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民国

民国广西:抗战时期“桂林三宝”的江湖往事

作者:黄伟林来源:近代广西网络

不管现在问哪个桂林人什么是“桂林三宝”,他都会告诉你和现在高考试题一样的标准答案:三化州、辣椒酱、豆腐乳。


如今的桂林三宝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如果时光逆推几十年,或许是因为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全国统一的高考和标准化试题,人们如果问起同样的问题,也就没有这样的标准答案。以我的阅读所及,抗战时期的“桂林三宝”有多种说法。

比如,抗战时期,熊佛西曾写过一篇文章《桂林的三宝及其他》,文章一开头就写到:“据闻桂林有三宝,曰马蹄(荸荠)、豆腐乳、三花酒。”

抗战时期熊佛西在桂林生活了三年多,住在榕湖附近,对桂林的风味小吃当然熟悉,他听闻的“桂林三宝”与如今的标准答案相比较,是马蹄取代了如今的辣椒酱。

马蹄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马蹄,熊佛西这样写:

马蹄,的确是全国第一,又嫩,又脆,又甜,水份多,细嚼而无滓渣。倘若你要买,最好到花桥,因为那里是“集”,比较新鲜、便宜。

马蹄在抗战时期的桂林确实非常著名,1942年11月出版的《桂林市指南》专门为马蹄留下了这样三段文字:

荸荠,桂林又叫“马蹄”,象其形也。本来,别个地方也有荸荠的,不过,桂林的荸荠,却有它的好处:第一便是它很“清渣”,所谓“清渣”,便是一个荸荠放在口中,只须轻咀嚼,一会儿便浆水四溢,滓渣全无,桂林的荸荠便有如此好处,不但如此,它还大而且硕,令人生爱。

桂林的荸荠,有黄黑之分,质言之便是从黄土或黑土栽种出来的区别。严格地说来,黑土栽种出来的荸荠,要较黑土的为优(此句两处黑字应该有一个是黄字,但原文如此),便是它芽短实大,而格外“清渣”。

在过去,桂林荸荠可以输梧州,下广东,至于它的产地,以城东的魏家渡出产为最多,也最为著名。每值每日清晨或午间,在城东花桥之畔的市场上,便有许多的荸荠担在摆卖着。荸荠,除了用作闲食外,本场的筵席,常有用它之处,如包□□(此处两字模糊不清),三仙鸡,……等等,不过,那并不是它的正当销路哩。

这段文字中提到的魏家渡马蹄,确实非常有名。不过,据说市场上无法买到。《桂游鸿雪》一书中关于马蹄有这样一段文字:

闻桂林马蹄最有名。而花桥为尤著。询之,则花桥只为马蹄之聚处。其出处则为魏家渡。但区区一隅,所产无几。土人多收为亲友赠品,甚少有售出者。

民国时期的桂林马蹄还留下过一段佳话。1935年,陈此生出任广西师专(即今广西师大)教务主任,曾代表全校师生给鲁迅写过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希望他来师专任教或开讲座,因为鲁迅曾经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任过教职,陈此生在信中写道:“你已尝了广州的杨桃,能否到桂林来尝荸荠。”

1935年6月17日,鲁迅收到陈此生信,当晚即回,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示自己无法接受教书的邀请,第二段专门谈及马蹄:

桂林荸荠,亦早闻雷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代之耳。

江山总要文人捧。其实,何止江山要文人捧,名食亦要文人尝。名食如果留下了文人佳话,等于丰富了名食的人文内涵。鲁迅虽然没有享用过桂林马蹄,但他这段有关桂林马蹄的文字,日后广被征引,成为桂林马蹄的绝妙广告。

