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民国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祖辈经历过的明代各朝历史背景及铸行钱币文化

作者:山西吕梁贺恩民

编辑:陕西吕梁《南梁贺氏族谱》主编夏恩民,下氏孝贤堂文化古钱币收藏品设有研究交流中心,有3年多的手报实践和40多年的古钱币收藏经验。

现将本族一世始祖贺鳯鸣公以来各代祖辈经历过的明、清两代诸朝及民国古钱币,精心优选,整理编辑,录入《族谱》文化传承篇。深度挖掘揭示出了古钱币文化中蕴藏着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家族各代祖辈经历过的历史文化契合点、共鸣点。应了“藏泉见史”那句老话,以泉为镜,凭借古钱币载体,详细阐述回顾、再现了明、清及民国时期这段家、国历史。让读者及家族后裔,通过翻阅《族谱》此部分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和相对全面具体的理性认知。载入族谱的明清两代历史背景及各朝铸行过的珍稀古钱币,比较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高度浓缩,基本概括了明王朝275年,至南明王存续峕共301年、清王朝267年、民国38年的帝王年号铸币印钞足迹,同时也见证了明、清王朝及民国兴衰与同时期家族传承历史起落兴衰的同步史实。值得社会同仁及家族成员及后人珍藏阅览,认知或欣赏。

  公元二零一七年(丁酉年)四月三日南梁賀氏大門詩、二門讃、三門謨、四門証各門後裔近500年後重相聚,共敘調研搜尋既開基祖鳯明公以來傳承二十一世的族史,撰修《呂梁市南梁賀氏族譜》大事。(右起大門王家坡村賀達貴、三門大土河村賀三連、賀啟亮、二門新舍窠村賀俊昌、賀田祥、賀虎林、賀平生、大門高崖灣村分支系賀恩民、賀祿良、四門王家山村賀程平、賀龍成、賀鳳成、四門寨羅村支系賀貴才等)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帝(公元1328—1398年),元朝致和元年生,安徽凤阳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应天府(南京)。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于应天府,享年71岁,(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30年。

  其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朱元璋年幼时,父母给地主种地,他曾帮地主放牛,后在黄觉寺出家当过和尚。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闰三月,朱元璋赴濠州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起义队伍红巾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赢得了郭子兴青睐,被提拔为镇抚,并娶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兴死后,他成为红巾军的首领。他领导的红巾军,纪律严明,受到各地百姓的拥护。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红巾军攻占集庆(今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与据都苏州的张士诚大周政权形成对峙局面。朱元璋攻下集庆路后,自称吴国公,接纳了老年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用十年时间巩固根据地。

  一、大中通宝

  “大中”是体现其“驱逐胡虏恢复大中华”政治口号。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置寳源局,开铸大中通寳钱,分五等,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及当十。公元1367年9月朱元璋所部攻克平江,开始流通大中通寳。 其铸钱主要分前后两个阶段:

  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寳,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平陈友琼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续铸大中通寳。颁行五等钱式,增铸“当十”钱,背穿上“十”字;

  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第二次再铸大中通寳,即背面铸有各省的局名,如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每局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及当十钱。如朱元璋攻克元大都,改大都为“北平”,铸大中通寳,背置北平地名。

  二、洪武通宝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铸洪武通寳,钱制沿续了,朱元璋未登基前,所铸“大中通寳”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续铸行大中通寳钱。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寳”成色不一的情况。

  明开国初年颁布洪武通寳钱制,京师南京设寳源局,外省设寳泉局,铸洪武通寳,也分五等:小平背铸一钱,折二铸二钱,折三铸三钱、当五铸五钱、当十穿上十或右置一两,各省铸钱照大中通寳钱办法,加置局名,大中、洪武钱并铸了一段时间。南京铸钱背用京字,流通甚多。

