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中的情节
“新年来了,新年来了,穿上新衣服,戴上花帽子,吃饺子放鞭炮。
”儿时的歌谣,把节日的欢乐气氛,渲染得淋漓,也把巷子里陈酿的酒香散发得格外醇厚。“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魂牵梦萦、刻骨铭心。它以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
不论是孩提时期对“过年”的向往,还是成人时期对“年关”滋生的微妙情感,都不可能动摇人们对过年的浪漫憧憬与美好愿望。
新年的步伐催促着游子的脚步,也带来亲人们的翘首期盼。
远在他乡为了理想打拼的游子,满怀疲惫,裹着风尘,独自奔波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中,四处漂泊的艰辛,失意时的沮丧,让家的思念,成了隐痛。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闹市,都让人感觉到年关的临近。该是回家的时候了,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指引着游子们回家的脚步。
站台上,汹涌的人潮带来的繁杂和喧嚣,满载着游子的期盼。提着行囊的人流,和站台上等待的人群,互相透视着,寻找着......目光终于交织在一起,那熟悉的脸庞,熟悉的身影定格,于是一阵欢呼,奔跑。
拥抱着,流泪了,有游子的思念和委屈,也有团聚时的幸福和激动。
熟悉的街道,带来熟悉的问候,暖暖的指引着你回家的路,到处都呈现出和谐的景象。家又变真实,触手可及。一家人团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着微笑,春节是温馨的,是快乐的,也是“忙碌”的。人们都忙的不亦乐乎,不管大人、小孩全部出动。李家扫房子,王家擦玻璃,张家买对子,孩子们的鞭炮买到了。“大地红,礼花弹,钻天猴......”孩子们天生就是快乐宝贝,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开始陆陆续续的响起。
对春节最鲜活的记忆,总是留在儿时。那大概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过年时的热闹景象,是从杀猪开始的,杀猪场里,屠夫磨刀霍霍,烧好一大锅滚烫的开水,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赶过来凑热闹,几个年轻力壮的人把猪抬到案子上,屠夫老练地给猪放血、刨毛、开膛。偶尔,在旁人不留神的情况下,猪从手下挣脱,一帮人便围追堵截,孩子们在后面嚷嚷着,猪叫声、嬉笑声淹没了整个村子。杀猪宰羊,鸡鸭鱼肉也是少不掉的。这时候,最快乐,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了,垂涎三尺的期待着把这些都做成红烧肉、小酥肉、回锅肉、腌成腊肉,好吃又不腻,撩逗着你的食欲。
这种场景在城市里无法看到。但城里的人们可以买到加工后的肉食品和豆制品。制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只在偏远的乡村里可以享受到。石拐里磨出的豆浆,在石磨的转动下流出,在摇架上的包袱里过滤,然后煮沸,点浆,碾压,一包热腾腾,白嫩嫩的豆腐就出来了。那种鲜美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这种原始的制作方法,烙印着古老的石器时代的痕迹,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风格。这种纯天然的加工方法吸引了众多的城里人,追逐绿色食品的人们把繁荣带到了乡村。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宵”。
每家每户一定要蒸上几锅馒头。发面和蒸馒头的习俗,寓意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馒头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八的头天晚上,各家各户就把面和好了。到了二十八,一家人都在厨房里忙活,面点在人们的手里变成各种造型。等到笼屉盖子一掀开,满屋子热腾腾,馒头特有的香气直往你鼻子里钻。大人们随手拿起一个热馒头,把馒头掰开,递给身边馋嘴的孩子们。这其乐融融的景象,弥漫的香味,把祥和的节日气息,从各家各户的窗子里飘出。
祭祖,贴对子,放鞭炮,吃年夜饭。把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年夜饭就仿佛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华夏子女。无论相隔有多远,工作有多忙,每个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地赶回家,就为了吃上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当空气中飘着浓浓的年味,全家人围坐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时,每个人的心中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
