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水是什么样子的?除了文字记录外,视频资料最直观、最生动。
现存的三水最早影像来自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所著的《荷使初访中国记》一书,该书最早1665年出版,该书一副插图描绘出360多年前的三水古城模样,为了解三水古代社会提供了最珍贵的史料。而此前普遍认为,三水最早的影像是1870年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所拍的北江景象。那年,汤姆逊在三水北江沿岸按下快门,留下了三水最早的照片影像。而《荷使初访中国记》所载的插图将三水最早影像记录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荷使初中国记》书中插图描绘三水古城景象。
360年前 三水围墙环绕威武雄壮
河口,从三水建县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前,这里都是三水县治所在。清末民初,部分老照片记录下老县城的模样,但关于其最早的影像资料可追溯到1655年至1657年。这两年间,一位与马可波罗齐名的著名驴友来到中国,他就是荷兰人约翰·纽霍夫(1618-1672),他曾跟随荷兰使团造访过中国,并将一路上的见闻绘成画本,然后制成铜版画刊印成册,为欧洲人直观展示了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真实中国。
这本书就是《荷使初访中国记》,最早于1665年出版,书内有35幅双页图和109幅背面带文字图。后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就收藏了一本外文版本的《荷使初访中国记》。
“在这本书的插图中,有一副图片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在图中可以看到,一座由城墙围起的城市着落在河边,一些居民在城外的小路行走,远处高耸的城楼,威武雄壮。”麦国培说,在图片上方还有“XANTSUI”的字样,后经专家鉴定应为“三水”之意。
“当时还没有发明照相机,书中的图片是根据手绘画经过雕刻印制而成,成为三水最早的影像资料。”麦国培介绍,该书记载作者约翰·尼霍夫当时到访广州,途经三水北上前往北京的经历。
除了绘有三水城的插图之外,《荷使初中国记》书中还有对三水城的描述:“三月十九日下午,我们来到三水城。该城距广州一百五十里,位于河右岸、距河一哩的一个清爽的山谷里,有数座山环绕城区。”
据《三水县志》记载,三水城建成于明嘉靖六年(1572年),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三水知县韩绍忠主持加固加高城墙,高1丈8尺,环城一周675丈,东西和南北相距均为204丈5尺,全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内面积52万平方米。《荷使初访中国记》插图中的三水城应该与这上述时段的记载相吻合。
三水最早照片由他按下快门
随着照相技术被发明,有外国人携带笨重的相机进入中国拍照,留下了早起的照片影像资料。关于三水最早的照片影像当为1870年英国人汤姆逊所拍摄的北江沿岸风景。
约翰•汤姆逊
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维多利亚女王的御用摄影师,他周游世界。在中国,他曾给清朝恭亲王奕忻、李鸿章和两广总督瑞麟拍过肖像。更重要的是,1870年至1872年间,他历经两年,在中国大地上拍下照片,其中就有三水的痕迹。北江之行是汤姆逊中国游历的首站,他们先乘船前往广州,沿珠江而上,经佛山至三水,从三水进入北江,过清远最后到达英德,然后原路返回广州。
200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镜头前的旧中国——约翰•汤姆森游记》还专门记载了汤姆逊(森)在三水的一段见闻。“在三水我进入了北江,两岸如画的景色看起来真像是苏格兰盆地,被一片片成熟的大麦所覆盖。”
汤姆逊拍摄了三水哪些景象,目前可确定的是北江案旁的黄塘。麦国培发现了一本出版于1870年代的法文原版旅行杂志,刊载了黄塘的榕树照片。另外,他还收藏了多张汤姆逊照片的翻印本,其中一张为村子的入口处,显示拍摄地点也为黄塘。麦国培经过考证认为,这是最早的三水照片影像。
黄塘照片,上图为画册,下图为照片
“在离芦苞镇不远的一个村子停下,我登上右岸,想去拍几张照片。但是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一群叽叽喳喳、戏水打闹的妇女吸引了过去。”汤姆逊在他的游记里写道。从村子的位置来看,其描述与黄塘很类似,汤姆逊逆江而上,黄塘正位于北江右岸,距离芦苞镇也不远。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退休老师邓辉麟提供了1870年汤姆森在香港出版的英文版旅行影集,其中收录了标号为“294”的榕树照片,并用中文标注了照片拍摄地点“黄塘”。
“294”照片画面显示,一棵榕树枝杈错节,树下有一条小径及一个水塘,塘边种着竹子。记者顺着阿婆指引,找到该榕树,发现池塘、小径以及竹子已不见踪迹,但榕树的轮廓与照片中的极其相似。细致观察可发现,实物榕树枝干延展方向与老照片完全契合。而如今这棵榕树铭牌显示,至今树龄已超过200年。
拍照被误认为要开炮
后来,麦国培找到了汤姆逊拍摄的照片。“然而,杂志上刊登的榕树照片与原照有一些出入。”麦国培说,原照中一棵榕树枝杈错节,树下边有一条小径,一个水塘,塘边种着竹子。小径之上摆着两个陶罐。而法文杂志刊载的照片却是两个村妇抬罐而行。其他地方,两者基本一致。
为什么两者会有不同呢?麦国培推断,当时汤姆逊顺北江来到三水,走到黄塘见到两个村妇抬着罐子在小路上走,拿出相机准备拍摄,很少见到外国人的村妇见到黄发碧眼的洋人受到惊吓,丢掉罐子就跑,汤姆逊只能拍到路上空空的罐子。
麦国培继续推测说,当时还没有将照片印在报刊杂志上的技术,杂志上刊登的照片都是参照原照绘制而成。当汤姆逊在法国杂志上发表他的中国之行照片时,对三水村妇受惊吓前的场景进行了还原。
而汤姆逊在游记中的记述,证明了麦国培的推断。“当我把照相机对准她们背后的村庄时,她们立刻警觉起来,惊慌逃散,四处传播报告,说洋人又来了,还要向村子里开炮。不一会儿,村子里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老人,他是这村的族长。我们对他解释了我们此行没有任何敌意,仅仅是想拍几张此地风景。他热情地把我们迎到他的家中,为我们摆上茶点。”汤姆逊写道,“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我在中国所到之处,都感受到中国人真诚的好客。”
汤姆逊拍照为何会被村民误认为是向村子开炮呢?纪录片导演、资深摄影师丁铨解释道,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湿胶棉摄影法才发明十多年,它有着无与伦比的成像效果,但拍摄前需在玻璃板上涂布火胶棉乳液,再架设移动暗房就地冲洗,经过显影、定影后,将图像固定在玻璃板上。“这是化学上最严格的方法,当时他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一张照片的拍摄,再迅速花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影像固定下来。”丁铨说,这让他不得不随身携带大量笨重的设备,汤姆逊为此雇佣了几名脚夫搬运,于是从未见过照相机的人,很自然的认为是要架设大炮进行攻击。
特别感谢三水文史专家、收藏家麦国培提供图片资料
文 | 佛山日报记者 宾水林
图 | 佛山日报记者 宾水林翻拍
编辑 | 陈玲玲
1.《关于三水清代码头我想说360年前的三水长什么样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三水清代码头我想说360年前的三水长什么样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