  明朝首创官制铜钱称“制钱”,因避讳朱元璋之“元”字,不称元宝,包括折二至当十的当值钱,全部称通宝。一说是忌讳元朝国号,所以明朝钱币没有称元宝的。明朝钱币铸(印)行还可细分为三个阶段:1.专用铜钱时期,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前,公私支付和主要流通均为铜钱。2.钱钞并用时期,法定单用纸钞,但实际上民间是钱钞并用。3.银钱并行时期,自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后,白银逐渐成为重要通货。

  三、大明通行寳钞(纸币)

  我国最早的纸币,有文字记载的是宋代的“交子”,元代也发行过纸币,传世者寥寥无几。公元1375年,明朝廷铸造铜钱时,要求民众毁掉铜质器物,以供官方铸钱,老百姓叫苦不已,而且商家仍然沿用元朝的旧习,喜欢用纸钞而不是用铜钱。于是,朱元璋顺应民意,诏令中书省印制大明通行寳钞纸币。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为推行纸币大明寳钞的流通,禁金银,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钱局的铸钱。到第二年全部停铸铜钱。规定大明通行寳钞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值银一两,寳钞四贯合黄金一两。并且实行铜钱与寳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

  洪武十年,又恢复寳源局与各省钱局铸小钱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铸。洪武二十六年,改变钱制,重新铸五等钱,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其它四等钱,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准京师寳源局铸钱,其它各省再次停铸。到八月,因寳钞流通受阻,为坚决实行纸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直到明宣宗宣德帝末年,历时长达四十一年。

  明为推行纸币,常调整铸钱方略,时禁时复,因此明朝各种年号钱出现情况,有的多,有的少。当时甚至有的年号没有铸过钱。

  朱元璋在建立政权后,颁行大明通行寳钞,而且寳钞贯穿了整个明王朝。大明王朝是出于何种目的发行“寳钞”呢,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的相关记载:

  “洪武八年春三月立钞法,时中外各置局铸钱,有司责民出铜,毀器物输官,颇以为苦,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而不用钱,乃诏中书省造大明寳钞,其等有六,曰一貫,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准钱一千、银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胡我琨撰《钱通》一书记载:“洪武八年,令中书省造大明寳钞,取桑穰为钞料,其制方高一尺、阔六寸,许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寳钞。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寳钞天下通行。中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其下曰:“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寳钞與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 年 月 日”。若五百文,则画钞为五串,余如其制而递减之。每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对纸钞的描绘极其详尽。

  此外,据记录明泰昌、天启年间邸报、公文和奏章的《两朝从信录》记载:朱元璋之所以大力推行大明寳钞,除了因为“宋有交会法,元时亦常造交钞及中统、至元寳钞,易于流转”之外,还因为有奸民私下铸造铜钱,损害到王朝的财政收入,因而一度停止铸造铜币,并禁止用金子和银子交易。

  但仅过两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又令各布政司寳泉局恢复铸造小钱,与寳钞同时通行。

  当时,朱元璋力推大明通行寳钞,大有“货通天下”之势,确实方便携带和使用。然而,在统计学和金融学尚未发达的年代,国家财富和货币发行根本无法匹配起来,有意或无意的“超发”在所难免。

  乾隆年间编修的《钦定续文献通考》记载:“大明通行寳钞”的种种弊端,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由于发行量快速增加而加速贬值。按发行之初的价值,寳钞一贯等值于白银一两,但到朱元璋驾崩前,一两白银则需要三五贯寳钞来兑换;永乐中期,寳钞加速贬值,十二两白银能换一千贯寳钞;到了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一两白银更是可换一千余贯寳钞。因此,时任太子少保黄福不得不奏请,以白银换寳钞,回收纸币。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朝廷一度下旨停止印制寳钞,但五年后又重新启用。

