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兴盛于党,兴盛于宋”,宋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的程序不仅繁杂,还诞生了很多斗茶游戏。(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车,车,车,车,车,车,车,车)。

这时的饮茶,不仅限于解渴和品味,更是成为一种审美追求。在宋代,斗茶游戏蔚然成风,上到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全民饮茶,茶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一、皇室贡茶的精致珍贵

在宋代,全国范围内出产茶叶200多个品种。其中,皇家的贡茶最具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设立茶局,选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派重臣监造,传世奇茗也由此诞生。在当时,印有龙凤图样的“龙凤团茶”是为人盛赞的宫廷用茶。

茶饼

据记载,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蔡襄所造。宋代贡茶自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后,经过精心改制后,在形式和品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号称“小龙团凤饼”。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珍惜备加,即使是宰相重臣,也不随便赐赠,只有每年在祭天地时,中枢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而这些大臣往往自己舍不得品饮,专门用来孝敬父母或转赠好友。这种茶在赐赠大臣前,先由宫女用金箔剪成龙凤图案贴在上面,因故得名。

宋徽宗,对茶也有着很深的研究,并亲自著成《大观茶论》。他曾不惜重金派人四处寻找新的茶叶品种,大大增加了团茶种类,促进了制茶技术的发展。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贡茶在宋朝极为盛行,高达40多种。

饮茶

宋徽宗年间,漕臣郑可简创制银丝冰芽贡茶,做成方寸大小,因为这种团茶色白如雪,故取名“龙团胜雪”。郑可简因此而倍受宠幸,官运亨通。

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饮茶也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用文章赞颂过贡茶,诗词达400篇。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

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陆游对建茶更是情有独钟,“建溪官茶天下绝” 的名句,出自于他的《建安雪》;欧阳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尝之余,遂作《和梅公仪尝建茶》;梅尧臣诗句“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是说北苑“龙凤团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

二、对茶学的深入研究

宋代不仅饮茶,更是将制茶、品茶等一系列工艺详细撰述,形成茶艺专著,对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使得茶文化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在宋代茶叶著作中,比较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等。

宋徽宗画像

文人士大夫也以诗歌的形式写茶,将茶文化提升到了一个艺术审美的高度。直接写茶的诗比比皆是,如王禹偁《龙凤茶》,范仲淹《鸠坑茶》,欧阳修《双井茶》,蔡襄《北苑茶》,梅尧臣《七宝茶》等。

宋代茶学专著大大超过了唐人,超过30种,其中不少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成为中国茶文化著述中的宝贵遗产。

三、皇帝赐茶,将茶推到至高地位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代茶文化的首推者。“黄袍加身”成为皇帝的赵匡胤,召宰相范质议政,召见的时候设座赐茶,范质行礼完毕刚要坐下,赵匡胤就让范质把奏折拿到跟前,范质上前递奏折的时间,内侍就把宰相的座位与茶全部撤走。范质回身欲坐,发现座位与茶具都不翼而飞,只好站着回话。从此,大臣们上殿议政再也不能与皇帝平起平坐了。宋太祖的这一举动,将赐座赏茶提高到了极高的位置。

赵匡胤

宋人王巩《随手杂录》记载,宋哲宗曾经派太监秘密赐茶给苏东坡,并嘱咐 “赐予苏轼,不得令人知”。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贡茶之珍贵,连皇帝都把它视为一等一的珍宝。而苏东坡得到这样珍贵的赏赐后,并没有独吞,而是分赠给朋友,确是慷慨豪爽。

皇帝赐茶、全民斗茶、文人咏茶,饮茶之风遍行于宋朝。由此演化出了一系列与茶有关的习俗,如“非茶不交,点汤送客”。

宋代宫廷的饮茶非常讲究,极为精致,他们讲求茶品、火候、煮法和饮效,中国的茶艺至此走向了繁复、琐碎和奢侈的工序。

从精雕细琢的团茶饼茶,到别出心裁的“点茶”、出神入化的“分茶”等等,宋人将茶玩出了五花八门的新高度。

四、斗茶盛行,茶文化有了审美追求

宋人十分喜欢用茶饼饮茶,首先需要善用茶饼,将茶压成粉末状过筛,分三次加入沸水,而对于水温也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期间还要不断用力的搅拌,最后一边用茶匙或茶筅慢慢搅动,这一步叫“击拂”,正是点茶的关键。妙趣横生的“点茶法”,成为当时主流的饮茶方式。

1.点茶法,斗茶之风兴起

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成点茶法,用水注冲点抹茶并用竹筅搅拌成泡沫,使饮茶更具娱乐性,并由此产生了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斗茶之风在唐代闽北诞生,宋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并遍及全国。斗茶就是比试茶的汤花(泡沫)色泽是否纯白,保存的时间是否持久(咬盏)等的一种技艺。斗茶一是斗汤色,即斗其颜色,茶色贵白,颜色越白,越为上品,以青白胜黄白;二是斗水痕,水痕持续时间长者为胜,退者为负。宋代的民间的“斗茶”,比起宫廷茶道,多了一份生活趣味。斗茶的风尚,极大地推动了宋代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业的发展。

