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郑州社会概况

[行政区]

北宋时期地方政府机关实行道路、政府(州、郡、监)、县三级管理体制,将全国划分为15度,当时郑州隶属河北西路。

北宋初年,定州管辖八个县,分别是:安喜、望都、唐县、北平(今顺平县一带)、曲阳、新乐、陉(xíng)邑(今邢邑镇一带)、蒲阴(今安国市一带),另外还管辖着军城寨,治所在安喜。后陉邑并入安喜,蒲阴归入祁州,无极归入定州,所以北宋中后期,定州管辖七个县,分别是:安喜、望都、唐县、北平、曲阳、新乐、无极。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定州由州升为府,称“中山府”。

宋徽宗崇宁年间,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定州有65935户,人口186305人。

北宋时期,定州地处宋辽边境,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仁宗庆历八年,开始设置定州路安抚使(军区主官),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兵马,堪称大宋边城,军事重镇。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

【经济】

北宋时期,定州距离宋辽边境设立的“榷(què)场”(互市)很近,物资流通便利,市场经济比较繁荣,所出产的“定瓷”和“缂丝”十分有名,每年指定向朝廷进贡罗、大花绫等特产。当时定州的酿酒业也很发达,酒税在政府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支柱产业,主要用于军费开支。

定瓷,顾名思义,因定州而得名,并从定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中后期,随着“覆烧法”的发明,定瓷产量不断增大,特别是因为文人审美趣味的加入,定瓷实现了由日常用品到艺术品的过渡,刻花、划花吸收借鉴丝织、刺绣、绘画、书法等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工艺渐臻极致,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品质闻名天下,销售市场遍及大江南北,并大量出口到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试院煎茶》一诗中,曾留下“定州花瓷琢红玉”的名句,形容红玉般的茶水泡在刻有精美花纹的定瓷茶盏中的美妙场景。宋人邵伯温《闻见录》记载: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chén)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拄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王拱宸是宋仁宗天圣八年的状元,当时只有19岁,后曾任定州知州。此人还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曾外祖父。)可见,定瓷在当时已进入宫廷,并被上层社会所珍视。北宋时期,定瓷代表作品有“孩儿枕”、“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白釉波浪纹法螺”等,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定州博物馆。

孩儿枕

白釉波浪纹法螺

这一时期,定州大地“桑麻遍野,户户机杼”,“野蚕成茧”还作为“祥瑞”被多次载入正史,成为全国丝织品生产、交易中心,特别是缂丝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定州出产的缂丝作品,不仅花纹结构较隋唐时期更加精细富丽,而且技法也变得丰富多变。文献记载:“北宋丝织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缂丝以宣和时期所制最盛”。据宋朝庄绰(chuò)《鸡肋篇》记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宋徽宗赵佶曾作诗赞美定州缂丝“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zhǐ)绣看”。定州缂丝艺人沈子蕃(fān)是当时的缂丝名家。他的缂织技艺极为精湛,作品题材悉取院体绘画,根据不同的物象,选用适宜的丝线,通过灵活处理纬线的松紧,表现画面形成的转侧起伏,缂织作品惟妙惟肖,宛若天成,其肌理质感之美,更胜于原作,为缂丝赢得了“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的美誉,被尊称为“缂圣”。清代《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沈子蕃作品有《梅花寒鹊图轴》、《青碧山水图轴》、《秋山诗意图轴》、《桃花双鸟图轴》等,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梅花寒鹊图》织物高雅古朴,图案生动传神,是古代缂丝工艺最杰出的代表作,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梅花寒鹊图轴

青碧山水图

秋山诗意图

桃花双鸟图

酿酒业在定州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中山冬酿”“千日醉”“清酒”等名酒,左思《魏都赋》誉为“醇酎(zhòu)中山,沉湎千日”。到了北宋时期,定州辖域有六个酒务处,总局设在治所安喜(今定州)。所得课税,承担了定州2.8万名禁军的军费开支。定州城内酿酒作坊有中山堂、中山园子、千日春、九酝、瓜曲、错著水等六大品牌。元祐八年,苏东坡出知定州,又用黑龙泉水酿造出著名的中山松醪酒。

中山松醪赋

【建筑】

北宋时期,定州城内修建有“开元寺塔”“众春园”“阅古堂”“雪浪斋”等著名建筑。

宋太宗执政后期,宋辽双方交战不断。自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伐失利之后,北宋由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定州地处宋辽交界边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抵御契丹入侵,瞭望敌情,同时也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人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以顺应广大佛教信徒的热情,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诏令能建塔,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始成。因该塔有军事作用,登塔可瞭望契丹军情,故又名“料敌塔”。塔身十一级,高83.7米,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是我国现存最高砖塔,有“中华第一塔”美誉。在这一时期,定州城内还修建了另一座佛塔——华塔。

开元寺塔

宋太宗时,知州李昭亮在定州城东北角“潴(zhū)水为塘,广百余亩,植柳数万本,亭榭花草之盛,冠于北陲”。后年久失修,日渐荒废。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韩琦任定州知州后,又重新兴建,“凡栋宇树艺,前所未备者,一从新意,罔有漏缺;又治长堤,筑门西南隅,以便游者。于是园池之胜,益倍畴昔,总而名之曰‘众春园’”。竣工后,韩琦还亲自撰写了《众春园记》一文。该园遂被命名为“众春园”,取“偕众同春”之意。每逢良辰佳节,“太守得与吏民同一日之适,游览其间,以通乎圣时无事之乐”,“众春园”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民公园”。

