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道没洗的“青菜”,是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对这道青菜进行采摘清洗,架锅起火,添油炝葱,加料加汁,做成了一道脸炙人口的大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视角是以刘备蜀汉为主干行文的。在真正的三国时期,蜀汉起家最晚,人才最少。但为了让作品丰满、立住。罗贯中对蜀汉君臣都做了下功夫的挖掘、添笔,进行了艺术化、并还符合大众逻辑化的提炼和夸写。这样一本《演义》读下来,反是让读者感觉到蜀汉有龙有虎,高人名士汇聚,乃至生出对蜀汉功败垂成的一声叹息。

《演义》对历史中三国人物,有原型人物无其事的,加工成分很多。而有原型人物有其事迹的,则会是更加的去着力加工。张飞当阳桥断后,在《三国志》中是有其原素材记录的:

《三国志-张飞传》:一一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这段记叙中传达出3个信息。1.张飞实是一员悍将。2.情况危急,张飞不惜玩命相博。3.为刘备走脱,赢得了时间。

自古打仗从来气势为第一,张飞个人的武勇和当时的地形,都是促成气势生成的助力。据水断桥,在断桥上或河岸边立住,对方要么骑马纵过断桥过来,要么涉河过来(河水肯定不会太浅,不然不至于有桥),怎么着都是占了后手的。

张飞再配上以命相博的吼声,一种无所惧无所畏的气势便营造出来了。这犹如民间斗殴,一方有一练家子手持利刃,占住胡同口,亮出决死架势,对方二三十人也得惦量惦量,上还是不上。若这些人气势还有,可能齐抄砖头砸过去。若气势被震住了,怕拣砖头都没带头的站出来了,会觉得胆气已无。|。

张飞实际面对的是曹军散骑,当时背景是曹操怕流窜的刘备先行到达物资充实的江陵城,急急派出精骑五千,一日一夜长途追击,在当阳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多是无甲之士,还携带百姓满坡数万。曹兵发动冲击,刘备大溃,老婆孩子也顾不的了,带着一些败兵,包括诸葛亮就跑路,安排张飞断后。

曹兵一番冲击得胜后,势头也因疲惫降下来了,开始忙活抢掠百姓、辎重。大概率长坂桥前,张飞面对的是千余人散开的曹兵,领头的至多是营连级。见张飞玩命架势,这边官大的再顾虑是不是对岸还有伏兵,便有了忌惮之心。若是刘备在对岸,大伙儿齐心再发发力,擒了刘备,少不得加官进爵。猛张飞在,追兵心就散了,冲上去性命有危,都刚抢了不少百姓的实货,真不值得不惜命往上拼了。

如此推演,并无否定张飞的武勇。终还是凭一己之力,震慑阻缓住了敌兵的进度。

到了演义中,这段就明显的有了加戏的夸张。明明是刘备长坂坡大溃,结果在小说有倾向的笔墨下,把刘备一方写的是虽败犹彩,因为对方是曹操亲出,百万大军架式。

张飞面对如此敌军,吼死一将,喝退曹军狼狈退走,成了长坂桥上最靓的仔,谁人读之此段,无不生敬仰点赞之心。这实乃文学中拔高主角的惯用手法,来于生活高于生活。

曹军几十万人在场的话,什么概念!想想足球场上观众满员的阵势,也就三四万人,就望不过来了。还说曹操顾虑对岸有伏兵,这更经不起较真推敲。当时的刘备有什么家底,与刘备打过N次交道的曹操能没数?当初面对拥有重兵的袁绍,曹操都没惧过,还怕刘备设伏?

若真是曹操和他手下的军、师级干部在场,别说50万人,有5万,曹操都能把刘备锤死三遍,管什么有埋伏没埋伏的。

一员大将就把曹操大军吓跑了,后世人还称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那曹操若地下有知,还不得再羞死N回。

古时百姓文化率极低,喜欢传赞猛将、侠客的英雄气。戏曲话本工作者投其所向,对历史题材都运用了不同程度的夸张提炼手法,用口语化、细节化去突出紧张感、壮烈感,这种形式无可非议,与今时的商业式影片相类。民间了解历史的来源,十之八九是通过看戏听书街谈获得,往往深信其中。现代人认知提升,思维发散,看待世事更人性化、客观些。但小说戏曲弘扬忠善,贬刺奸佞,是永远值得肯定的。

1.《大萨达撒都是 张飞当阳桥断后,曹操大将许褚、夏侯惇、张辽为何全都不敢出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萨达撒都是 张飞当阳桥断后,曹操大将许褚、夏侯惇、张辽为何全都不敢出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