其实,除了熊佛西听闻的“马蹄(荸荠)、豆腐乳、三花酒”这一“桂林三宝”的答案,还有另外多种“桂林三宝”的答案。

1942年6月4日至7月11日,叶圣陶曾在桂林居住近40天,留下了较完整的《旅桂日记》,其中亦提到“桂林三宝”。

6月25日这一天午后,叶圣陶与傅彬然经中正桥过了正在涨大水的漓江,又过花桥往右折,到了当时的广西教育研究所,为唐现之的桂师毕业生作演讲,内容是训练教学之要及文艺写作之要。演讲结束后,唐现之、傅彬然引导叶圣陶去拜访住在附近的梁漱溟,之后唐现之邀请他们去吃月牙山豆腐。叶圣陶写道:

素豆腐(资料图)

图片来源:网络

月牙山在研究所附近,山前有素菜馆,煮豆腐尤有名,桂人所谓桂林三宝之一。三宝者,乳腐,月牙山豆腐及女伶小金凤也。余在店中几乎每餐有乳腐,豆腐则适然遇之,是已识其三宝。惟小金凤已嫁人,不复唱戏,此宝不可识矣。

在叶圣陶笔下,“桂林三宝”是“乳腐,月牙山豆腐及女伶小金凤”。乳腐即豆腐乳,不必多说。月牙山豆腐指的是月牙山素菜馆烹制的煮豆腐。叶圣陶对月牙山豆腐的评价是“的确滑嫩鲜美”。月牙山豆腐确是当年桂林一道名菜。由五五旅行团编辑,1932年中国旅行社发行的《桂游半月记》一书中对月牙山豆腐亦有记载:“老僧某善制豆腐,得秘传。是午周师长招同人午饭山之飞霞阁,得一尝,味果殊绝,宜其驰名远迩也。”崔龙文著,1935年出版的《粤北纪行 桂林游记合编》中也提到月牙山“寺僧以善制豆腐著名”。

熊佛西虽然没有把月牙山豆腐列入“桂林三宝”,但他对这道名菜也很推崇,在文章中,他这样写道:

月牙山的豆腐也很值得介绍,据该山住持巨赞法师云,月牙豆腐所以精美,完全由于做法不同,我们很希望法师大发慈悲,将制作月牙豆腐的秘诀公诸于世,使芸芸众生都能享受豆腐的美味,法师功德无量矣!

著名报人徐铸成当年从香港到桂林,第二天游览七星岩和月牙山,数十年后写回忆录,月牙山豆腐仍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在山顶一个小庙里,品尝了有名的月牙山豆腐,真是名不虚传。汤不过是蘑菇竹笋等佐料,豆腐却煮得实在好,咬一口,里面全像蜂巢一样,而依然鲜嫩无比。我一连吃了两碗……

月牙山豆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吃时颇有仪式化色彩。《桂游鸿雪》留下了这样一段记录:

月牙岩有老僧主持。其素食以豆腐为最著。献食至豆腐,则老僧亲出致敬。如寻常宴会时,主人之亲献鱼翅,同一礼数。

显然,月牙山豆腐这道菜,是月牙山宴席中的大菜,上此道菜时,烹制者出来行致敬礼,这里的人文内涵值得考究。如今,月牙山豆腐隐然不现,但月牙山下素食馆在桂林仍小有名气。

叶圣陶笔下“桂林三宝”之一的小金凤,指的是桂剧演员尹羲。

尹羲在桂剧《桃花扇》中饰李香君(左二)

图片来源:知网

尹羲是抗战时期桂剧四大名旦之首。桂剧四大名旦分别是小金凤(尹羲)、如意珠(谢一君)、金小梅(李慧中)、小飞燕(方昭媛)。尹羲在桂林文化城名气之大,或为我们今人难以想象。叶圣陶日记说的尹羲嫁人不复唱戏的事情,许多文章中都留下了记载。如1943年2月发表于《力报》的黑汉文章《桂林的桂剧》专门提到“现在尹李二角已经嫁人而辍演”。徐铸成在《忆桂剧》一文中开门见山地说:

1942年我到桂林不久,就有朋友对我谈桂剧名演员小金凤的表演艺术,也谈起小金凤和马君武的故事,最后不胜惋惜地说:她现在已退出舞台。可惜你来迟一年,看不到这种好戏了。