年夜饭,每家每户,都会把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餐桌,杯光盅影里,老人们的笑脸洋溢着喜悦与满足;兄弟间嘘寒问暖,关怀倍至;孩子们也夹在这幸福的气氛当中,让老人孩子们都能从喜悦中感受着团圆的喜庆。大家互相祝福着,希望享受着天伦之乐的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在异乡忙碌的人们能心想事成,平安健康!祝愿可爱的孩子们学业进步,天天向上。对他们来说,年夜饭的意义并不在一顿饭,而是一种团圆和慰藉。
吃完团圆饭,一家人便围坐在带空调的房间里,一起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充分享受着充裕的现代文明,网络、电视里及时传来了祝福的话语和欢乐的节目,固定电话和手机也及时捎来了亲朋好友的问候。每个人都尽情挥洒对新年的祝福和兴奋。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礼花照亮了夜空。与鞭炮声相映成趣的是同样不绝于耳的短信嘟嘟声,短信拜年已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祝福方式了。
电视、网络里将过年的欢乐演绎得流光溢彩,那欢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真正的欢乐,每一个人营造的欢乐,同时又充分享受着别人的欢乐,于是快乐便长存于我们的胸中。过年,就是挥霍一年中点点滴滴储存起来的欢乐心情,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待到春节装进酒杯或燃放于烟花爆竹之时,同亲朋好友们共同分享。
春天,就这样悄悄的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然张开了眼。山也渐渐鲜活起来了,太阳更加的璀璨夺目了。
故乡的年味儿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黄酒;三十捏鼻儿(包饺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迎新年。”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童谣,我的思绪随着动人的歌声飞出窗外,飞的很远很远……
作为一名自幼生活在农村的人,我对农村的过年习俗略有了解。从腊月初五吃五豆,腊八喝腊八粥;由此揭开迎新年的序幕。
每年进入腊月二十三,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忙碌个不停,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忙碌的氛围更加浓厚,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儿过年了。
“小年”腊月二十三,我们这里叫做“祭灶”。传说这一日灶王爷要离开各家灶台到天上去见玉皇大帝,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大家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到这一天,大人们提前一天就开始忙活,发面、揉面、剥葱洗葱、切葱花、炕芝麻、放调料、烙馍、炕馍,然后在抹上一层平时舍不得吃的香油,味道就更好了。灶饼还在锅里炕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就已经弥漫整个厨房,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就已经围着灶台垂涎欲滴,大人们往往笑骂一句:“小馋猫,先去玩吧,待会好了就叫你。”待到香喷喷的灶饼出锅,大人们往往会吩咐,小孩不能先吃,得敬过灶王爷才能吃。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孩子们毕恭毕敬地跟在大人们的身后,朝着供放灶饼、糖果等物品的灶神画像行礼,齐声念道:“灶王爷灶王经,三双筷子红彤彤,骑着骡马上天庭,见了玉帝说三遍,这家人家好行善”。祭完灶神以后,那“糖瓜”、麻糖、柿饼、蜜三刀等各色零食就成了孩子们争抢的对象了。
祭灶之后便是“扫房子”,说到扫房子,真可谓是老幼齐上阵,全家总动员。全家一起动手把所有的轻点儿的东西都抬出去,大件的用报纸或油纸盖好,把扫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打扫天棚,把角角落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各个房间的角落旮旯都要打扫干净,所有使用或没有使用过的餐具、果盘都要拿出来,全部清洗一遍。窗户、悬挂一年的窗帘、门帘也要取一下拆洗干净,庭院破损物品打扫清理完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到来。
