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多朋友挂在嘴边的话是“2020年实老鼠不容易,2021年牛回到干坤”,在不平凡的一年后,大家都在期待即将到来的牛年。

名称:清代康熙宫廷铜鎏金嵌宝石双身金刚持

年代:清代

尺寸:整体高宽约22.4cm*15.5cm

风格:康熙宫廷

质地:铜鎏金、嵌宝石

备注:本尊造像为原封底

出版:

金申主编,福建美术出版社《佛像鉴定》第226页,图3-337

本次“執訶溯行”佛教艺术专场下半场(1月6日晚)的封面,难得的清代康熙时期宫廷造像精品,全球公私藏品中几乎难以见到的康熙宫廷双身像!

清代藏传佛教的兴起在康熙一朝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早期有孝庄太皇太后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后来有哲布尊丹巴的指导与宣传,康熙帝本人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由一名非信仰者,变成了虔诚的佛教信徒。

根据圣祖满文朱批奏折透露,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至十一月间,他在第三次亲征噶尔丹的途中,指令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承造铜佛像赐给蒙古贵族。这是有关文献中的第一次出现清代皇帝赐宫廷中佛像的记载。

此后不久即三十六年(1697年)清内务府下设中正殿念经处,专门管理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办造佛像事宜。此后宫中铸造藏传佛像的活动开始走上正轨。

清宫廷所制实例可参考一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刻有康熙二十五年铭文之四臂观世音菩萨,其乃康熙皇帝为蒙古人出身的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大寿之日所进献。

金刚持,是印度梵语的意译,音译“伐折罗陀罗”,其中“伐折罗”意为“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合译就是“持金刚”或“金刚持”,他是法身佛也称之为本初佛,又有无所不能的智慧和功德,为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也可以说,金刚持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可用比喻的方式来理解,金刚持和释迦牟尼佛就如太阳和它发出的光与热,金刚持是太阳本身,而释迦牟尼佛则是太阳发出的光与热。

此像表现的就是一尊造型特征十分典型康熙时期的金刚持造像。而且是极为罕见的双身金刚持!其特殊性、稀缺性不论从宗教还是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极其重要!

此尊造像不论是主尊还是明妃均做工细腻精湛,令人感受到工匠处理铸造佛像的高超技术同时,像身比例舒适,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符合康熙宫廷佛像的相好标准和传统表现形式。

此尊莲座背面的如意云头开光自莲座之上凸起,为康熙宫廷造像的另一特点。

康熙宫廷造像留存于世的内容较为单一,以体量为四十公分的无量寿佛为主,现在陆续现身者有十余尊,佛像内膛边缘都刻有数字编号,拍卖价格均在千万左右。如2020年10月16日华艺国际北京首拍上,一尊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就以1265万的高价释出。

康熙时期的金刚持造像存世不多,偶有见到也多为常见的单身形象,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宫廷金刚持。双身康熙时期金刚持造像极为罕见,已知的除本尊外,另有一尊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工艺精细程度、复杂程度都与龘藏此尊相比要逊色很多。虽然康熙宫廷的双身金刚持极少现身艺术市场,但我们也可将康熙同时期的扎派造像或稍晚的乾隆宫廷造像的成交价作为参考,如香港翰海2015年秋拍,18世纪金刚萨埵双身像,成交价为1185万港币。

名称:明代宫廷风格 铁錽金银灌顶嘎巴拉碗

年代:15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17.5cm*12.2cm

风格:宫廷风格

质地:铁錽金银

本次“執訶溯行”佛教艺术专场上半场(1月5日晚)的封面,藏传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制成各种法器,制作嘎巴拉碗的头盖骨,必须来自修行有成的喇嘛,依其生前遗愿制成。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嘎巴拉碗分为供器和灌顶器。

嘎巴拉碗作为供器使用时需按照严格的尺寸和仪轨,用金银或铜、铁、玉、玛瑙、猴颅骨等制作的碗型供器,主要用于佛坛上盛放各种供养品,如红白菩提、甘露、甘露丸、七宝、藏香、青稞酒、酥油等,其用途与灌顶甘露嘎巴拉碗有区别,而殊胜之意义无二,是众多金刚乘弟子修习密法时的必备供器。在历史上,信奉藏传佛教的元明清三代帝王如忽必烈、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均接受过藏传佛教高僧的灌顶,灌顶嘎巴拉碗的宗教地位不言而喻。