当然,更多的文化人得以在桂林文化城一睹小金凤的丰采,比如,宋云彬在其《桂林日记》中就留下了多次他看小金凤演出的记录。他在1939年2月20日的日记中说:“夜,李皙曦约观桂戏,旦小金凤、正旦金小梅表演甚佳。余评小金凤乐而不淫,金小梅哀而不怨,盖深得诗旨云。”1939年3月26日日记中记录:“赴作之寓,同往观桂戏。小金凤演《桂枝写状》,灵珑活泼,可爱也。”这些都是观戏人当时的感受,真实鲜活,现场感强,保留了当时的文化体温,可以看出当时小金凤受欢迎的程度。

尹羲何以如此著名,在多年后学者蔡定国关于尹羲的介绍文章中或可得知一二:

尹羲抗战时期在湘桂名重一时,声名远播。有人赞扬尹羲演的《拾玉镯》是全国冠军,其他剧种无与能比;还有人认为尹羲演的《下宛城》无人能及,“她演的那个角色,文武戏双全,在戏中要连续打几个筋斗,别人打不得,演到这场戏就要用替身,只有小金凤可以一个演到底,用不着他人替。我想,这应该又是一绝了”(诗人、学者陈迩冬语)。

值得一提的是,叶圣陶《旅桂日记》中,留下了编者的一个注释,称“桂林三宝”另有一说,指的是“豆腐乳、七星岩、小金凤”。七星岩能入选“桂林三宝”,我觉得还是很有理由的。因为,虽然如今桂林有许多可供游览的溶洞,如芦笛岩、冠岩、银子岩、丰鱼岩等,但是,民国时期的桂林,类似这样可供游览的溶洞只有一个七星岩。在许多当时游人的文字中,都可以读到有关七星岩的游记。七星岩是当时旅游者必游的,也是唯一的桂林溶洞。当时多是由七星岩附近居民执火炬进洞导游。导游者每经一处钟乳石,即像今天一样告知旅游者以名目,所谓此狮也、此象也、此莲花也、此八仙过海也,在旅游者看来,这样的象形介绍有像的,也有不像的,但皆知其为附会。

桂林七星岩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说到七星岩名字的由来,或许都认同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普陀四峰、月牙三峰,合为七峰的说法。然而,《粤北纪行 桂林游记合编》一书中却提到七星岩名字的另外一个来由。在此仅录以备考:“(七星岩里)一石如圆穹,上有七孔,二大五小,名曰日月五星,此岩亦因此而得名。”

称豆腐乳、小金凤、七星岩为抗战时期“桂林三宝”,我以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抗战时期,数十万丧失家园的中国人流亡桂林,他们身上可以携带的财物肯定少而又少,节衣缩食自然成为相当部分流亡者的新常态,因此,作为最佳的佐餐食品,豆腐乳赢得难民们的钟爱,成为“桂林三宝”之一非常容易理解。人不单需要物质生活,作为桂剧四大名旦之首,小金凤不仅演艺卓绝,而且品质美好,她的演出给生活、工作在桂林的难民们许多美好的精神享受,视其为在“桂林三宝”之一亦不为过。桂林多山洞,许多人选择避难桂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洞可以防空。抗战时期,重庆、昆明、桂林等城市都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而桂林无处无山,无山无洞,山洞成为桂林人躲避轰炸的最佳防空场所,而在所有山洞中,七星岩既近且大,时人称可以容纳三万人,成为当时许多桂林防空使用率最高的溶洞。我曾经听梁羽生讲座,说当时他在桂林中学读书,听到防空警报,就带上书跑过漓江、小东江,到七星岩躲空袭。至今,我们在七星岩后山洞曾公岩的岩壁上,还可以看到当年新安旅行团学生们留下的标语:“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桂林岩洞不仅能防空,而且可上课。作为桂林岩洞的代表,七星岩入选抗战时期“桂林三宝”亦可称实至名归。

