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作为我国经济基础发展第一步的农业,它不光决定着百姓的温饱问题,同样更是决定着我国经济基础发展问题。

粮食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对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封建时期战火连年,老百姓流离失所,连个稳定居所都没有,更别提能顾得上种地了。

因此饥荒瘟疫之事,便成了封建时期的灾难,而且就算百姓有稳定居所,也很难将农业发展起来,这与干旱也有关系。

种种原因导致农业不能发展,老百姓经常饿肚子吃不上一口饱饭,古人也一直在找能够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但所有办法都尝试过了,最后仍无济于事。

在古代饥荒和农业发展问题不光困扰着中国,同时也是当时全世界的一个难题,以至如今也有个别国家仍受饥荒困扰。

面对这样的世界难题,被我国的一位商人给解决了,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从而解决上亿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件事要从明朝万历年间说起,那个时代正是闹饥荒的时候,由于天气恶劣,冬天极冷,夏天干旱,想种活庄稼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毕竟植物对环境的要求相当苛刻。

到了冬天粮食储备不多,严寒的天气让老百姓吃不上一口饱饭,最困难时吃野草啃树皮,冬季的野草也很难找,为不饿死人们想到很多方法,但还是不能改变被饿死病死的命运。

坐以待毙不是办法,为拯救苍生,总会在乱世中诞生出一些英雄将领,他们用自己的实力帮助受灾百姓,用血肉之躯铸造坚硬的城墙,抵挡敌人的炮火。

为能改变国家命运,他们不怕困难主动请战,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在这些英雄中,就有这样一位伟人,记住他的名字,此人名叫陈振龙。

在当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商人,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在福建菲律宾两头跑,所以陈振龙也是为思想先进的人。

万历年间福建在贸易方面发达程度数一数二,即便此地再发达,同样也难逃饥荒问题,陈振龙是个热心肠的人,这种情况他自然不忍心不管。

于是他每天都绞尽脑汁想,该如何解决饥荒问题,有一次陈振龙出差去菲律宾,视察到当地农业。

有机会接触到此地特产,也可以说遍地都是的甘薯,陈振龙发现这一植物如此量产生命力肯定特别顽强,他品味着甘薯的美味,内心早已开始风起云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陈振龙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种植甘薯,把他带回国教老百姓种植,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

只可惜,当年菲律宾属于西班牙管辖地,根本不被允许带走甘薯技术,若被发现带出境肯定要遭受牢狱之灾。

陈振龙此时已经掌握了甘薯种植技术,只是没办法带甘薯藤回国,但陈振龙仍不放弃,既然带不回去那就偷着带,陈振龙将甘薯藤条放进竹筒里,再把竹筒趁没人的时候藏在船舷上。

这种冒死的行为还真管用,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发现,陈振龙也算历尽千辛把甘薯藤送回国。

陈振龙的行为轰动一时,甚至当地巡抚都知道此事,他们来到陈振龙家,怕这种植物在此地种不活,于是陈振龙亲自栽培。

藤只有一根,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想到陈振龙还真有点本事,竟把甘薯成功的种出来了。

他将此事告诉巡抚,因此福建省几乎每个地方都种有甘薯,对百姓和当地的影响非常大。

为能帮助更多的人,陈振龙和后人决定把生意改成只在国内经营,在中国各地做生意,走到哪就把甘薯种植技术带到哪,最后遍布中国,当时解决了大部分饥荒问题。

陈振龙就像百姓的救世主,他无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对后辈的我们来说他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不得不让人敬佩,陈振龙这三个字这个人值得被世人铭记!

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1.《洞鉴千秋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因此救活无数生命,他的名字值得被铭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洞鉴千秋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因此救活无数生命,他的名字值得被铭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