  成化初年(公元1465-1487年),一贯寳钞只能换取二文钱,与最初的一千文差之甚远,老百姓拿到手后往往置之不用。

  明官宰辅丘濬(公元1421—1495年)对寳钞的使用有过一番论述,他认为以造价仅三五文钱的一贯寳钞,去换取价值一千文钱的物品,很不公平,强制推行自然不得民心,只会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但这并不是他的重点。丘濬分析和建议道:“本朝制铜钱、寳钞相兼行使,日久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将以通行钞法,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详见《大学衍义补》)可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观点。丘濬逝世后,弘治皇帝钦赐了一笔抚恤金——“寳钞一万贯”,但是此时寳钞的价值自然不能与洪武初年的同日而语。

  整个明代,寳钞走走停停,身价时高时低,总的趋势是高开低走。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安徽桐城生员蒋臣谏言每年可发行三千万贯寳钞,每贯值一两白银,一年就可增加三千万两的收入;户部侍郎王鳌永认为每年应该加印二千余万贯“以蠲穷民”。于是,崇祯特设“内寳钞局”,昼夜赶制,但真到募集商人售卖寳钞时,别说一贯值一两白银,连“九钱七分”都无人肯买,京城商户纷纷关门走人。

  明朝近三百年间,只发行"大明通行寳钞",而且寳钞的印制和发行始终是集中于中央政府,这种统一性是前代不曾有过的。

  不兑现,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不改币名和形制,币制始终如一。

  明代钞法的一大漏洞,就是它的倒钞法。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明政府曾定倒钞法,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昏烂钞。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又规定了调换昏烂钞的界限,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但实际上,政府收税只收新钞,而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这就形成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造成了以后的通货膨胀。

  明纸钞的发行,推行只出不进政策,即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政府发纸钞支付俸给军饷,而向民间收取物资和金银财货,收租税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这些特点充分暴露了大明钞法剥削的本质。明代为了推行寳钞,曾实行"户口钞盐法",即每户大人配食盐一斤,收钞一贯。而"门摊课程"即店铺商人用钞交纳门摊课。强制商人和普通老百姓用钞,但收效不大。

  大明寳钞在发行流通过程中不断贬值,虽然在从成祖到宣宗的近三十年间,曾采取过措施来维持寳钞的购买力,但也未能挽留住它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到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寳钞在商品货币经济中已无意义,民间只用银和钱进行交易。明中叶以后,寳钞已无人使用了。“大明通行寳钞”在明代越来越不值钱,但对今人研究明朝币制史实,具有一定的文物收藏和金融文化价值。

如洪武年间,大明通行寳钞(纸币)捌拾贯铜印版(雕母):正面雕刻龙文花栏,字样清晰可辨,横题其额“大明通行寳鈔”、中上内方“捌拾貫”,中方两旁复为篆文八字“大明寳钞天下通行”。中下方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下方为文告“户部 奏准印造,大明寳钞與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 年 月 日”。其规格长190mm,宽122mm,背面无纹饰。

  四、建文通宝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帝(公元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五月),因太子(建文帝之父朱标)早逝,朱元璋按照封建礼法传统,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随后,朱元璋驾崩。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9年)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奉遗诏继承帝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公元1402年7月被迫下位,在位四年。

  其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建文帝即位后还推行“削藩”政策,为争夺地位,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公开反叛,起兵北平,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

  公元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夺取其侄帝位,即为永樂帝,朱棣破城之时,建文帝下落不明。《明史纪事本末》等民间志书认为建文帝是改扮僧人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四处流亡,至今在各地还保留了不少有关建文帝的民间传说和文物遗迹。有学者认为,其后永樂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赴海外探访建文帝下落的目的。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已成为明代历史上的一大谜案。其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有人认为建文帝确实铸造过年号钱,后为朱棣所销毁。朱棣夺取其侄帝位,改元“永樂”。为掩饰这段不光彩的“夺位”历史,下令消除“建文”年号。据说当时凡有“建文”字样的铜铁器物都要销毁,最能说明“建文”朝存在的“建文通寳”年号钱自然在劫难逃。

