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责教科书审定的台湾“国教院”公布“12年社会领域课纲草案”。主要变化有三:
- 朝代编年史改为主题式单元,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而是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领域。
- 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不再单独存在,同时内容大幅删减,从原本的1.5册内容缩减为1册。
- 高中历史教学从8个学分减为6个学分。
△台当局“教育部长”叶俊荣(左二)及“次长”林腾蛟(左三)8月12日出席审议新课纲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先提出一个直击心灵的拷问:
读着这种历史教材成长起来的台湾人,还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吗?
“去中国化”?
台湾高中历史教材经历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87年。这段时期,台湾的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此后“外国史”改为“世界史”。不过,“台湾史”一直作为中国史的一部分来教授,穿插在中国史的明末清初、甲午战争前后以及1945年之后的部分。
第二个阶段是“台湾史”开始独立成册,与“中国史”和“世界史”并列。这一改变从2004年开始延续至今,与两个人持续十多年的“不懈推动”有关。
一位是李登辉,另一位是陈水扁。台湾的历史课纲修订就始于李登辉。
1999年,李登辉推行“88课纲”,台湾史在中国史中首次以单独单元出现;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中国史中的明代中期以后、清史和民国史全部放入了“世界史”;2004年陈水扁再次当选的时候,“台湾史”独立成册。
此后一直到现行的台湾高中历史课纲,延续的都是“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三部分,且采用“同心圆”史观教学。这种教材的编排方式以区域为先,先学台湾、再学中国,然后是世界,台湾是中心。
但每一个区域历史都还延续了编年体的方式,比如中国史分为“先秦时代”“秦汉至隋唐”以及“宋、元、明与盛清”等章节。
如今,台湾“国教院”2017年版的课纲通过,台湾高中历史教材迎来第三阶段。
台湾高中历史教材改为“台湾史”“东亚史”和“世界史”,“中国史”不再单列成册,改为放在“东亚史”下面教学,且教材编排采用主题式,比如“中国与东亚的交会”“国家与社会”“人群的移动”与“现代化的历程”等。
而且,因为中国并不是一开始就与整个东亚地区发生联系,石器时代、夏商周三代等内容都会消失,学生直接从秦汉开始学起。
民进党掌控的课程审议大会
课纲审议大会解释说,这种调整是希望学生在研读历史时,注意到中国与其他区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并称东亚史教学仍以中国史为主,没有“去中国化”问题。
显然,这个解释即便在台湾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
台湾《中国时报》就认为,课纲审查大会的“司马昭之心”,就是希望借由淡化中国史来进一步切割大陆与台湾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观,希望让台湾学生从小就习惯一套没有“中国史”的历史。
就算抛开课纲内容,要根据新课纲编书也并不容易。
一位曾经参与过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的大学教授就表示,这种区域史课纲他们完全没有见过,课纲公布之后编书最快也要写半年,编完还要送审,审查时间又要一个月,反馈审查意见和其他琐事加起来还要一个月,再到印刷、发行10个月就过去了,根本赶不及明年5月学校选教材的时间。
而之所以留给编书者的时间短,也是因为引来的争议太多,这份2017年版的新课纲直到2018年才被通过。
那么,有这么多问题存在的课纲是如何被通过的?
台湾《中国时报》也给出了答案。
依照《高级中等以下学校课程审议会组成及运作办法》,审议大会设置委员41人至49人,包括官方代表和民间代表。官方代表由立法院依政党比例选任,包括11到15名委员,这次是12人。
民间代表部分由立法院负责遴选,这次是民进党9位、国民党4位、时代力量1位、亲民党1位。其他委员还有教师、家长、校长、学生及非政府组织代表。
《中国时报》称,一般课纲审议无法达成共识,就以投票表决,只要提案或主张得到出席委员半数支持,就获得通过。
而因为每次开会通常是不到40名代表出席,只要有21人支持就可以,所以这次民进党从人数上就掌控了全局。
“天然独”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新学年,摆在台湾高中生课桌上的就会是根据上述课纲编出来的新版历史课本。这样的教材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对大陆更加难以了解”应该是首当其冲。
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论坛”上,作为台湾青年代表,独立时事评论人许陈品曾坦言,许多台湾青年人并不真正了解大陆,因为教科书中,1949年以后大陆的发展史只有两节课,100分钟就讲完了。
许陈品说,教科书中很少提及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让没有来过大陆的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之前。
“高中上公民课,讲授基本的政治学、经济学原理,我问老师,大陆的两会是什么意思?人大政协又是怎么运转的,但老师说他也不知道。”
更大的影响恐怕还是“天然独”。
这是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提出的概念,她认为,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台湾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而“天然独”形成原因,首先就是台湾在历史教育上的“去中国化”。
台湾《联合报》社论曾指出,一部“去中国化”的课纲,或许可以温水煮青蛙打造更多“天然独”,却绝不可能为台湾打造和平与繁荣。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则表示,强行修改高中历史课纲并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是在教育领域推行“去中国化”“台独”分裂行径的又一实证,不仅荼毒台湾年轻一代,更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加剧两岸对抗。
台湾学者也一直在抗议。台师大国文系教授徐国能还在脸书发起号召,要集合众人之力,写一套(3册)适合高中生看的中国历史补充读物,为学生建构完整的中国史观。
两岸合编高中教材
讲个插曲。
除了历史课本要改,去年9月,课纲审议大会还差点改了语文教材。新课纲提案建议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文言文比例下降到30%,此前这个比例为45%—55%。
最终这个提案没有获得超过半数的赞成票,高中语文的新教材文言文比例保持不变。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那次文言文风波两个月之后,两岸合编高中语文教材在台湾出版,并被台北万芳高中、达人女中、高雄前镇高中和高雄师大附中等多所学校使用。
这版合编教材是在2014年启动编写,由福建师大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大文学院和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三方合编,教材包括《高中语文》(含课本、教师手册、教师用书)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古诗文选读》等总计13册、500万字。
当时的台湾还在马英九任内。
这些合编教材精选了不少古今名篇,包括《师说》《岳阳楼记》《论语》《孟子》的选段,以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选篇,《孔乙己》《再别康桥》等白话文也都入选其中。
据台媒报道,采用教材的前镇高中语文老师吴慧君还表示,如果能有两岸共同的文本、共同的文本记忆,让台湾学生知道我们的这篇经典文章大陆学生也在学习,对两岸来讲都是好事。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5日曾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华文化是我们两岸民众共同的宝贵财富,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人却拿着家中的宝贝往外扔,我想最终伤害的是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
不过,这版教材并没有机会继续推广了。
台湾“国教院”指出,这些教材是出版社自行赠送推荐,但出版社已在2017年六月申请停业,未来恐怕无法编撰后续教材,该套书无法完整衔接课程,不会在2018年公告给学校选用。
借用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的话总结一下:
中华文化是我们两岸民众共同的宝贵财富,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人却拿着家中的宝贝往外扔,最终伤害的是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
1.《关于1945年夏朝我想说这两人十多年前就开始篡改这段历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945年夏朝我想说这两人十多年前就开始篡改这段历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