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7日,黄维兵团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廖师起义后,黄维对85军剩余部队很不放心,安排阵地时将85军的23师放在最外面的一道防线,而将他的嫡系18军的阵地设在背后。23师要往后退必须事先征得18军军长杨伯涛同意。
除此之外,黄维还将23师分割使用,使得上下联系不通。85军(军长吴绍周)辖第23师、第110师、第216师,其中第216师是刚组建不久的,出发时该师只有一个团参与行军。所以在廖运周师起义后,吴绍周的这个军的作战主力就是23师了。
23师师长黄子华后来回忆说;“解放军窥破了我们的企图和弱点,起初则设伏阻击,使我们不敢深入。以后摸清了我们的规律,则把路敞开,不仅对我游巡部队不加阻拦,反而在必经道路的要点上,放置食物和信件。信件内容大意是:朋友们,你们肚饿吗?面饼、白馍尝一点吧。这封信请带交你们上级。这种情况在我师官兵中互相转告后,战斗情绪更加低落。伤病官兵逐渐增多,无处收容,起初尚利用掩蔽部,到后来,就只好将伤病官兵放置在阵地附近的寒冬露天下,情景很惨。同时,从解放军方面释放回来的士兵,讲述解放军如何优待俘虏,治伤医病。两相对比,官兵普遍发生动摇,人人产生我们究竟在为谁拼命的疑问。”
黄维的十二兵团被围后,阵地日渐缩小,兵力不断损耗,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队本应该是团结一心固守阵地。但是,18军还仗恃自己的嫡系处处给23师小鞋穿,当23师防御出现困难时,不但不主动帮助,反而是坐观成败。
按照黄维制定的所谓“蹂躏战术”,当时要进行反击,破坏解放军修筑的战壕,反击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出动坦克。可是,黄维的兵团部在安排坦克时,总是优先照顾18军等土木系部队,至于23师阵地,眼看解放军的战壕都快挖到眼前了,师长黄子华不断请求黄维派坦克来掩护反击,以破坏解放军的战壕,但是却无人理会。
黄子华一怒之下,在电话中说:“如果共军的这种威胁不能解除,我23师就只有缴械了”,黄维见事态严重,这才派了几辆坦克配合了一下作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黄子华不愿意再给黄维卖命,加上和他很熟悉的廖运周率110师起义,这对他的影响很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子华对黄维、杨伯涛等人越来越心寒,当时虽然空投的食物,但是包围圈内可以取火的东西被搜罗一空,23师的官兵们无法做饭。后来开始空投部分熟食,但是被黄维优先分给18军、10军、14军这三个土木系的部队,23师无人过问,也被自己的部队孤立。
而解放军战士却主动为23师前沿阵地的官兵送来热气腾腾的米饭,这样一比较,23师官兵自然没有几个人愿意继续卖命了。看着解放军阵地前面竖立着贴在门板上写的“欢迎起义投诚”,“优待俘虏,不杀不辱”的标语,23师官兵怎么能不有所想法呢?
打铁要趁热,起义的廖运周托人给黄子华送来了亲笔信,信中说:“起义是光荣的,解放军不咎既往。”紧接着,不久前在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的新兵团团长何企也给黄子华写了封劝说投诚的信。
何企的这封信直接是送到了23师前沿阵地,副师长周卓铭拿到信后拆开看了,随后周卓铭在把信交个黄子华时,以支持的语气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110师能起义,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既然副师长周卓铭都是如此态度,黄子华也就不再有顾虑。他马上召集了23师团以上军官开会,在会上黄子华将廖运周和何企的信给众人念了,然后征求大家意见。
结果比黄子华预料的要顺利的多,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愿意向解放军投诚。意见统一后,黄子华派出亲信杨耀华去解放军阵地联系投诚事宜。杨耀华很快就回来,说解放军非常欢迎,还派来了迎接投诚的代表。黄子华在第二天,又派出该师67团团长杨正堂为投诚的正式代表去与对面阵地的解放军进行了谈判。经过短时间的协商,23师明确了起义时间。
1948年12月9日夜9时多,按照之前和解放军达成的投诚协议的要求,黄子华率23师残部在将该师阵地进行破坏并拆去一切通信设施之后,全部安全脱离阵地,开赴解放军锁所指定的地点。
这次参加投诚的除了23师的三个团参加之外,还有愿意与23师共同行动的85军216师648团的残部、85军直属辎重团及卫生大队各一部分,共约1万人。
23师的阵前投诚,除了极大的动摇了黄维兵团的军心,还将黄维兵团的防御体系撕开了一个缺口。黄维后来在功德林回忆说:“先有廖运周率师起义,继之黄子华率23师投诚,特别是黄师投诚,使12兵团整个阵地体系破裂,第18军和第10军残部愈陷于悲观绝望气氛。
1.《一壶浊酒论青史 这个师的投诚,撕碎了12兵团防御,黄维认为影响比廖运周起义更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壶浊酒论青史 这个师的投诚,撕碎了12兵团防御,黄维认为影响比廖运周起义更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1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