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26日,以“仿货”字样申报的17箱货物抵达上海强势馆,检查结果显示,这342件货物中只有3件是仿货,其余339件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工作人员据此扣留了这批货物。
其中,包括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裕村出土的一批春秋晚期青铜器。新中国成立后,这批李裕村出土青铜器最终得以落户上海博物馆,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一件牺尊。牺尊
“牺尊”是商周的一种青铜器。早在《诗经·商颂·閟宫》中就说:“白牡骍刚,牺尊将将。”“牺”的本义是纯色的一种祭祀牲畜,包括猪、牛、羊三牲。青铜器的“尊”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较大,如著名的“四羊方尊”;另一种则是各种鸟兽状的盛酒器,其中有牛、羊、马、猪、虎、象、鸟、雁、凤等。上海博物馆这件“牺尊”呈水牛形,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千克,所以也被称为“牛尊”。
这件牺尊又与一般的鸟兽尊不相同。一般的鸟兽尊仅仅是一件盛酒器,但这件牺尊却集盛酒与温酒的功能于一体。牛的腹部中空,在牛颈与背脊上开有三个孔,中间一个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盛酒;两边的孔则可以注水入腹部,用来温酒。从法国博物馆保存的牺尊照片来看,顶部三个孔本来有盖,但今天都已不存了。此外,牛尾也已经被折断,留下一个不规则的窟窿。这些都证明牺尊出土之后历经坎坷,今天我们能看到实物更为难能可贵。
牺尊另外极具特色的一处,在于牛鼻上扣着的一个鼻环。全国出土过不少先秦时期的牺(牛)尊青铜器,如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商代牛尊,陕西岐山贺家村周原遗址出土西周牛尊,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出土战国牺尊,但这些牛均没有鼻环,唯独这件浑源李裕村出土的牺尊具备。多出一个鼻环,不仅仅是形制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这是春秋后期人驯化牛来耕田,也就是牛耕技术推广的明证。
在牛耕技术发明之前,农民使用一种叫作耒耜的脚踏农具耕作。农民用手抓住柄,再用脚踏着刃,把锋刺入土中后向外挑拨,这样才能翻出一块土。但每掘开一块土就需要后退一步,这样效率非常低,所以当时都是大家族集体耕作,个体家庭也就不能脱离家族存在。但在春秋后期牛耕和铁犁发明之后,农民开始用牛拖犁来连续向前垦耕,这样一来效率大大提升,个体家庭得以独立于家族生活,国家也就有了编户齐民的基础,最终迎来社会大变革。
不过在此之前,对于春秋后期牛耕的推广主要见于文献记载,比如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因为名和字有一定联系,所以可以得知当时牛耕比较普遍。《国语·晋语九》说春秋晚期晋国卿士范氏、中行氏在内战中失败出逃齐国,时人窦犨评价为“令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也就是说范氏、中行氏的子孙耕作于齐,好比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已经成为田里耕作的主力了。这样的比喻自然也说明牛耕已经推广。
这样一来,这件牺尊就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说是春秋战国大变革的见证者。
对于牺尊的原主人国别,有晋国说、代国说、燕国说、赵国说等,从出土牺尊的墓葬时间地点来看,当以代国说为佳。代国非周代诸侯,为北方狄人在春秋后期建立,位于晋国赵氏与燕国之间,分布在今山西阳高、浑源至河北怀安县、蔚县,即今天北岳恒山一带山地地区。据说,晋国赵氏宗主赵鞅梦见上帝赐给他一只翟(狄)犬,跟他说等到你儿子长大后送给他。有次赵鞅出行遇见一个神人,神人自称上帝使者,说翟犬是代国祖先,上帝要让他的儿子占有代国。后来赵鞅病重,去世前嘱咐太子赵无恤关注山下代国的情况。赵无恤见到代国一片欢乐景象,知道代王贪图安逸,就把姐姐嫁给代王为妻,从而获得代王信任。代王非常高兴,投桃报李,将代地好马送给赵无恤。后来,赵无恤请代王来赵地宴饮,代王也就兴高采烈地前往,没想到这却是一场“鸿门宴”。酒过三巡,代王和侍卫们被击杀。赵无恤趁此机会,乘坐代国良马拉的战车,发兵长驱直入代国。代国留守大臣完全没有防备,被赵无恤一网打尽。代地从此之后就属赵氏所有,后来,赵氏独立为赵国,在代地设郡为代郡,成为赵国的北边门户。
代国在当时属于较偏僻的地区,而牺尊表明当地居然运用了牛耕技术。由此可知,牛耕技术在中原地区更是非常盛行了。
(原标题:牛年话牺尊)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林屋公子
流程编辑:tf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1.《它是“春秋战国大变革”的见证者,“牺尊”与代国又有何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它是“春秋战国大变革”的见证者,“牺尊”与代国又有何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