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农民幻想皇帝用金荷美耕地”来比喻一个人的结构很小。

但真相是,古代贵族或大户人家的一个尿壶,都用上等和田玉雕刻,价值比黄金只高不低。对一个生活作风奢靡的皇帝来讲(如陈后主),连脚底下的路,都是用玉砌成的(白色大理石)。

去年在佳士得拍卖行上,一个清代乾隆朝的鑲鎏金銅如意雲紋柄白玉勺,就卖出15万港币的价格。

在乾隆朝,由于通往新疆的路被重新打通,大量的和田玉料被运到中原地区,清代乾隆中后期以后,宫廷内众多生活用品都能用上和田玉制作。

饭桌上有玉盘、玉碗、玉杯、玉盒等膳食器皿,书桌上有玉笔筒、玉笔架、玉毛笔洗、玉灯盏、玉烛台等陈设用品,身上有玉烟壶、玉杖首、玉烟嘴等穿戴用品,就连床底下,也有玉尿壶、玉唾盂等装污物等卫生用品。

其穷奢极侈,让人大开眼界。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睹这些玉器的真容吧。

这是一只乾隆年间的清代白玉碗,外底阴刻“乾隆年制”。玉碗用量较大,往往一次制作上百只,供内廷日常使用。

在《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中就有明确记载,在乾隆十八年,乾隆曾一次下令做玉碗100个,发往南边使用,碗身一般为光素无纹,也有部分在碗壁雕琢花纹或诗文。

这是一个清代乾隆年间用碧玉制作的玉钵,素面,壁比碗厚,体积也比碗稍大,用来装食物、茶水,足够一人食用。底部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字样。

这是清代出品的一个青玉质的葵瓣式玉盘,内底浮雕一朵万寿菊,菊旁还雕有两只展翅的蝙蝠,符合清代的“福玉文化”特征,主要供宫廷使用。

这是一个白玉质地的葫芦形玉壶,上部造型古朴,光素无纹,下部雕刻有蝙蝠2只,2只蝙蝠之间有一个“寿”字,寓意“福寿双全”,壶底座是金丝红木镂雕,是清代乾隆朝的作品。

这三只是清代的白玉质玉杯,通体线条流畅利落,符合清代玉器的典型特点,光素无纹,规矩优美,是难得的佳品。

玉唾盂是清代皇室重要的玉器用具,因兼具实用和审美于一体,皇帝没有一天可以离开它!这是一个清代的白玉质莲花瓣纹玉唾盂,颈部雕有6个莲花瓣,6个莲花瓣又与6簇万寿菊交错排列,大异其趣。底部是一周勾云纹,是清宫十分常见的装饰符号。

这是一个清代的青白玉胭脂盒,圆饼状,小巧玲珑,带玉盖子,上下盖合紧密,色泽相近,是同一块料子制作,是清代宫廷贵妇常用之物。

这是一个清代镶银边的翡翠鼻烟壶。鼻烟壶始于明朝盛于清朝的传统工艺品。相传最早的鼻烟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入广州,后又从广州传遍全国。鼻烟壶在康熙年间开始大批量制作,景德镇、苏州、扬州均设有工坊。

玉质鼻烟壶的生产,在乾隆年间数量达到最大,翡翠、和田玉、蓝田玉、独山玉等多种质地的鼻烟壶被生产出来,尤其是那些小而圆润的仔料,更是上好的鼻烟壶制作材料。

这是一个清代白玉质的异形鼻烟壶,内壁是掏空的,用来储存鼻烟,一个瓜的造型上再雕刻小瓜、藤叶和蝴蝶,极具精巧,寓意“瓜瓞绵绵”,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这是一个清代碧玉质的烛台,寓意“海晏河清”,祝愿太平盛世,是清代常见的雕刻题材。

清代四库全书的编辑,是乾隆朝的一件大事,宫廷对文房四宝的制作,自然非常重视。这是一个清代的白玉纳凉图笔筒,一老人凭栏望远,一童子河边喂鱼,周围有山水、花草、树木、房舍,颇为生动有趣。

这是一个清代碧玉质的笔洗,是一个半开的桃子,底部有2只蝙蝠捧着一个“寿”字,外有桃枝围绕,造型优美,雕工精美。

这是一个清代白玉莲蓬印泥盒,盖子和母盒相合,盒内中空盛装印泥,莲子颗粒饱满,莲蓬圆润,具有审美价值。

从上面一系列清代玉器,可以看出,蝙蝠、万寿菊、瓜是“福玉文化”的重要象征物。

也因为从清乾隆朝开始,中西交流日趋频繁,外国奢侈品的一些“国风”设计,也受清宫审美影响,做出很多带有“福寿”文化式样的产品。

玉器设计风格,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可借鉴却不必抄袭。如今翡翠地位早已超越和田玉,王朝也变为共和,新时代的国风,新时代的翡翠文化,我们应重新定义。

1.《【.清代花碗】乾隆和田玉器生活用品鉴赏,价值数百万的玉碗,1次做100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代花碗】乾隆和田玉器生活用品鉴赏,价值数百万的玉碗,1次做100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