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录的王朝。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朝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即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即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成立:公元前1600年的鸣条之战商汤攻夏,商王朝成立
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伐纣,商王朝灭亡。
首都:
1.亳(今河南商丘),商汤在鸣条之战取得胜利后在此处建都。
2.商朝在九世之乱中频繁迁都,《竹书纪年》中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迁于嚣(河南郑州);河亶甲自嚣迁于相(河南安阳西部),之后还在邢、庇、奄等地建立都城。
3.殷(今河南安阳),盘庚迁都到殷,并在此延续273年。
疆域:
商场国土面积大约320万平方公里。
商朝疆域在夏的基础上扩大了不少,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之外、还有江苏和陕西、甘肃、四川、浙江的部分地区。
然而商朝没有形成完整的大一统国家,疆域也只是大概的势力范围,受商朝直接控制的只有现今河南的中部和北部,其他方国虽然在商的势力范围之内,但是受商控制程度较低。
商朝大事件:
1.历代商王(31任)
商朝帝王谱简介
商汤,姓子名汤,在位30年。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太庚子。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由盛而衰。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祖辛子。
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武丁子。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祖甲子。
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 在位33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2.成汤建商:
公元前1600年,成汤率领军队攻打夏王朝,与夏桀决战于鸣条。取得胜利后通过三千诸侯大会推选成汤做君主,成汤建都于亳,国号商。
3.九世之乱:
自仲丁之后,商朝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由于商朝同时使用“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导致王位继承状况一片混乱,在九世之乱的一百多年间,商朝政治力量遭到打击,经济力量削弱,对周边方国控制减少,一直到盘庚迁殷后才结束这种局面。
4.盘庚迁殷:
盘庚继位后,又逢水灾,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国家损失,同时为了挽救九世之乱造成的局面,盘庚决定迁都至殷。在盘庚迁殷的过程中受到了原有商朝贵族的阻挠,甚至煽动平民百姓反抗迁都,盘庚态度坚决,在迁都时发出警告:“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盘庚迁殷之后打击了原有商朝贵族的势力,重新稳定了局面,使商朝在殷都延续了273年,为后来的武丁中兴奠定了基础。
5.武丁中兴: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小乙的儿子。武丁小的时候在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深知人民疾苦,所以即位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出征四方。在武丁的管理下,商朝的政治经济温暖都得到了发展,青铜器工艺更加繁荣,为商朝晚期乃至于周朝初期都打下了基础。
6.帝辛失国: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盛世没能继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商纣王)年少英勇,四处征战获得了不少胜利,但因为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国家人民之间矛盾加剧。帝辛民心尽失,周武王起兵讨商,帝辛匆忙之下组建的军队大多是奴隶和俘虏,牧野之战中惨败,帝辛逃至鹿台自焚,商朝就此灭亡。
商朝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1. 政治:
⑴政治体制:封建奴隶制为主的国家,采取“内外服”的国家制度。
⑵官职: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庭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
2. 经济:
⑴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较快,在商朝出土的遗物中不仅有六畜的遗骸,还有象骨。
⑵手工业发展迅速,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原始瓷器出现,精雕细刻的玉器也有了商代的时代特色。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
3. 文化:
⑴服饰: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⑵音乐: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
⑶宗教:据商代的甲骨资料来看,殷商时代的万物崇拜依旧盛行,信仰对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例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对象。但这些自然神祇仍属于万物崇拜,变化有限,比较特殊的,是商人心中的“帝”信仰。商人问卜的对象有三大类,即天神、地祇、人鬼。
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夏朝
殷墟
商太宗
商中宗
商超版图
商高宗
1.《是商朝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专题之二十分钟看懂商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是商朝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专题之二十分钟看懂商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