此套灌顶嘎巴拉采用铁錽金银镂雕工艺而制,全套由碗盖、碗和底座三部分组成,工艺华丽,制作成本高昂,应当为重要灌顶仪式所定制。器盖呈椭圆形,顶部盖钮为金刚杵造型。摩羯首雕琢细腻,鳞片、毛发处纤毫毕现,眼部、牙齿等细微部位均錽以白银。承接金刚杵的器盖顶部为一圈镂空雕刻的十字金刚杵,十字杵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复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是整件器物制作难度最大的纹饰之一。盖身表面饰大面积錽金镂雕卷草,盖身两侧各有一条腾飞的金龙,龙的眼部、獠牙、和犄角同样采用錽银工艺,产生出如“画龙点睛”般的生动效果。

铁錽金工艺最早源自中亚,在宋元时期传入西藏和内地,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极高,铁錽金器物自古以来就是最为昂贵的金属器物之一。据《元史》记载,元世祖(1260–1264) 中统四年在大都设御用器物局,并于其下设「減鐵局管勾一員,提控二人,掌造御用及諸宮邸系腰」。文中“減鐵”即指“錽铁”,可见自元代开始内地宫廷就已有专人专司御用錽金器物;除宫廷自用外,錽金器物亦被用作国礼用以赏赐,以彰显大国风范,这种国礼到了有明一代,以永乐一朝最盛。永乐皇帝多次诏令司礼监派遣官员及僧人入乌斯藏礼请高僧入京,除加封国师之外,更以优厚之礼物回赐,永乐朝设御用监佛作,制作了形制丰富,工艺登峰造极的各式佛像以及法器。

虽缺乏同类标准器来对此件嘎巴拉碗进行准确的风格对比,但从存世的同时代法器以及瓷器、织物上的设计依旧可以对此件器物进行横向的参照。嘎巴拉碗金刚杵和摩羯首部的造型可对比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的洪武年制款金刚斧、大都会博物馆藏永乐风格金刚杖,可以看到三件作品金刚杵的力度和线条十分接近;对摩羯鳞片的刻画采用十分相似的錾刻工艺,均使用圆形的錾头敲打形成细密的空心小圆点,龙的鳞片亦采用相同手法。此外,龙和摩羯的双眼、獠牙等部位均点缀錽银,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这也是明代宫廷錽金器物上的惯用装饰手法,相同的刻画能在多数同类器物上找到。

装饰性的纹饰如卷草、缠枝、莲瓣等纹饰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造型,因此成为器物类断代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此件嘎巴拉碗盖表面布满卷草纹,这类卷草纹源自中亚,自元代开始大范围的在瓷器和织物上出现,是元明时期最常见的装饰性纹饰。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博物馆等机构藏有数例永宣时期青花瓷,器身题有藏文,应当为明代宫廷为赏赐西藏地方而命景德镇特制。

永宣青花瓷偏好在器皿底部装饰莲瓣,这一设计与本件嘎巴拉的碗底莲瓣相吻合,可参见一例明宣德青花龙纹大罐底部莲瓣样式;另见一例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底部的双层莲瓣,莲瓣的轮廓,内部的翻卷也和本件嘎巴拉碗莲瓣样式相似。

碗身一周大面积装饰錽金缠枝纹,缠枝呈“s”型延伸,两侧各自分出枝叉,这种卷草纹饰曾被广泛的应用在明代的瓷器、织物表面,如“明永乐红阎魔帝缂丝唐卡”中的背景缠枝纹样。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零星发现的明代御制铁錽金法器来看,带有明确年款的仅有洪武、永乐两朝法器,其余均为无款。此件嘎巴拉碗历经数百年传世,品相如新,錽金的保存度接近十成,令人惊叹;而碗座、碗身、碗盖依旧保持原状一套,三者相扣严丝合缝,必是在传世的过程中受历代主人悉心珍藏,供之宝之,才能完好如初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就市场而言,宫廷御制嘎巴拉碗仅见清代两例,均为乾隆一朝,且高价成交(香港苏富比2011秋季拍卖会,清乾隆锤银嘎巴拉碗(图11),lot19739,成交价1,580,000港币;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清乾隆金质嘎巴拉碗(图12),lot6026,成交价6,670,000人民币)。