  历朝历代建元即铸钱,以是惯例,建文帝也不会例外,近年也多有发现,其径26毫米,是为小平钱。钱可证史,证明建文帝朱允炆是铸过年号钱已毫无疑问。因朱棣销毁“建文通寳”所以才极为罕见。

  五、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帝(公元1360-1424年),曾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建文帝为提防朱棣造反,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北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公元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终年65岁,在位22年。

  其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永樂通寳”,此钱铜色紫红,真书对读,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毫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

  永樂通寳钱中也有折三大钱,但传世很少(现上海博物馆存一枚),此钱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当时正禁止用铜钱,应属试铸品并未发行。当时开铸钱局有两京(北京、南京)、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六处,其版式的差别,微乎其微,勉强区分,“永”字的横笔有长短两种,“寳”字的两点有接离两种,钱穿有大小之别。我国曾在西沙群岛的一艘明代沉船上发现了永樂通寳钱万余枚。

  永樂年间才开始大量铸年号钱。建文帝在位四年,铸有年号钱。从明太祖洪武至末代崇祯,其中只有九位皇帝在位时铸钱,且多寡悬殊,某些年号钱少得可怜。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北京的宫殿终于建成,明成祖朱棣下令迁都北京。经过18年的曲曲折折,明成祖终于了却多年的夙愿,完成了迁都盛举。从此,北京成为明清两朝都城。永樂迁都后,南京依然保持着全国经济中心地位,保留原中央六部,冠名“南京”,如“南京户部”等,南京寳源局铸钱纵贯明朝始终。时南京、北京和各省大量铸造永樂通寳钱,永樂通寳成为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

  当时西洋、南洋许多国家使用中国铜钱,永樂通寳钱成为600年前的国际贸易硬通货,为明初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越南等国也曾大批仿铸和使用永樂通寳钱。郑和七下西洋,均在苏州太仓起锚,庞大的船队,每次出发多达200多艘船,约27000多人,船上满载金银、宝货、丝绸、青花瓷器和大宗洪武、永乐铜钱。上世纪70年代在东沙、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中,发现郑和船队沉船,船上遗有大量洪武通寳、永樂通寳铜钱,有的已经与海洋生物遗体结成巨大的珊瑚块,钱币界称之为“钱珊瑚”。

  六、洪熙通宝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帝(1378年8月-1425年5月),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年号洪熙。公元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去世,终年47岁,在位九个月。

  在位期间,未铸洪熙年号钱,但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补铸过其年号钱。仁宗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七、宣德通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帝(1398年-1435年1月),是洪熙帝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幼年时,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朱高炽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公元1425年即位,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驾崩,终年38岁,在位10年。

  其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恢复铸宣德通寳年号钱。开铸“宣德通寳”,钱制沿永樂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对读,制作上稍逊于“永樂通寳”,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樂通寳钱。宣德通寳钱只是两京寳源局及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寳泉局铸行了十万贯,数量不多。永樂、宣德两朝铸钱所开钱局相同,连两京在内也只有六处鼓铸,每年铸行也都不超过十万贯。洪熙年间没铸年号钱,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个年号当时也未铸钱。

  八、正统通宝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帝(公元1427-1464年)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第六位皇帝。宣德帝临终时,指定皇太子朱祁镇为继承人,时年仅九岁的英宗即位。年号正统,(公元1435-1449年)在位14年。初期由张太皇太后摄政,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一直统治到张氏去世,三杨去位。正统八年(公元1442年)英宗亲政后,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石亭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英宗病逝,终年37岁,前后两次在位21年。

  其在位期间,未铸正统年号钱,但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补铸过其年号钱。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亭,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九、景泰通宝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帝(公元1428年―1457年3月),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公元1449年―1457年)在位8年。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刺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三月郕王死,享年30岁。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未铸景泰年号钱,但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补铸过其年号钱。代宗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谦,在内信任兴安,不近声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但他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奸臣趁机作乱。

