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央视播放了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其中一集中,官方首次公开了毛岸英牺牲电报的原稿,它由彭德怀亲自撰写,内容如下: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志司 25日16时
这封电报一百来字,彭德怀却足足写了好几个小时。周恩来第一时间收到这封电报,但他无法第一时间报告毛泽东,原因两点:第一、自从志愿军入朝后,毛泽东精神高度集中,加上熬夜指挥战争,已经身心俱疲;第二、毛泽东患上了感冒。
周恩来认为此时报告不是一个恰当时机,决定等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开局面再报告。1951年1月2日下午,毛泽东终于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埋头把电报看了又看,等他抬起头脸色很难看。
毛泽东想拿烟,可颤抖着手始终无法从烟盒里拿出烟。据现场卫士李家骥回忆说:“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毛岸英不幸牺牲时,毛泽东已年近花甲之年,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悲痛非经历者根本无法体会。毛岸英走得太早了,只有28岁,和刘思齐结婚刚满一年。毛泽东是伟大领袖,可也是一位普通父亲。
跟平常人一样,毛泽东也渴望儿子成长,何况毛岸英极其出色。如今儿子在异国他乡牺牲,再也无法见到了。抽完几根烟后,毛泽东对说了一番催人泪下的话:“哎!战争嘛,总会有伤亡,没有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又是深深地叹息,毛泽东说:“岸英是一个苦孩子,很小时就没有了娘,后来参加战争,也没有过上好日子。”毛泽东又对所有人特别交代:“岸英牺牲这件事,你们都先不要跟思齐说,晚点,尽量晚点……新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她是无法禁得住这丧夫之痛的。”
毛岸英牺牲时,刘思齐只有20岁,当时她还在读书。起初一切看起来很正常,随着时间推移,刘思齐在来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时,每当她谈到毛岸英,毛泽东总是转移话题。刘思齐内心也有猜忌,可想到毛岸英离开时对她所说的话,她有释怀了。
1950年10月14日晚,毛岸英忙完手头事情后,骑着自行车来到医院。当时刘思齐因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进行手术,她根本不知道丈夫已经报名参加了志愿军,还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任翻译。
对于毛岸英的决定,刘思齐被蒙在鼓里。自从结婚后,毛岸英一直非常忙,先是作为翻译陪同李克农访问苏联,之后回长沙给外婆祝寿,期间还回到韶山冲。也许知道这一次离开不知何时再能回来,毛岸英对刘思齐说了很多话。眼看又来到了深夜,必须要离开了,毛岸英沉默了一会说:
“思齐,我明天将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出差’,那里通信不太好,可能无法写信。你到时没有我的消息别担心,一定会有我的消息了。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努力学习,先别着急工作。我不在这段时间,你每星期都要去中南海看看爸爸。”
刘思齐有点生气,自结婚后毛岸英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如今又要出差,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刘思齐反问:“岸英,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毛岸英自然知道,第二天是两人结婚一周年纪念日。
可是毛岸英必须要离开,刘思齐深知自己无法阻止丈夫。最终分别的时刻到来了,刘思齐执意要从病床上下来,把毛岸英送到医院门口。看到满脸憔悴的妻子,毛岸英很愧疚,他把刘思齐拥抱入怀,还对她深深鞠了一躬。
这一幕刘思齐至今都没有忘怀,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直记得,他最后走的时候,我在医院住院,我起来,起床送他到医院门口,他不让我再送远了,他给我深深地鞠躬了,腰弯得很低,我当时就不明白,从来没有过,可能那时候自己太年轻。”
毛岸英离开不久,刘思齐也接到一封来信,可惜没有邮戳,是从组织内部送来的。信中,毛岸英提到目前一切安好,不要过于担心。日月如梭,转眼毛岸英已经离开两年多了。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刘思齐都想向毛泽东询问毛岸英情况。