从二十五开始,大人们更加忙活了,做豆腐,买肉,打黄酒,蒸馒头,做包子,蒸富贵鱼。光这些面食就要蒸上好几天。包子的种类有很多:萝卜粉条的,萝卜豆腐的,菠菜粉条的,白菜猪肉的,豇豆包,红豆包,豌豆包。腊月二十八,家家开始煮肉炖鸡,熬制肉冻。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就准备迎接年的到来。
最热闹的当属除夕这一天,一大早,村头的水井台上挤满了挑水的人们,大家争先恐后,争相把新年的第一挑水挑回家,除夕一大早,每家的成年男子都会早早起床,贴春联、放鞭炮,长辈们拿出早早熬好的面汤,让小辈端着贴春联。不一会,大门,房屋门、老人和孩子们的房间门,家里的水缸,米缸,床头等等,满满的水缸和粮仓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午时分,往往吃的是白米饭,配上鸡鸭鱼肉等物品,寓意来年风调雨顺,谷粮满仓。
吃过午饭,傍晚家族中的男子在尊长的带领下到村后的旧墓地,以香、鞭炮请已逝去的祖先回家一起过年。拜过祖先之后,大家各自回家。当祖先回来后,把门口放一根“栏门棍”驱邪避灾,防凶神恶煞、邪魔鬼祟入院内。把院中撒上豆杆,踩上去发出噼啪声代表兴旺,同时还防贼。忙完这些,天基本已经黑了,家中的妇人开始炒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大人们往往会把提前预备好消过毒的硬币包在水饺里,谁吃到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吃年夜饭,看春晚。孩子换上新衣服“守岁”。等到十二点,开始放鞭炮。
待到初一早上天还没亮,窗外就响起霹雳吧啦的鞭炮声,大人们早早起床下水饺,平时贪睡的孩子,也特别听话早早地起床。不一会,香气扑鼻的水饺端上桌子,一家人互相谦让,都不舍得吃包有硬币的饺子,最后一个实在推辞不过,小心翼翼咬开饺子一角,硬币随之悄悄探出了头,一桌人随之鼓掌祝贺,预祝一家人来年财源滚滚。吃完水饺就开始拜年,先是自家的长辈,小孩子在炕上给长辈磕头,这时长辈会给压岁钱。大人叫说一声过年好。然后同一家族的人聚集到一起,按辈分的大小依次去拜年。路上遇到熟人就拱手说声过年好。
当然春节对孩子们来说,最有趣的就数放鞭炮,逛庙会,看舞龙舞狮、旱船等民俗表演。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孩子们忙着走村串户拾落炮。谁家要放炮了,孩子们提前摸得一清二楚。尽管捡到的大多数是哑炮,没有药捻,只能把炮纸撕开,把里面的火药倒在纸上或干地上,点燃放成“焰火”:用火一点,“哧”的升起一股浓烟,照亮了孩子们的小脸。有时凑的近了就被熏成包公脸,大家相视大笑。
说起春节的庙会,也是十分的有趣。在喜庆、激越的锣鼓声中,舞狮表演者两人一组,穿上厚厚的狮子外壳,不断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或抢绣球,或登高台,其精彩之处总令人高声叫好;有舞龙,舞龙时,先用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从庙中请出龙身,龙身一般由竹子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罩上红布,布上彩绘龙鳞,请出龙身后,要先将龙头龙尾接上,举行隆重的点睛仪式。在舞龙时,要在龙前有一人持竿引领,竿顶一般都竖一巨球,龙身处要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撑竿,前后绵延可达十多米,舞动起来时,巨球前后左右摇摆,龙头要不停抢球,而后的龙身也要跟着游走飞动,远看,真如飞龙在天;有踩高跷,表演的人脚上绑着长木跷走来走去,或按一定节拍、一定路线行进,或表演简单的舞蹈;有跑旱船,按照船或车的外观形状做成木架子,加以各色装饰,跑起来时,表演的人快速地走碎步,使其像在向前行驶,而且表演多用锣、鼓、钹等乐器伴奏,气氛热烈,情绪活跃,引人瞩目。当然庙会最吸引人的当然离不开各类美食,各类烤串,臭豆腐,爆米花、棉花糖,冰糖葫芦等各种物品,有现场糖炒栗子、铁板肉串、冰糖葫芦、煮玉米、红薯、拉面、灌肠、爆肚等丰富的风味小吃,来自山南海北的各种小吃聚在一起,让大家一饱口福,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孩子们难以忘怀。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家乡的生活也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鞭炮逐步被五光十色的电子鞭炮替代,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逐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传统的年味也不断注入新的形式,东西方文化交织碰撞,使年味儿变得与众不同,更富生命力,更加浓郁了。
雪舞龙乡分外娆
纷纷扬扬的2018年第一场雪如约莅临龙乡大地,给热爱它的龙乡人民带来新春祝愿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欢乐。趁着难得的周末时光,人们或踏雪赏景,或相聚品茗,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尽享瑞雪带来的惬意和温馨.