  十、天顺通宝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后,称天顺帝,实为明朝第六位皇帝复位)。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石亭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第二次称帝,年号天顺。公元1457-1464年,在位7年。其在位期间,未铸天顺年号钱,但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补铸过其年号钱。

  十一、成化通宝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帝(公元1447—1487年9月),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公元1464年登基,成化二十三年( 公元1487年)九月病逝,终年41岁。在位23年。

  宪宗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刺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位后,宪宗再被立为太子。

  其在位期间,未铸成化年号钱,但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补铸过其年号钱。宪宗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十二、弘治通宝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帝(公元1470―1505年6月),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驾崩,享年36岁。在位18年。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九月即位 ,其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自宣德九年后,到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但是,弘治十六年,恢复铸年号钱后,于正德年间又停铸。孝宗弘治年间,寳钞信用动摇,百姓不肯使用,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情况。十贯寳纱换不到三文钱,明政府认为再不发行铜钱,就将无法挽回寳纱信用,且很多利益也被私铸商贩赚取,便下诏命两京及全国十三省重新开炉铸钱。铸行“弘治通寳”,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对读。此钱版本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传世有“弘治通寳”大钱。“弘治通寳”曾由原重一钱增加到一钱二分。弘治钱制作书法都较一般,且铸量也不多,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额,因为改钱重铸新钱之时孝宗已死,明武宗继位,改元正德,此钱即停铸。

  十三、正德通宝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帝(公元1491-1521年4月),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长子,公元1505年即位,年号正德。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武宗驾崩,享年31岁,在位16年。

  其在位期间,未铸正德年号钱,但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补铸过其年号钱。其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战功。其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武宗只不过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

  十四、嘉靖通宝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公元1507-1567年1月),为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武宗正德皇帝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世宗驾崩,享年60岁,公元1521年-1566年,在位45年。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其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万历帝。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开铸嘉靖通寳年号钱,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又仿洪武通寳钱式,铸嘉靖通寳五等记值钱,但实际折二以上的当值钱很少正式流通,留存至今的十分少见。

  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嘉靖通寳”,为光背小平钱,真书对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在铸行方面,朝廷先下诏命令两京寳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樂、宣德时铸钱标准在其它四省开铸,铸量比永樂、宣德时略有增加。“嘉靖通寳”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

  此外嘉靖通寳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火漆就是二次熔炼,是指对新钱的化学、物理的加工处理;旋边是指新钱边缘经过镟车锉磨边缘;金背是指经四火熔炼之黄铜,俗称“四火黄铜”。并非钱背镀金,而是铜色较好,铸造较精,钱身色泽金黄。但因处理成本太高,后停了下来。

  嘉靖通寳始铸为小平钱,仅在嘉靖二十三年时,工部寳源局仿洪武钱五等式铸小平、折二,当三,当十大钱,在钱背穿右铸:“ 二钱、三钱、五钱及一两”,一两钱穿上再加铸“十”字,此套钱为记重钱,各只铸三万,且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库。因为并未流通,因此传世少,传世品中,有背穿右直书“一钱”的记重钱。嘉靖朝铸钱比前代钱精美。

  史书记载嘉靖二十三年,曾补铸了洪武以来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这六个年号钱,至今嘉靖年,补铸的此部分帝号钱极为稀罕。

  十五、隆慶通宝

  明穆宗朱载垕隆慶帝(公元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为世宗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一月登基,年号隆慶。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去世,终年36岁,在位6年。

  穆宗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慶新政。隆慶帝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称之为明主。

  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开铸隆慶通寳年号钱,铸量不大。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对读。隆慶通寳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慶时期铸钱比嘉靖时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

  明朝前期的这一阶段,因大力奉行寳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停铸,禁用,即使开禁也有限制,要不就收入内库,充作库存。所以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民间私铸猖獗,可民间又因铜材缺乏,就用古钱,但古钱也有限,于是就私铸古钱,以作流通,这是因为私铸本朝钱币刑罚很重;二是促使白银使用普遍化,明时把银铸成马鞍形,名日“元寳”,也有其它形状,称“银锭”。