众春园平面图

韩琦任定州知州时,发现衙署后面有座废弃的亭子,遂在原址上扩建为堂,取名“阅古堂”,并选伊尹、周公、萧何、张良、诸葛亮等贤臣的画像,绘制于左右墙壁,以教育勉励官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堪称是我国最早的历史人物故事宣传壁画。

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任定州知州不久,在中山后圃偶然发现一块奇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仿佛当时蜀地著名画家孙位、孙知微所画的山水画卷,泉石相激,浪花如雪,遂命名为“雪浪石”,后以曲阳恒山汉白玉石琢作芙蓉盆,置石盆中,刻“雪浪石铭”于盆口沿之上,并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雪浪斋”。定州通判腾希靖赋“雪浪石”诗,苏轼和之,文人雅士也纷纷唱和,成为历史上“赏石”文化之盛事。

雪浪石

雪浪亭

【军事】

北宋时期,定州距离宋辽边境很近(澶渊之盟后,宋辽以白沟河为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多次战争。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传言辽军会同北汉军队向南进攻镇(今正定)、定二州,归德军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奉命率军前往抵御,行至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遂即皇帝位,定国号“宋”,建元“建隆”。北宋之建国,实与传闻定州被辽军攻占有莫大关系。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六月,为夺取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北部屏障幽云十六州,宋太宗乘灭北汉之威,亲征辽国,进围幽州(今北京一带)。七月,辽国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幽州,与宋军在高粱河大战,夹攻宋军,宋军大败,宋太宗丢下军队,乘驴车逃至定州,下令大将崔翰留守,收容溃卒,抵御辽军。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乘辽国新君初立之机,派三路大军北伐。以大将曹彬、米信为东路,率兵出雄州;以定州都部署田重进为中路,率兵出飞狐(今涞源);以潘美、杨业为西路,率兵出雁门,史称“雍熙”北伐。此战先胜后败,名将杨业(杨延昭之父)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在此战中,唯有大将李继隆全军而退,未受损失,战后被任命为马军都虞侯知定州。此后,北宋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定州成为边陲重镇,战略地位愈加重要。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十一月,辽军攻下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进入宋境。接着又攻占满城,进至唐河北岸。定州都部署李继隆、监军袁继忠率军,出城与辽军大战,辽军战败退兵。这是宋辽“澶渊之盟”前,北宋为数不多的一次胜仗。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契丹派大将耶律奴瓜、萧挞凛率大军侵犯定州。定州都部署王超率军迎战契丹大军于望都,杀敌甚众。副将王继忠与耶律奴瓜战于康村,自日落战至深夜,契丹兵才稍退。契丹全军攻宋阵地东侧,并迂回到宋军阵后,情况十分危急。王继忠率部驰援,被敌包围数十重,依然殊死搏杀,边战边退至白城(清苑县西南境),因长时间酣战,力不能支被擒。王超率军退回定州。宋真宗根据与契丹反复在定州交战实际,亲自制定作战方略,令镇、定、高阳关三路军队在定州集结,在唐河两岸列阵,据寨坚守,候敌军疲惫之时再行交战;又分兵三路使威虏、保州、北平三路军互相响应;如契丹兵越过保州,则由威虏军与保州军合击敌军;如契丹不攻定州而南侵,则会合北平军去北部边界截夺敌军辎重;如敌军欲北逃,则由定州出发率大军与三路骑兵合击契丹。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 年)八月,辽军在辽圣宗和萧太后的亲自指挥下,再次大举南侵,定州城久攻不下,辽军绕城而过,直抵黄河北岸的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北宋都城汴梁岌岌可危。在宰相寇准的强烈建议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宋军士气,因后方定州等州县仍由宋军坚守等原因,辽军停止进攻,与北宋议和,订下“澶渊之盟”,使宋辽边境承平百年之久。在这次战争中,定州军民在后方的坚守,起到了一定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抵御契丹侵扰,定州百姓自发组织了“弓箭社”。苏轼在《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中写到“自澶渊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录事,谓之头目。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出入山坂,饮食长技与北虏同。私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弓箭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兵组织,为保境安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灭辽后,继续与北宋发生战争,定州再次成为前沿,军民多次浴血奋战,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北宋灭亡后,仍坚守定州城三年之久,事见《陈遘(gòu)传》。

南宋、金、西夏对峙图

【宗教】

北宋初年,定州佛教在经历五代末年战乱破坏后,在北宋统治者保护鼓励佛教的政策下,迅速得以发展。一是寺院众多。定州境内以开元寺为首,还有仙林寺、静志寺、净众院、善心寺等寺院。二是佛教信徒极其虔诚。在1969年发掘的静志寺和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中,出土了大量北宋时期的精美佛教器物,如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定窑白釉五足大薰炉、定窑白釉波浪纹法螺、金錾(zàn)花舍利棺等。这些器物在当时即为珍稀之物,可见信徒向佛之心非常虔诚。三是信徒众多。修建开元寺塔期间,定州城内和周围400多个村庄的数万名百姓,或施钱、或出力、或捐物。在众多百姓中,有的全家参与其中,大部分是自发组成修塔邑,少则十几人,多则百人、千人,甚至万人,对修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北宋时期定州佛教的繁荣,民间崇佛之盛,由此可见。

1.《北宋时期的定州(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宋时期的定州(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