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奎巷是我常去的地方。
南宋市临安市(即现在的杭州市)将鱼街横过主干道、四面八方胡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住在这个方块内的人家,没有一户不开店的,人们称之为“南宋时期的百老汇”。
直至现在,还有一些这样的街道存留着。人们维护开发出一些典型的、像样的,统称为廿三坊,也有叫二十三坊的;总之,就是23条街巷弄罢了。
二十三坊在上城区中山南路的西侧。整个街区以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了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的范围,占地面积有4万平方米。
坊巷内的院落,大多建于清代、民国或建国初期,青砖、黑瓦、老墙门;老巷、老弄、老房子;店铺、骑楼、石牌楼......又有满头银丝的老人出来进去,是杭州城市井味儿最浓的地方。
廿三坊中,首推十五奎巷;十五奎巷,全名叫周衙弄北十五奎巷。
在中山路上从北向南走,从中山中路步行街(就是现在的南宋御街)穿过鼓楼进到中山南路时,右手边上就是十五奎巷。
巷东口的鼓楼
巷东口对面的鼓楼堂
巷子不长,一眼就能望到头;也不算宽,还不到10米。
然而,这个巷子实在不一般:五代十国的吴越国王钱镠在这个地方建过鼓楼,南宋的皇帝赵构在这里设过太庙,是真正的皇城根下的宝地;巷子又是四通八达,东口和南宋时的御街相接,可至河坊街、城隍牌楼巷、丁衙巷、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的胡雪岩故居,还通往临安城遗址、杭州博物馆、吴山花鸟市场......巷子又刚好在吴山脚下,随便从哪里一拐,即可上到吴山。
据史料记载,康熙44年(1705)四月初四,康熙帝曾乘轿携皇太子上吴山的紫阳山。康熙帝出行宫,过鼓楼,沿十五奎巷入城隍牌楼巷上吴山,午后才原路返回行宫。
早在南朝时,十五奎巷更加繁华。
那时,巷子属于长庆坊,因遍布售卖细竹竿的店铺,被称为竹竿巷。
民间手艺人们在这里扎着堆,卖灯笼的、卖年画的、卖手编竹篮的、卖糠人泥人的……巷子里有“候潮门勾栏”,街头有耍木偶的、表演戏剧的、耍杂耍的……好不热闹!
现在的十五奎巷,没有当年的那种喧嚣了,但还是有几家木桶店,蒲扇店、凉席店、竹筛店、棉花加工店……
巷子的99号,是杭州歌剧舞剧院、杭州越剧传习院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办公、生活和排练场所,没有勾栏瓦舍了,但依然没设围墙,是开放式的。
竹竿巷是在什么时候改叫十五奎巷的?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小门内的石板路通向吴山,对面尖顶建筑是望仙阁
有一种说法,说这名字起源于巷内的一个徽州会馆。这家会馆内有一石龟很大,因而将此巷称作石乌龟巷,又嫌这叫法不雅,遂改称十五奎巷;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明嘉靖年间,巷里的居民多擅长骑马射箭,科举考试时一举得中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为“十五奎巷”。
新杭州人遇到不解的事情,多藉以古书相助,如南宋吴孜牧的笔记小说《梦粱录》,如宋末元初周密的杂史《武林旧事》。
在清末著名藏书家丁丙所著的《武林坊巷志》中,有“吴山新雨道少人,石龟巷古无风尘”之说;如此看来,前一种说法似乎更靠谱一些。
巷内一隅
抛却这巷子叫法的来源,明朝嘉靖年间十五奎巷人善长射箭确有其事。
那个时候,倭寇不断骚扰浙江沿海,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明廷派总督胡宗宪驻兵通江桥,整饬武备。但当时杭人经商成风,荒于武事,少有投军效命者。胡宗宪就以开科考试竞技演武为名,提倡市民习武,以纠正重文轻武爱财怕死之陋习,发动民众保卫家乡。石乌龟巷有一批少年平时爱好骑射,骑射水平明显高出于其他街坊,见有用武之机,便率先报名,带动了其他街巷习武之风。
巷子里的民居,多是屋顶铺青瓦,室内铺石板,这是按照北宋时期将作监李诫组织编撰的、由官方颁行的建筑设计学著作《营造法式》修建的。
巷子更深更窄处,白墙黛顶上攀附着绿色的爬藤植物。
此路通向吴山
十五奎巷曾经是杭州庙宇集中地,解放前,在通向吴山的一条小路两侧布满了庙宇、庵堂,里面香火不断。
当初的十五奎巷31号,号称是吴山第一庙,这座庙是为南宋人施全修建的。
施全是殿前司的一名低级武官,秦桧等人害死了岳飞后,他非常愤怒。
绍兴二十年(1150),也就是岳飞被害的第九年。这一年的二月,施全提着一柄长刃藏于秦桧上朝必经之地——望仙桥,上演了“荆轲刺秦王”一幕。
就像荆轲一样,施全的刺杀行动也失败了。
施全被绑送到大理寺,由秦桧亲审。
当问及行刺原因,他正气凛然道:“全天下的人都想抗金杀敌,唯独你不肯,所以我要杀你!”
秦桧大怒,判了施全死刑,在临安闹市区将其“磔于市”。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十五奎巷设立了施公庙。
如今,庙已不在,只剩下一方石碑,默默述说着当年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忠义之举。
不仅是施公庙,巷子里的很多古寺庙古建筑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如宋代的智果院、都奏进院、三执政府等,明代的玄妙观、普福庵、两广会馆等。
有一位叫倪金富的耄耋老人,打出生就住在这个巷子里。
完全凭着记忆,老人将自己少年时代时生活的这个小巷子还原了出来。一张张皱皱巴巴的画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墙门、民居、商铺和水井。当初的炒货店、小卖部、酒店、木材厂、茶叶厂等全都历历在目,老人此举一时成为新闻。
老人说,“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感情实在太深了,眼看着原来的记忆一点点消失,舍不得。加上我年纪大了,巷子里的老人越来越少,我怕我们这代人都走了后,就没人记得以前的十五奎巷是什么样子的了。”
在巷东口看见三眼井,这是一处千年古井。原先是四眼的,现在只剩了三眼。传说当年的十五名武魁都是喝了此井水中状元的,因此井边墙上赫然写着“状元井”三个大字。
状元井
这些井在南宋《梦梁录》中有记载:“杭城内外,民物阜蕃,列朝帅臣,常命工开撩井泉,以济邦民之汲,庶无枯涸之忧……寿域坊仁王院前上四眼井。长庆坊竹竿坊巷曰下四眼井。”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也有记载:“长庆坊,俗称石龟巷,西通石佛山。宋有都奏进院,即智果院旧址也,掌王言出纳与四方章疏。其南,为三执政府,乃宰相私第也,内有四眼井。”
......
天上下起了小雨,十五奎巷很是安静。
坐在羊汤饭店里,看雨滴点点落下屋檐,一首歌渐渐响起在耳边。
那歌中唱道:“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这歌叫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它叫——《声声慢》。
1.《关于15路宋朝我想说杭州那些老街老巷子里的故事:南宋的百老汇——十五奎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5路宋朝我想说杭州那些老街老巷子里的故事:南宋的百老汇——十五奎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