十六、萬歴通宝

  明神宗朱翊钧萬歴帝(公元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萬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终年58岁,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其在位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萬歴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萬歴三大征”,巩固了国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课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萬歴四年(公元1576年)铸萬歴通寳年号钱,萬歴中期铸量大增。常见有小平钱、折二萬歴通寳钱。萬歴时期,铸钱量上升,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也是明朝的转折。

  萬歴通寳钱由两京及全国各省均铸行,两京铸金背、火漆,其它各地只许铸镟边。萬歴四年铸萬歴通寳,此钱版本较多,萬歴小平钱为真书对读,大多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但都较罕见。萬歴通寳钱有折二钱,也为真书对读,狭廓,双点通,钱径为28毫米;“萬歴通寳“大钱传世很少。

  萬歴二十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

  萬歴二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炉,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寳钞已停,户部改铸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一时全国有多少钱炉就无法统计了。由于铸量明显增加,而铜材又缺乏,铜价上涨,许多临时官炉无利可图,开炉不久即关门大吉,工人们无以为生,便自行私铸,他们铸的有的不比官铸的差,有的则很粗劣,当时私钱名称很多,像歪脖、尖脚、胖头等等,流传很广。

  十七、泰昌通宝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帝(公元1582―1620年9月),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嫡长子,公元1620年8月登基,年号泰昌。公元1620年9月光宗病逝,史称“红丸案”,时年三十八岁,在位不足一个月。

  泰昌年号仅沿用几个月未及铸钱。但在明熹宗天啟年间补铸了一大批泰昌通寳。

  十八、天啟通宝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帝(公元1605-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为光宗朱常洛长子,其父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公元1620年九月登基,年号天啟。公元1627年八月因服用“仙药”驾崩,终年23岁,在位7年。

  天启帝朱由校,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天启帝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帝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天启帝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而当时,正是明朝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他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天啟年间(公元1621年)大量铸行天啟通寳钱,除了小平钱,还铸了许多当值钱,特别是当十钱,钱背上置“十”字,右置“一两”二字,也有背仅置十字或不置字等钱币。


  十九、崇祯通宝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公元1611—1644年4月),明朝第十六位或称末代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公元1627年登基,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其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不相信文武百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

  与此同时,朱由检虽屡下罪己诏,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贪财苛政最严重的后果。朱由检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崇祯还滥铸钱币,数量巨大,越铸越小。崇祯通寳帝号钱十分复杂,文字、制作、大小、轻重、厚薄,千变万化。背文就有几十种,有记局名、记地名、记天干地支、记重量,记面值等等。

  江南还铸有一种背穿下一匹跑马的“跑马崇祯”钱,此泉极其珍稀。民谣讽刺此钱预示“一马乱天下”,指的是明亡于闯王李自成,“闯”字即由一马进门构成。

  二十、南明王时期帝号通宝钱

  南明鲁王、福王、唐王、桂王(从公元1644年5月始至公元1662年4月桂王朱由榔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绞死止)四位皇帝、监国所铸大明、弘光、隆武、永歴等四种帝号通宝钱。

  (一)大明通寳

  崇桢十七年(公元1644年),鲁王朱檀之后朱以海(公元1618年-1662年)封爵明朝宗室藩王。次年,清兵陷南京,张国维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大明。铸大明通寳帝号铜钱。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取消监国名义。后病故于金门。

  (二)弘光通寳

  崇桢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弘光。铸弘光通寳帝号铜钱。六月清军攻占南京,福王朱由崧逃往芜湖被俘弘光政权灭亡。

