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皇帝,如果你不掌握权力和策略的艺术,你将被后代嘲笑。都说女人的心是海底针,但实际上,皇帝的心是最不易察觉的。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是后世眼中的圣洁君主。然而,他还犯下了 "杀兄杀父 "的罪行。
此外,唐太宗也是一个很有心计的皇帝。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件事,向世人展示了唐太宗的胸怀。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9a504fc2d56285353eb76e9ffe4fc3cea6ef6366.png?token=7f0c39c48d092972c4172ecdf6edd99b)
"有一年,唐太宗心血来潮,做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他释放了所有死囚,并与他们约定来年秋天回来受刑。"
唐太宗很好奇,囚犯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们会选择背弃效忠而逃跑吗?或者他们会如约回来受折磨吗?
历史书上的结果是:"第二年秋天,罪犯们如约而至,没有一个人食言"。唐太宗当时非常感动,决定赦免这些犯人的死刑。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203fb80e7bec54e74560c2fdd2982e584dc26aea.jpeg?token=0fba5830605e6ec39db22ab794fdb299)
从整个事件来看,所有犯人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反映了当时的良好道德。另外,唐太宗下令赦免罪责,也反映了唐太宗的高瞻远瞩。
那么,这件事真的像历史书上写的那样神奇吗?
我相信很多人对这种事情持怀疑态度。现代社会受到良好的监督,人们非常重视信用,认为这是一个最值得信赖的时代。
至于唐太宗时期,虽然政策明确,但民间社会的信用却被认为不是很高。此外,这些人是死刑犯,在他们袭击房屋和抢劫之前,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此外,这些人中只要有一个人离开,就会引起唐太宗的愤怒,到头来,这些死刑犯还是会落得个无法逃脱的罪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怀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所有的犯人都遵守他们的承诺,这种反应会是唐太宗想要的吗?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4d086e061d950a7b2e60ae186171d7d1f3d3c93a.jpeg?token=78d47869facd34c67dd2eb8a087055bd)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我们怀疑这一点的虚假性;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怀疑。那个人也是百年来的名人--欧阳修,他写过《新唐书》。也许在欧阳修之前也有人怀疑过,但那只是私下的讨论。
而欧阳修则公开表示怀疑,并专门写了一篇《宠囚论》的论文,研究唐太宗有释放死囚。
该事件,欧阳修不信任的原因也是 "君子和小人 "的 "诚信 "问题。
这些死囚中可能有绅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绅士。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有些人能够如期赴约,但绝不是所有的死囚。这种怀疑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很难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2.baidu.com/feed/e1fe9925bc315c60c691d6a0e1117e1b485477a6.jpeg?token=7ad4421ec35c7bcc61354cbe413679d4)
唐太宗这样做,不可能是想考验死囚的诚信。如果他们都遵守诺言,就会如唐太宗所愿。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违背了他们的忠诚,这一事件也会成为一个笑柄。与已定罪的囚犯谈论诚实问题并不是废话。
因此,欧阳修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他真的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用'警告'的手段。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不回来,他们都会被杀死。然后进行第二次冲锋,直到囚犯们猜出唐太宗的目的。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2fdda3cc7cd98d10180a7bf14b9f0d0679ec90b8.jpeg?token=9486e3b4464a51797dad2c9c58efdefe)
一旦死刑犯明白了唐太宗的意思,他们自然就会明白地回来了。当然,欧阳修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所有的死刑犯被杀后也没有被领悟,那该怎么办?因此,欧阳修严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清朝时,又有一位大人物站出来表示对此事的怀疑,他的说法更让人震惊。这个人就是王夫之,他说唐太宗这样做是为了显示他的豁达。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c8ea15ce36d3d539e961efb44b275c58342ab096.jpeg?token=8c3d14cee22a8cb8c1770239611620e0)
王夫之认为,唐太宗统治下的法律过于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犯罪,整个家庭都会受到牵连。"即使他们逃到国家的北部和南部,也会再次被抓。
由于法律严格,唐朝的人们都很紧张。因此。
王夫之认为,那些被释放的死囚之前已经收到了消息,他们已经知道,如果他们按计划回来,他们的罪行会被赦免。因此,它只是一场戏,一部相互合作的戏剧。唐太宗会被世人传唱,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严刑峻法的负面作用。
但是,如果唐太宗真的想在世人面前树立一个伟大的形象,他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手段,那么他为什么要想出 "释放死囚 "的办法呢?很明显,李世民还有别的原因。
《资治通鉴》中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但这并不明显,我们必须自己分析一下。事实上。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7e3e6709c93d70cf29ca14b1957c6408bba12b86.jpeg?token=478841879144ad0a4ac4e5dfe34284d2)
唐太宗这样做也是为了纠正他以前的错误。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一年,有二十九个人的死刑被打破,几个人的刑罚措施。" 在贞观四年,只有大约20名囚犯被处决。但两年后,死囚的数量已经上升到三百多人,也就是唐太宗所释放的那批人。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死刑犯?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事实证明,唐太宗对张云古的处理过于严厉,将其处死。此后,叛乱案的官员也向唐太宗靠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没有丝毫怜悯。这样一来,官员们宁愿选择死刑,也不愿选择较轻的处罚。
随着死囚数量的增加,唐太宗意识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过于严厉,导致官员们都跟着他。此前,唐太宗也曾专门针对司法部长刘德威,但没有明确表示要 "严判"。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37d12f2eb9389b50993daa11ff9550d5e5116ed8.jpeg?token=8c859d41003fe147c4a96981d35b610d)
这件事的起源在于唐太宗对张云古的谴责。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不能说他的判决过于严厉和不合理,今后的判决会更轻。如果唐太宗说了这句话,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就不会有人被判处死刑。
因此,唐太宗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上演一出 "释放死囚 "的戏。事实上,这些死囚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犯下足够的罪行而被判处死刑。
现在想来,只能感叹李世民的心太重了。
如果一个官员在一个案件中放过了一个人,他就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责。相反,如果皇帝放过了一群人,那就成了一个好的民间故事,一个永恒的美丽故事。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f9198618367adab4f4f71e7ae07406148701e409.jpeg?token=a993529527ebba60209311356e44e0a6)
这些原本被无辜判处死刑的人不仅被释放,还显示了李世民的帝王风范,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以后官员在判刑时不要像以前那样严厉。
但几百年来,很少有人能看出李世民的真实意图,而史书也不善于直接明确地记录此事,当然就会绕弯子了。这件事被记录下来,为发不为人知,隐藏的秘密是后人的事。
1.《老魏家的美食 《资治通鉴》上藏着一个秘密,史书碍于皇威,只得拐弯抹角记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魏家的美食 《资治通鉴》上藏着一个秘密,史书碍于皇威,只得拐弯抹角记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