可一想到毛岸英临走时所说的话,她欲言又止了。1952年底,刘思齐意外获得了一张毛岸英照片。这是一张毛岸英侧面照片,一身朝鲜人民军军装打扮。刹那间,刘思齐都明白了,毛岸英根本不是“出差”,而是去了朝鲜战场。
刘思齐不顾一切来到中南海,这一次她鼓起勇气询问毛泽东:“爸爸,岸英已经两年多没有消息了,他究竟去了哪里?难道他不爱我了?”毛泽东知道该来的还是要来,他叹息了很久说:“思齐儿,岸英早已不在了,他在两年前已经牺牲了。”
刘思齐两眼一黑,直接摊到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她这才明白毛岸英离开时。刘思齐的哭声震动中南海,周恩来也立即赶到菊香书屋。不知道过了很久,刘思齐听到有人在耳边小声说:“孩子你别哭了,你快去摸摸你爸爸的手,都已经很冰凉了。”
刘思齐这次擦了擦眼泪,站起来对毛泽东说:“爸爸,我再也不哭了,岸英若知道我这样,也会非常难过的。”刘思齐深知,毛泽东之所以瞒着她关于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就是让她安心完成学业。
事实上,毛泽东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劝说刘思齐改嫁。毛泽东也很清楚,要劝说刘思齐改嫁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他万万没想到,直到32岁时刘思齐才含泪勉强同意改嫁,而此时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过去了10年之久。
自刘思齐得知毛岸英牺牲消息后,毛泽东格外关注刘思齐的一举一动,他跟刘思齐说:“思齐,今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了。”此后,毛泽东频繁给刘思齐写信,关心她的一举一动。1954年,刘思齐从高中毕业。
毛泽东有自己的打算,让刘思齐继续呆在北京上大学,显然难以让她走出丧夫的悲伤。于是,毛泽东把刘思齐送到苏联莫斯科大学深造。就在刘思齐出国前夕,她患上了重感冒,百忙之中的毛泽东给立即写了一封信:
思齐儿:信收到。患重感冒,好生休养,恢复体力,以利出国。如今日好些,望来此看;否则不要来。最要紧是争一口气,学成为国效力。祝好!
在这封信结尾处,毛泽东用“父亲,毛泽东”。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毛泽东是真正关心刘思齐的生活,希望她尽快走出丧夫之痛。1955年9月,刘思齐踏上赴苏联留学之旅,进入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
在苏联留学期间,刘思齐跟毛泽东的联系一直很频繁。比如1956年2月14日,毛泽东在给刘思齐的回信中再次以关怀的口吻写道:
亲爱的思齐儿: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国内社会主义高涨,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身处异国他乡,刘思齐举目无亲,可不断收到毛泽东关怀的家书。可惜,刘思齐因水土不服,加上语言不通学习吃力,她写信向毛泽东希望能回国转入北京大学学习俄国语言文学。毛泽东第一时间回信表示同意,还给了她很多建议。
在北大学习了一段时候后,刘思齐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俄国语言文学,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学最感兴趣。毛泽东获知后又给予了支持,还给刘思齐列了一份中国古典文学的读书清单,让她在课余时间阅读。
毛泽东把刘思齐如同女儿一样关心她,怎么不令人感动?时间转眼来到1959年,毛岸英已经牺牲9年了,这年8月刘思齐又患了一场大病。当时毛泽东远在庐山,得知儿媳生病他第一时间写信询问情况:
“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久不见甚念。爸爸。”
在这封信中,毛泽东直接用“爸爸”来收尾,依旧把刘思齐视为亲生女儿一样。对于毛泽东来说,他如此关心刘思齐,其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劝说她尽快改嫁,这样自己也能免除后顾之忧。
比如毛泽东有一次跟刘思齐妹妹邵华闲谈,两人谈到了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毛岸英,也谈到了目前还是仍孑然一身的刘思齐。毛泽东希望邵华多劝劝刘思齐,他感慨地说:“现在是新中国有不是旧社会,我们都是革命家庭,又不是帝王将相府内,怎么能从一而终呢?你去劝劝你姐姐,让她再组成一个新家吧!”
中国有一句话俗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当邵华回家将主席跟她说的话告知姐姐时,刘思齐大哭了一场。听了邵华的劝说,刘思齐叹息很久:“哎,岸英当年瞒着我去了朝鲜后,再也没有能再回来,留在了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我连他的尸骨都没有看到,连他的墓地也没有去过,怎么能考虑改嫁的事情呢?”