一件同为孤品的“大明永乐年施”款铁錽金钺刀更是在2015年北京翰海秋拍以66,700,000的天价成交,刷新了明代宫廷法器的世界纪录。此件明代宫廷风格铁錽金嘎巴拉碗属市场所见之唯一,其工艺代表了明代錽金技术的巅峰,彰显大明盛世的国之礼器,更是明代铁錽金法器中当之无愧的旷世杰作。


名称:馆藏级 仅见银质17世纪扎什伦布寺风格三怙主

年代:17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16.3cm*14.5cm

风格:扎什伦布寺风格

质地:银、铜鎏金

纯正的扎什伦布寺造像!极为稀少的题材!甚为珍贵的材质!以及复杂的工艺、精美的做工、完美的品相,使此尊造像处处透露着不凡,绝对是一尊馆藏级佳作!

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朋友们都非常熟悉了,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系统中班禅转世系统的主寺,也是整个藏传佛教流布地区中最为重要的寺院之一。在2019年岁末开幕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特展中,故宫博物院自藏品中精选近百件来自扎什伦布寺的扎什琍玛精品展出,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扎什琍玛最为集中的面世。

佛教密乘事部三怙主,简称三怙主,即佛部文殊(居左)、莲花部观世音(居中)、金刚部金刚手(居右)三尊菩萨的合称,表大智、大悲、大力,为佛教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尤为藏传佛教所尊崇,故有“唯诸佛文慧文殊,慈悲本体圣观音,威力自在密部主,敬礼至圣三依怙”的礼赞。

三个主尊均为银胎铸造,未鎏金。三位主尊头戴镂空状花冠,面相圆润,容颜俊朗可爱,目光下敛,嘴角略露微笑,形象生动,呈现和煦慈悲之态。莲花座造型优美大方,莲瓣短小细密,刻画精细有力,做工极其讲究,仰覆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上沿饰一周联珠纹,下当空垂落。从造像的所戴花冠和莲瓣的式样上判断,具有典型的17世纪扎什伦布寺风格。

主尊座下莲座及水下根茎部分为铜质鎏金,台座由三部分组成。最下方是象征大海的圆形底座,底座呈覆钟式,其上有精美装饰,顶上分为三枝各承托一尊造像的莲花台座。整体雕像海上生莲花,慈航普渡,济世救苦之意境,实为罕见的佛教义理性题材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名称:施罗德红皮书同款 比布达拉宫的还好 无量寿佛

年代:14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25.5cm*18.7cm

风格:西藏

质地:合金铜、嵌宝石

施罗德《红皮书》1159页

孤傲之美!!元代三叶冠长寿佛,比布达拉宫的品相还好!超越施罗德《红皮书》里面收录大昭寺的同类型作品,目前市场所见最完美!!国内重要藏家孙先生旧藏,本次龘藏冬拍特别值得期待的一件!

这尊无量寿佛头戴三叶宝冠,发髻在头顶高高耸起,如远山上矗立的佛塔。头发丝缕分明,发丝历历可见。发面部圆润饱满,五官刻画栩栩如生。面容庄严慈祥,神态安详宁静,让人望之而心安。其制作工艺精湛,其胸前的璎珞、长链,以及臂钏、手镯和足钏等装饰,凸起如浮雕,极富立体感,可以明显看出它们与像身是一体铸造而后进行錾刻的。高耸的顶髻使人联想到早期的印度帕拉王朝遗韵,宽大的莲瓣和圆形莲台令人回想起尼泊尔遗风。所有这一切与14世纪西藏开始盛行的仿古之风无不相关。

此类西藏的复古造像坊间并不多见,2018年古天一春拍一尊底座缺失的14世纪无量寿佛以79.3万释出;在拉萨大昭寺也有同风格同题材的此类造像收藏,可以看出示例中几尊造像与本件拍品相比不论品相还是工艺上相比都相距甚远,这是目前已知14世纪此风格造像最好的一尊!


名称:帕拉风格顶级杵王!嵌红铜宝石铁环九股金刚杵

年代:元代

尺寸:整体高宽约19cm*4.6cm

风格:藏帕

质地:合金铜、嵌红铜、嵌松石、嵌SHANHU、铁环

此金刚杵因犀利的线条、厚重的质感、华丽而复杂的镶嵌使之成为同类金刚杵中的佼佼者!