  (三)隆武通寳

  公元1645年六月,唐王朱肄健立于福州,年号隆武。铸隆武通寳帝号铜钱。是为南明唐王政权,不久亦败亡。

  (四)永歴通寳

  公元1645年,随着南明鲁王、福王、唐王政权的灭亡,东南地区以明宗室为主的抗清斗争基本上结束了。那时,朝野人物,死亡略尽。而在危难之中,坚持抗清的尚有湖南何腾蛟、两广翟式耒、沿海郑成功等。广西巡抚翟式耒、两广总督丁魁楚、兵部尚书吕大器等商议后,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策划在东南建立一个新的抗清政权。翟式耒亲自拜访朱由榔“乃倡议立之”。那时,朱由榔年22岁,是明萬歴皇帝唯一活着的亲孙,明朝皇位的合法继承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广东肇庆拥立神宗孙桂王朱由榔称监国。但是,桂王朱由榔刚在梧州监国,而广州苏观生等又拥立绍武帝,于是翟式耒等人立即决定桂王应由梧州回肇庆即皇帝位。隆武二年十月十四日,丙戌(公元1646年)朱由榔在肇庆正式即皇帝位,仍称隆武二年。以次年为永歴元年(公元1647年)称永歴皇帝。这就是南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永歴是几个南明王朝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共存在十六年,一直延续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四月,桂王朱由榔在云南被吴三桂绞死止,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灭亡。

  明朝从公元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洪武帝)在应天府置寳源局,开铸大中通寳钱开始至公元1644年崇祯(末帝)在景山自杀亡国;再至南明鲁王、福王、唐王、桂王(1644年5月-1662年4月桂王朱由榔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绞死)止,历时301年,在朝执政的十六位皇帝,十七个年号,先后铸有大中、洪武、大明通行寳钞、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歴、泰昌、天啟、崇祯等十九种钱币;南明王(四位皇帝、监国),先后铸有大明、弘光、隆武、永歴等四种帝号通宝铜钱。

1.《【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祖辈经历过的明代各朝历史背景及铸行钱币文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祖辈经历过的明代各朝历史背景及铸行钱币文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4346.html

上一篇

【48小时自驾去民国】野鹅自驾:感受民国风,自驾天津城

下一篇

关于1945.8.15民国多少年我想说中华民国纪年表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第三十八年夏至|党妹 民国爱情十九悲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第三十八年夏至|党妹 民国爱情十九悲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相关介绍,{ ' rich _ content ' : { ' text ' : ' ',' spans' : null},' video...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之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之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之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之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左玮:从敌人到战友、姻亲,这是两位老战士的传奇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左玮:从敌人到战友、姻亲,这是两位老战士的传奇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左玮:从敌人到战友、姻亲,这是两位老战士的传奇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左玮:从敌人到战友、姻亲,这是两位老战士的传奇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看这里!西安故事 薄禧山:信义巷的陈年旧事(一)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看这里!西安故事 薄禧山:信义巷的陈年旧事(一)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看这里!西安故事 薄禧山:信义巷的陈年旧事(一)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看这里!西安故事 薄禧山:信义巷的陈年旧事(一)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民国疫史:死亡枕藉的抵抗之路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民国疫史:死亡枕藉的抵抗之路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相关介绍,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战乱频繁,日军侵华时期的人为传播,使中国出现了“常年不役、无性不役”的情况。 虽然政治统合、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的底下,医疗卫生技术的落后,防疫体系的不够健全等因素,使得每次打的...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之第三十八年夏至|党妹 民国爱情十九悲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专题之第三十八年夏至|党妹 民国爱情十九悲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相关介绍,{ ' rich _ content ' : { ' text ' : ' ',' spans' : null},' video' : {'vid...

关于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想说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 关于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想说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 关于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想说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 关于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想说从前车马很慢?看民国人是可以怎样出行?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短短三十八年59场特大瘟疫,民国瘟疫到底有多恐怖?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短短三十八年59场特大瘟疫,民国瘟疫到底有多恐怖?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短短三十八年59场特大瘟疫,民国瘟疫到底有多恐怖?
  • 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干货看这篇!短短三十八年59场特大瘟疫,民国瘟疫到底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