法成为一种国策固定下来,子孙后代只能执行,不能更改。

可以想见,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知道得罪了多少黄老贵族。甚至太子嬴驷的老师,也因为反对新法被割了鼻子和耳朵。嬴驷继位后,是为秦惠王,很快就借造反的借口,全国通缉商鞅。商鞅四处逃跑,在逃到一处驿站的时候,想要住下,却被要求出示身份证,商鞅试图以钱财打动对方,却被言辞拒绝,“我们自商君变法以来,明确住店必须出示身份证,否则不得住店,有钱也没用”。商鞅没想到自己竟然死在自己的律法之上,不知道作何感想?很快,商鞅被捉,最后被五马分尸。

俗话说人走茶凉,人灭法亡。自古多少次变法,都是如此。然而商鞅死后,秦惠王乃至后来的秦王,并未废除商鞅之法,而是一直坚持下来,最终嬴政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商鞅泉下有知,也当欣慰。

商鞅变法,有点七伤拳的意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有法令的目的,只有一个:战争。在战国年代,强敌林立,这没有什么问题;等到统一之后,外敌没了,问题出来了,商鞅没告诉后人和平年代应该怎么做。于是秦国憋出了内伤,最后自己爆体而死,不过二世。即便如此,商鞅的功绩仍有如日月之辉,说句历史唯心主义的话,没有商鞅,不知战国要延长多久,甚至于,最后能不能统一都是个问题。灭六国者,非六国,商鞅也。

1.《强也说历史 国士无双-商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强也说历史 国士无双-商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