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江在机关顶部鸟瞰基达尔村。
福建沿江黄基岛,
在这片约135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上,
“黄旗”生产得不多。
但是这里沐浴着亚热带季风。
岛上丘陵多,局部低山。
短河接连流入东海。
大海是渔民横竖排列的,
人们和鱼生活在一起。
你好像误入了“海上桃花”。
在海风中可以偷走一天的平静。
海面上的渔排和浮球共同织就七彩绸缎
这里更是影片《地久天长》取景地,
以及电影中刘耀军、王丽云夫妇“隐居”的地方。
当王丽云从包头“躲”来这里时说:
“时间已经停止了,
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变老。”
王小帅导演影片《地久天长》海报
撰文、摄影:姚力
福建连江北茭村,《地久天长》拍摄地的布景已经被拆除,仅剩下老屋
位于福州连江县的黄岐半岛,长期以来都是优质海鲜的代名词,名为“黄岐海鲜酒楼”的餐馆随处可见。直到近年来《失孤》《地久天长》等电影的上映,人们才突然发现,原来黄岐半岛除了海鲜,还藏着如此动人的风景。
近海的渔排
(※渔排,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村落”,是主要用于水产养殖的水上建筑,由养殖网箱和木板连接构建而成大型养殖场所,上面有供渔人歇息住宿的小屋)
近海投放的养殖网箱
渔港中近海作业的渔船
黄岐半岛滩涂上赶海的渔民
所谓“舟楫为马,海洋为田”,到了黄岐半岛,便算到了连江海鲜的最优产区。成片的渔排密密麻麻地铺陈在海面上,许多渔民的生活与生产都在上面完成,这便是所谓的海上牧场,颇有一种遗世独立之感。不知是为了区别养殖水产的种类,还是为了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一些情调,海面上的浮球被刷上了不同的颜色,随波起伏,如同七彩的绸缎一般。
渔排上五彩的浮球
“鲍参翅肚”在大多数人眼里算是高档食材的代表,但在号称“中国鲍鱼之乡”的连江,鲍鱼却显得平易近人,养殖量可以10亿计。位于黄歧半岛的安凯乡是鲍鱼养殖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又以奇达村的鲍鱼养殖户最多。
奇达村山坡上的羊,远处是渔排
奇达村码头的彩绘渔船
然而,今天的奇达村之名早已和鲍鱼脱了钩,被称为“中国版拉斯佩齐亚”,享有“中国十大摄影基地”的美誉。面对突然的爆红,村民们倒是十分平静:除了褪色的潜水广告,旅游业似乎与这里的生活毫无瓜葛;渔网大咧咧地铺在马路正中晾晒,丝毫不担心堵塞交通;码头上的渔船排队卸下新鲜的渔获,满满的鱼腥味,毫无风景区的偶像包袱。
奇达村码头的渔船
(滑动下图,在旗冠顶鸟瞰奇达村)
奇达村旁的旗冠顶是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可以俯瞰村子全景,领略山海交融的绝美风光;山头上的风力发电机组成了规模庞大的风车阵,让人仿佛置身于巨人的国度……
旗冠顶遥望海面,近处是巨大的风力发电机
黄岐半岛的尽头是一座叫做北茭村的小渔村,导演王小帅就曾在村子的尽头搭起了电影《地久天长》中的汽修铺。
位于黄岐半岛尽头的北茭村
也许是地理位置偏僻的原因,电影的热映并未给村民们带来什么变化。谈起《地久天长》这个名字,当地人大都只是疑惑地摇摇头。若问到拍过电影的地方,村民们则会不约而同地指向村尽头的老屋。但如果还想继续八卦其他细节,村民们就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了,只会害羞地摆摆手。
北茭村地久天长拍摄地的布景已经被拆除,仅剩下老屋
几年过去,拍摄电影的布景早已不见踪影,本就不多的打卡影迷也日渐稀少,北茭村的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当地的渔女在沙地上编织着渔网;村中的碎冰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将冰粒灌进远航的渔船……来过这里的人会明白导演选择北茭村的良苦用心,唯有这与世无争的风情才是最贴合剧情中刘耀军夫妇的归隐之所,可以让痛苦的人拥有一份宁静的地久天长。
北茭村,整理养殖网箱的村民
北茭村,织网的渔女
利用休渔期修补船只
渔民将碎冰灌入船舱,准备出海
丰富的近海渔业资源,让连江保有着数量庞大的近海作业船只。因为国家对这类船只的管控相对宽松,因此在当地催生了独一无二的渔船彩绘艺术:船主们将自己的心愿直白地彩绘到渔船上,想要捕到什么鱼,就画上什么鱼,再加上“万吨鱼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吉利话。当电影中的刘耀军在满是彩绘的渔船中穿梭寻找自己的儿子时,来自黄岐半岛的观众们才恍然大悟:
“呦,这不是,我家门口嘛……”
《华夏地理》7月新刊
1.《qq三国7旗阵有哪些,干货看这篇!福建连江,时间可以在黄岐半岛停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qq三国7旗阵有哪些,干货看这篇!福建连江,时间可以在黄岐半岛停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