在西峡县城滨河路边的花海中,傲雪的梅花竞相开放,在微风吹拂下,阵阵花香扑鼻,一群古典美女正迎着漫天飞雪翩翩起舞,吸引游人不时驻足观赏并拍照留念。在时代广场南侧的运动场上,由于接连不断的降雪,原本寂寥的运动场变身硕大的滑雪场,吸引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游玩。人们或三五成群、或父子同乐,休闲的人们不顾天气寒冷,纷纷选择适合自己的滑雪工具,在旁边热心人士的指点下慢慢向前滑去,尽管不时有人摔倒,但很快翻身继续向前滑。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在家长们的带领下,从刚开始的跃跃欲试,到后来的挥洒自如,运动场上传来阵阵欢笑声,人们用别样方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在公园、在商户门前,在居民院中,人们早早扫起地上里的积雪,孩子们在一旁不停地奔忙着,帮着大人运雪、堆雪,经过众人的精心梳扮,“雪人”变得栩栩如生,孩子们高兴地站在“雪人”面前,用快门留下这温馨的一幕。
更多的人利用难得周末时光,或三五好友相聚,或与家人相伴,温一壶老酒,斟一杯好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炉旁,静看雪花飘落窗棂,倾诉别后衷肠,分享成功的喜悦;弹一首动听的歌谣,读一本心仪已久的美文,让岁月在不经意间流走,任思绪伴着歌声飘向远方……
猪年话猪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关猪的成浯,有许多,诸如“牧猪奴戏”“猪朋狗友”“猪突豬勇”“猪狗不如”等等,这些没有一个是赞美猪的,都是贬义词。
在现代人们的印象里,对猪的认识大多来自《西游记》。人们受《西游记》里猪八戒的影响,认为猪是好吃懒做,贪婪自私,愚蠢好色的象征。可是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猪八戒也曾经是天界中玉皇大帝跟前的红人之一天蓬大元帅呢!即使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少不了猪八戒。
那么,猪真的是很愚蠢吗?
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即DNA)与猪的遗传基因的相似度达到95%以上。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猪是比我们人类先进化成的高级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猪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也不为过。从现代生物科学角度看,有动物学家测试过,猪的智商也很高。由此看来,猪并不愚蠢。
并且,在中国历代,猪被视为“六畜之首”,是诸事顺利,诸事如意,诸事大吉的标志,更是丰收与福气的象征,是吉祥与财富的象征。
在农耕文明时代里,有了“豕(小猪)才有了“家”。小家兴旺,国家太平,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
猪外表憨厚老实,其实猪是大智若愚,敢于承受一切。无论在多肮脏的环境里都能泰然自若,泰然处之。它没有棱角,不露锋芒,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平凡的生活,这不正象征着许多“大隐隐于市”的智者,象征着一种与世无争、吉祥圆满的人生态度吗?
猪尚且如此,那我们人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能“猪事顺利”、“猪事如意”。
1
正月初一:
上午:大型30人鼓阵 舞狮、踩高跷、欢度春节(歌舞)
下午:旱船、舞龙、踩高跷
下午2:30
舞狮民俗 刘巷社区艺术团
2
正月初二:
李清珍曲剧团 丁郎认父
下午2:30
文艺演出 农民艺术团
3
正月初三:
李清珍曲剧团 拉丁耙
下午2:30
曲剧 老来乐艺术团
4
正月初四:
老来乐艺术团
下午2:30
戏曲选段 百姓小舞台
5
正月初五:
舞龙、舞狮、旱船 、鼓
下午2:30
戏曲选段 戏迷乐园
6
正月初六:
重阳曲剧团 回龙传
下午2:30
文艺演出 快乐秧歌队
7
正月初七:
重阳曲剧团 四郎探母
下午2:30
戏曲选段 中老年曲剧团
8
正月初八:
百姓小舞台 阳春小雪
9
正月初九:
峡口曲剧团
10
正月初十:
峡口曲剧团
11
正月十一:
五里桥老干部艺术团 十送红军 中国大舞台等
12
正月十二:
文化馆舞蹈队(上下午) 西峡美(歌舞16个节目)
13
正月十三:
西坪民歌、米坪靠山红 说书
14
正月十四:
桑坪狮子 (上午、下午)
15
正月十五:
上午:大型鼓阵、夜里:舞狮、旱船
下午2:30
文艺演出 文化馆合唱团
16
正月十六:上午
西峡小城高抬、 武术
下午2:30
文艺演出 文化馆舞蹈队
23
正月二十三:上午
丁河高抬
各大景区也采取了免门票、优惠政策和新玩法
传统庙会
西峡县第三届民俗文化艺术节
西峡县文化馆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各乡镇街道组织了特色传统文化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天是播种希望种子的季节,花红柳绿醉春风,流连忘返西峡景。
(来源:西峡旅游通)
1.《2018宋朝大元帅锣鼓,干货看这篇!故乡的年味儿——欢乐西峡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8宋朝大元帅锣鼓,干货看这篇!故乡的年味儿——欢乐西峡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