杵的侧股生动有利,简洁流畅的延伸出了一道优雅的弧度,在末端稍稍犀利的扣入中股中,好似鹰爪令人胆寒。摩羯长吻造型,整体造型威猛凌厉。摩羯上吻镂空,镶嵌铁环,组合在一起,表现的极为像一座坛城。每只摩羯的头顶都镶嵌有老松石或老珊瑚,如此装饰方式极为罕见,也从侧面反映此杵等级极高,非寻常人可以使用。

整杵工艺极为复杂,除开原装的红铜镶嵌之外,还有嵌宝石和铁环,这样的制作方式也是一反常规,目前仅见这一只,让整只杵的质感有了极大的提升,也极大的拔高这只杵的艺术性和稀缺性。


名称:明代铜鎏金极特殊宝冠释迦牟尼佛

年代:明代

尺寸:整体高宽约23cm*17.3cm

风格:西藏

质地:铜鎏金、嵌宝石

此尊造像体量高大,胎体厚重,鎏金明亮,金色饱满,为同类造像难得精品佳作。

最为难得的是此尊释迦所戴宝冠极为特殊,不仅有华丽的宝石镶嵌,而且每片冠都是不同的图腾,从左至右分别代表五方佛中的宝生佛、阿閦佛、大日如来、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这在已知的宝冠释迦中是极为少见的,可谓此尊造像一大亮点!

在拉萨大昭寺有一尊15世纪的宝冠释迦牟尼不论体量、艺术风格都与龘藏这尊相似,可作为参考比较。总的来说此次龘藏冬拍的这尊宝冠释迦牟尼,整体造型舒展流畅,雄浑大气,气势恢宏,神态威严庄重,气质十分高贵,品相极佳。是15世纪西藏本土艺术吸取汉地、尼泊尔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佳作。展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与工艺之美,是一件值得关注与追寻的优秀之作!


名称:17世纪收藏级罕见尼泊尔胜乐金刚坛城唐卡

年代:17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188cm*108cm;画芯高宽约94.5cm*79.5cm

风格:尼泊尔

质地:布上绘彩

备注:因年代久远唐卡有脱彩、折痕、水渍等都属于正常现象,非损伤。

来源:1、日本私人收藏;

2、奥地利多禄泰拍卖行(Dorotheum)2018年4月,Lot62

龘藏季拍很少拍唐卡,除非征集到极具代表性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有收藏价值的作品

此幅唐卡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一、画工精细娴熟,体现了极高的绘画水准;二、颜色鲜艳,因全部使用矿物颜料故数百年后依然鲜亮;三、尺幅较大,品相完好,保存完整;四、此为典型的尼泊尔唐卡,传世品大多收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等世界知名博物馆内,国内鲜有流传;五、此唐卡来源清晰,传承有序。综合来看,此幅唐卡为17世纪佳作,难得一见!

此位坛城唐卡中常见的八大寒林,与寻常唐卡不同的是此幅唐卡的寒林图像被刻意放大,构图更加丰富、内容更为复杂。唐卡最下方则为众多佛教本尊和护法,居中为不动铭文,两侧为那诺空行母、密集金刚、胜乐金刚等,每一位尊胜身旁都有一位双手合十的供养人,在唐卡中并不多见。

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收藏的17世纪胜乐金刚坛城唐卡和美国诺顿西蒙美术馆(The Norton Simon Museum)收藏的17世纪胜乐金刚坛城唐卡,不论构图形式、色彩表现以及人物背景造型都与此幅唐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14年北京翰海一件17世纪大威德坛城唐卡,和龘藏本件属于相同时期类似题材的佳作,可作比对。


名称:13世纪特殊孩儿体态帕拉风格黄财神

年份:13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9.3cm*5.7cm

风格:帕拉风格

质地:合金铜

相信,眼前的这尊饱经近千年风霜黄财神,一定是会让你为之深深震撼的!眉宇间的神情、肌肉处的力度、动势上的气魄、还有熟润的铜质皮壳,仿佛每一毫厘间都会让你眼前一亮,真是财气绝佳,韵味十足,可谓是此类中少见的绝佳作品!