事实上,早在当年年初毛泽东就专门找刘思齐谈话,希望她能改嫁。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劝说她,可刘思齐表示自己还没有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如果一点要改嫁,就必须先去朝鲜扫墓,毛泽东同意了。
刘思齐动身前夕,毛泽东为她打理好一切。就在刘思齐出发前夕,毛泽东对这次赴朝之行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所有的花费不能花国家一分钱,从他稿费中支取;第二、扫墓活动一切从简,不能惊动朝鲜方面;第三、此行以低调方式进行,所有行程不能登报。
毛泽东的原话是这样的,“思齐儿,你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能动用公家一分钱。这次活动更不能张扬,也不能见报,要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更不能惊动朝鲜方面的同志。战后朝鲜同志很困难,也非常忙,不要麻烦他们,你们就住在使馆里,也不要呆得太久。”
时隔9年,刘思齐终于来到朝鲜,当她看到毛岸英的墓地时直接扑通跪倒在地,双手抱着墓碑号啕大哭起来:“岸英啊!岸英啊!我终于来看你了,我也代表爸爸来看你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对不起,我来晚了……”
从朝鲜扫墓归来后,刘思齐再一次因过于悲伤生病住院。身体痊愈后,刘思齐又一次来到中南海,相信汇报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的全过程。那天毛泽东放下手头一切事情,仔细听刘思齐所说的每一句话话,那一刻毛泽东仿佛看到毛岸英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这次交谈中,毛泽东对说出了埋藏内心多年的愿望,“女儿,将来你有机会,还是要去岸英牺牲地大榆洞看看。”刘思齐一听,顿时泪流满面,那一刻她深知主席对毛岸英的爱有多深沉。
刘思齐离开时,毛泽东关怀地说:“女儿,你对岸英的那份感情,爸爸心里跟明镜似的,也能理解。所以,我这次安排你去朝鲜看望岸英,但我们共产党人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主张望门守节、从一而终。你单身快10年了,爸爸很心疼啊。听话,让爸爸给你介绍一个对象吧。”
这些道理刘思齐都明白,可她对毛岸英的感情还是难以释怀。时间来到1962年,刘思齐已经32岁了,所有人都着急了,他们陆续给刘思齐介绍对象。屡次被拒绝后,大家求助毛泽东,主席则再一次写了一封信:
“女儿:你好!哪有忘记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就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些女孩子们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一信给我为盼!问好。父字”
写完信,毛泽东还找到亲家母张文秋,让她劝劝刘思齐。这么多人都在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刘思齐深知自己必须有所改变了,她在给毛泽东回信表示自己同意改嫁。那一刻毛泽东很高兴,于是立即决定给刘思齐安排合适的相亲对象。毛泽东动员了身边所有人,让大家推荐合适的对象,要求年龄相仿、为人正派、有上进心等。
大家很快行动起来,最终时任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推荐的人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这个人就是在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担任教员的杨茂之。毛泽东了解到:杨茂之刚满30岁,一表人才,人品没有任何问题,政治过硬,父母是老实巴交的渔民。
事实上,刘思齐跟杨茂之并不陌生。当年两人在苏联留学时,曾在一场中国留学生的联谊会上见过面。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刘思齐跟杨茂之交往了一段时间,双方对彼此都比较满意,没多久都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1962年2月,32岁的刘思齐终于改嫁了。结婚前,刘思齐专门将这一消息告知毛泽东。毛泽东多年的心愿已了,他非常高兴,就将自己刚刚创作不久的《卜算子·咏梅》作为贺礼赠送给她: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用梅花和雪来称赞刘思齐和毛岸英之间的爱情,这怎么不令人感动?刘思齐结婚那天,毛泽东还委托秘书送来300元礼金,用于刘思齐购买嫁妆。刘思齐和杨茂之结婚后,生下两男两女4个孩子。
对于妻子跟毛岸英的爱情,杨茂之很理解。当长子出生后,夫妇两人一致决定,取名杨小英,以此来纪念毛岸英。据公开资料,刘思齐至今至少7次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可一直未能到毛岸英牺牲地看看。
2006年5月12日,76岁的刘思齐携全家终于来到了朝鲜大榆洞毛岸英牺牲地。此时的大榆洞早已成为一处景点,当刘思齐大概确认毛岸英的牺牲地后,她就在一棵松树下树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毛岸英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飞机轰炸牺牲于此处。”
谨以此文致敬毛岸英烈士!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当我在享受和平安宁生活时,无数人在默默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些烈士、那些至今守卫祖国边疆的哨兵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1.《解读有趣的历史 刘思齐32岁含泪改嫁,婚后生下四子,夫妇俩以长子名来纪念毛岸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解读有趣的历史 刘思齐32岁含泪改嫁,婚后生下四子,夫妇俩以长子名来纪念毛岸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