抹茶(源于宋朝)

2. 分茶,茶文化的精粹

由于点茶法的使饮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经常性的开展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促使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这就是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峰。

由于皇帝和文人对点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对茶叶和点茶工具有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斗茶来说,茶盏的釉色、坯胎、造型等方面对斗茶成败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宋人对茶具审美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黑釉瓷茶盏受到广泛好评,其次才是鹧鸪盏、油滴盏和日曜盏。黑釉茶盏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斗茶的色泽上来看,乳白色的茶汤和泡沫,与黝黑的茶盏黑白分明,凸显出较大的色差,便于观察茶汤的颜色。尤其是茶水入碗后,刹那间多彩的颜色变化,给斗茶增添了很多的情趣。

分茶

五、民间茶坊兴盛,茶文化全民普及

宫廷团茶流入民间,茶馆与茶肆在城市中兴起,斗茶活动蔚然成风,茶成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成了宫廷与民间共享的自然珍品。

宋代的饮茶之风深入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宋代开封城内遍布茶庄、茶肆、茶馆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描述了东京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茶馆十分重视摆设,有的悬挂名人字画,有的放置鲜花、盆景,注重环境的优美。《梦粱录》在记载当时的茶馆时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从皇宫、官府的欢宴到亲朋之间的聚会,从各种场合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到婚丧嫁娶的礼俗,处处都有茶香飘溢。

斗茶、茗战更是情趣盎然、韵致高雅。民间有茶农、百姓的世俗斗茶;寺院有佛教僧侣的禅门斗茶;文士好评水,有文人墨客的斗茶。茶道兴,茶宴盛。斗茶之风浓烈,讲究茶优、水质、器美,茶以新贵,水用活水,器要精良。选团茶碾成细末入盏,注入沸水搅动,茶汤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盏无水痕为绝佳,水痕先出者为负。

宋代黑釉瓷

宋代的茶馆,经营形式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和夜茶。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开封有“每五更点灯”的早茶馆。除了茶肆、茶坊、茶楼在固定的地方专门卖茶水外,北宋开封至夜半三更还有提瓶卖茶者。南宋时杭州则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为深夜仍在活动、游玩的吏人、商贾或市民提供饮茶服务。在“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

不仅茶坊遍布城市,而且有人提壶卖茶,上门服务,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见宋人对于饮茶的喜爱程度。

六、茶文化走向世界

宋代茶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收益。据记载,宋朝人一年的茶利,有一百多万贯到二百多万贯,可以说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随着造船业与商业的大发展,外贡商品经济的往来,也让茶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宋代的茶道、茶风盛行,开封曾是全世界茶文化的中心,茶叶经济约占当时财政收入的5%。宋代的饮茶文化更加深厚,且影响到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

日本有茶,大约是在平安时代之前。据当时的文献记载,茶是由当时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带回日本,并首先在寺院推广开来的。

在室町时代,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浆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他将茶与禅融合在一起,将日本茶文化提升到了“道”的地位。到了安土、桃山时代,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他倡导朴素淡雅的茶风,并将茶道的精神概括为四个字:“和、敬、清、寂”,将茶道提升到了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茶道

与中国茶异曲同工,日本茶也经历了由药用至饮用的过程。被尊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由宋朝携回茶籽,并分送筑前背振山等,分植于宇治等地,并将宋朝禅院吃茶仪规完整地带入日本。1235年,日本僧人圆尔辩圆入宋求法,并带回径山寺茶种种在自己的家乡静冈。日本“抹茶道”主要是承袭自中国宋代茶道。

七、宋代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的历史演变,茶的价值被充分挖掘,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唐煮”、“宋斗”、“明冲泡”。唯有宋代的茶文化,才上升到“品”和“玩”的浪漫境界,可称为中国茶文化的巅峰。

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尚茶、崇茶,相聚品茗为雅,茶文化走向社会。

宋代茶学与唐代茶学相比,更有深度。由于茶业的南移,贡茶以建安北苑为最,所以不少茶学研究者也倾向于建茶,特别是对北苑贡茶的研究,既深且精,在茶学专著上形成了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色。这些著作有些流传至今,为现今宋代茶史、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在宋代茶学作者中,有作为一国之主的宋徽宗赵佶,有朝廷大臣和文学家丁谓、蔡襄,有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沈括,更有乡儒、进士,乃至至今都不知真实姓名的隐士。宋代茶学研究者,不仅人才众多、身份各异,而且研究层次丰富、内容深刻。在研究内容上包括茶叶产地的比较、烹茶技艺、茶叶型制、原料与成茶的关系、饮茶器具、斗茶过程及欣赏、茶叶质量检评、北苑贡茶名实等等。

茶园

宋代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皇室宫廷的影响。无论其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带有一种贵族色彩。同时,茶文化在高雅的范畴内,得到了更为丰满的发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巅峰时期,后世难以望其项背,令人羡慕追念不已。

1.《宋代茶文化漫谈,中国茶文化达到巅峰时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宋代茶文化漫谈,中国茶文化达到巅峰时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