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为诸财神之首,整观此尊造像,不难发现其细节处的雕工细腻,更为特殊的是其孩儿般的面孔和身体,在市场上是极为少见的,观其韵味,让人自然浮想在招财纳福的同时亦不乏不忘初心的纯净,极具深意。


名称:清代乾隆宫廷风格铜鎏金六臂玛哈嘎啦

年代:清代

尺寸:整体高宽约18cm*15cm

风格:清代乾隆宫廷

质地:铜鎏金

金水灿烂夺目,宝石镶嵌流光溢彩!造型够凶悍!气势够威猛!姿态够生动!品相够完美!顶级的乾隆宫廷风格六臂玛哈嘎啦!

玛哈嘎拉是梵语大黑天的音译,又译为“救怙主”,原为印度教之魔神,相传观世音菩萨入其神识,使其皈依佛教,居诸大护法神之首。此尊为比较经典的六臂玛哈嘎拉形象。整尊造像铸造技艺精湛,面部表情刻画尤为突出,其忿怒像使人视之不寒而栗,将主像之法力无边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主像整体矮胖敦实,肢体有力,手脚刻画细腻写实。

此外体量高大,金水纯正,整体造型生动,体势威猛,工艺精湛,实为清代乾隆宫廷风格造像佳作。龘藏之前拍过的相类似题材和体量的作品,可作比对。


名称:最美观音!十七世纪紫檀描金彩绘观音+佛龛

年代:十七世纪

尺寸:盒子高宽约28cm*20.5cm;佛像高宽约24.7cm*18cm

风格:扎什伦布寺风格

质地:紫檀描金

您很难在市场上见到比这尊更完美更漂亮的紫檀造像,难得的原装佛龛,真正的收藏级别!

整尊造像造型准确,雕刻利落娴熟,彩绘细腻华贵,通体原装!整体透着扎什伦布寺独有的风韵,是此风格中极为罕见的紫檀造像,加上衣纹上极为华丽的描金,一看就明白级别比普通的金铜佛像高得多!近几年,喜玛拉雅艺术品收藏群体也开始热烈关注扎什伦布寺风格的造像,但如此原汁原味而完美的扎寺原装紫檀造像,市场上极为罕见难得。


名称:11世纪克什米尔莲花手观音

年代:11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10.7cm*4.3cm

风格:克什米尔

质地:合金铜、双眼及白毫嵌银

7-13世纪的克什米尔引领着当时整个世界佛造像艺术的工艺水准。直到14世纪,伊斯兰入侵克什米尔地区,其辉煌的佛教艺术便走向了衰亡。幸运的是,成为绝响的克什米尔造像艺术,在我国的藏西和西藏其他一些地区得到了保护和延续,成为了一笔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此次龘藏冬拍的这尊克什米尔莲花手观音像便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其工艺精湛、身姿优美,呈现出端庄典雅、宁静祥和、优美自然的气质和神韵,为11世纪克什米尔造像的突出代表,是为该地区佛教艺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观音面相圆润,五官精致,眼型为杏仁眼,白毫饱满。眼睛嵌银是克什米尔造像常用的工艺传统,使得造像面部更加生动,右腿前屈,左胯微扭,整体身姿呈现出微微的三折枝的样式,莲座低矮,莲瓣宽扁肥润,下方为方形台座,时代特征明显。如此精美的工艺与完好的品相在现存同时期、同风格、同题材的造像中十分难得。


名称:13世纪嵌红铜嵌宝石帕拉风格释迦牟尼佛

年份:13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9.2cm*6.2cm

风格:帕拉风格

质地:合金铜 嵌红铜 嵌宝石

本尊实属惊赞之作!虽然整体尺寸不是很大,但气势却是很多造像不可比拟的!精致的红铜和宝石镶嵌,使整佛像更显华美大气。

整像工艺精湛,制作考究,身形饱满、大气端庄,整体造型和谐优美,神态活泼而富有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此尊造像台座上的金刚杵非寻常造像放置在台面上而是在莲台的底部,非常罕见!在佛陀身前横放着一支五股金刚杵,这种饰有金刚杵的装饰,象征佛陀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成道时所坐的金刚座。

数百年间,信徒们顶礼膜拜,抚摸擦拭,表面已经形成了莹润的包浆,细腻的铜质宛如肌肤,这已不再是尊冰冷的雕塑,伟大的艺术家熔铸了他的智慧与心血,使之具有了体温和灵性,有着极高的宗教价值,是难得一见的供奉佳品。


名称:〓仅见孤品〓元代铜鎏金三怙主佛塔

年份:元代

尺寸:整体高宽约16.3cm*7.5cm

风格:西藏

质地:铜鎏金

非常罕见的制式,目前为止,此塔绝对是市场所见第一尊!