抗战时期,马蹄、月牙山豆腐、小金凤、七星岩,此四人与物均曾名列“桂林三宝”。那是“桂林三宝”的江湖时代,春秋战国,纵横捭阖,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命名“桂林三宝”,堪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像小金凤这样的人物、七星岩这样的岩洞入选“桂林三宝”,我觉得特别能显出张力和神采。如今,小金凤已逝,月牙山豆腐不存,马蹄仍然是桂林重要特产,只是名声远不及抗战时期,七星岩作为桂林“三山两洞一条江”中的一洞,仍然闻名遐迩。岁月沧桑,人事变迁,“桂林三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在悄然变易。不过,这应该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参考文献:

崔龙文著,《粤北纪行 桂林游记合编》《桂游鸿雪》

五五旅行团编辑,《桂游半月记》

熊佛西,《桂林的三宝及其他》

徐祝君编,《桂林市指南》

宋云彬,《桂林日记》

叶圣陶,《旅桂日记》

徐铸成,《忆桂剧》

1.《民国广西:抗战时期“桂林三宝”的江湖往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国广西:抗战时期“桂林三宝”的江湖往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2645.html

上一篇

95岁民国风奶奶看这里!60岁旗袍奶奶爆红巴黎,惊艳外国网友:“美丽不分年龄”

下一篇

8岁小孩民国服装剪裁看这里!民国的校服到底有多漂亮?既合身又优雅,凸显才女范儿

【1942民国鱼】专题一组民国老照片再现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路旁树皮都被扒下吃光

【1942民国鱼】专题一组民国老照片再现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路旁树皮都被扒下吃光

1942民国鱼相关介绍,从1942年到1943年,在抗战前线的河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饥荒,当时110个县中有96个。 照片中为逃荒路上的灾民 逃荒途中的老人 火车上逃荒的灾民,这辆车应该是开往山西的 瘦骨嶙峋的孩子 饿倒在地的...

1942民国鱼看这里!民国广西:抗战时期“桂林三宝”的江湖往事

1942民国鱼看这里!民国广西:抗战时期“桂林三宝”的江湖往事

1942民国鱼相关介绍,作者:黄伟林来源:近代广西网络 不管现在问哪个桂林人什么是“桂林三宝”,他都会告诉你和现在高考试题一样的标准答案:三化州、辣椒酱、豆腐乳。 如今的桂林三宝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如果时光逆推几十年,或...

1942民国鱼看这里!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 1942民国鱼看这里!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 1942民国鱼看这里!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 1942民国鱼看这里!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1942民国鱼看这里!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 1942民国鱼看这里!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 1942民国鱼看这里!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 1942民国鱼看这里!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1942民国鱼,干货看这篇!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 1942民国鱼,干货看这篇!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 1942民国鱼,干货看这篇!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 1942民国鱼,干货看这篇!民国时期,泸州南城铜店街永发祥饭店,才是正宗的泸州味道

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 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 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 1942民国鱼庄--乡愁中的一份浓浓的思念 已经超越美食

【1942民国鱼】专题1942民国鱼庄--老重庆最亲切的泡椒味道 还是那么爽口回味

  • 【1942民国鱼】专题1942民国鱼庄--老重庆最亲切的泡椒味道 还是那么爽口回味
  • 【1942民国鱼】专题1942民国鱼庄--老重庆最亲切的泡椒味道 还是那么爽口回味
  • 【1942民国鱼】专题1942民国鱼庄--老重庆最亲切的泡椒味道 还是那么爽口回味

1942民国鱼专题之台海军下水78年的老舰,喜鹊在桅杆筑巢

  • 1942民国鱼专题之台海军下水78年的老舰,喜鹊在桅杆筑巢
  • 1942民国鱼专题之台海军下水78年的老舰,喜鹊在桅杆筑巢
  • 1942民国鱼专题之台海军下水78年的老舰,喜鹊在桅杆筑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