鎏金的佛塔存世原本就不多,而此塔塔瓶内又供奉有雪域三怙主(即金刚手菩萨、四臂观音(居中)和文殊菩萨),这样的形制几乎不曾见过,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此塔绝对是龘藏的第一尊!细细品味每一处的细节,真的堪称奇特!仿佛经传世被稍稍磨损掉的部分金水,而显露出的皮壳都是它独有的装饰,工艺一流!


名称:12世纪帕拉王朝观音像

年代:12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14cm*8.4cm

风格:帕拉王朝

质地:合金铜

来源:

北京翰海2013年春拍,Lot 2887。

观音菩萨被称为是“半个亚洲的信仰”,而按照印度佛教造像的历史进程,菩萨最初的形象都是王或者王子的形象,此尊观音菩萨脸长圆,鼻梁垂直,颊颐饱满,双唇宽厚,是印度本土居民的面相特征。菩萨腰肢略向左扭,形成S形曲线,是典型的印度美学标准姿势,堪称是印度帕拉风格晚期的典型之作。

帕拉王朝是印度佛教美术之花盛开的最后一个王朝,其于公元8世纪在印度东北地区建立,到了十一至十二世纪,帕拉造像艺术风格成熟,达到了鼎盛时期。直至12世纪中叶被消灭,印度本土佛教也宣告断绝。瑞士瑞特博格博物馆有一尊12世纪帕拉王朝度母像,与本尊不论是开脸、姿态以及纹饰的刻画都基本一致,可做比较。


名称:11-12世纪西北印度喜马偕尔邦般若佛母

年代:11-12世纪

尺寸:整体高宽约21.8cm*11.3cm

风格:西北印度

质地:合金铜

来源:

北京翰海2014年秋拍,Lot4474

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位于印度西北部,此件11-12世纪的般若佛母,在风格上可以与克什米尔的雕塑相提并论,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两个地区很近:许多最重要的金铜造像都发源于山城昌巴,距克什米尔谷不到200公里。然而,这两个地区的造像特点也有着微妙差异,例如,造像背后凸起的镂空莲花头光,这喜马偕尔邦造像最主要的特点,恰如本件拍品所示。

国外私人收藏的12世纪喜马偕尔邦释迦牟尼、拉达克皮央寺收藏的12世纪菩萨像、安特卫普私人收藏喜马偕尔邦印度教神像以及拉萨布达拉宫利玛拉康的12世纪喜马偕尔邦观音像,以上均为西北印度喜马偕尔邦造像的典型代表。

此尊造像风格明确,工艺精湛,比例准确和谐,细节表现精彩,同时此像为传世作品,未遭土锈侵蚀,铜质细腻,表面温润古雅,令人赏心悦目。国内藏家对西北印度喜马偕尔邦的造像了解较少,故而以前常见此类造像归为克什米尔风格,但是国际喜马拉雅造像艺术研究较早,对此类造像也认知更深,拍卖市场也更为活跃,如2019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一尊仅13厘米的10-11世纪喜马偕尔邦象鼻财神就以134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名称:清代宫廷铜鎏金无量寿佛一组 原装藏

年代:清代

尺寸:单独佛像高宽约12.2cm*7.7cm

风格:宫廷

质地:铜鎏金

无量寿佛能满足现世人间众生的对于寿命绵长的追求,而这组是殊胜的原装藏,极为罕见,适合自己供奉!

此类无量寿佛坊间流传以擦擦形式为主,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无量寿佛擦擦,铜造像形式的则为罕见,本件拍品三尊为一组则更显珍贵。

去年9月26日举办的厦门保利春拍中一组四件此类无量寿佛成交价为55.2万,可做参考。


名称:16世纪尼泊尔铜鎏金财续佛母

年代:16世纪

尺寸:整体高约17.4cm;佛像高宽约16cm*12.5cm

风格:尼泊尔

质地:铜鎏金

来源:法国艺术商Renaud Montméat Asian Art, 2007年

1.《100年前清代铜佛像价格看这里!经典的古代佛造像及成交记录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年前清代铜佛像价格看这里!经典的古代佛造像及成交记录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