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宋朝

祈雨是迷信,但为啥宋代的皇帝们祈雨那么灵验?

咸平元年的5月甲子,开封部久旱无雨,田地干燥,老百姓不陌生。

在朝堂内外的殷殷期盼中,宋真宗来到开封府大相国寺求雨,“幸大相国寺祈雨,升殿而雨。”

真宗祈雨后不久,就下雨了。

这件事令全国上下欢欣鼓舞。

呵!这就是天子的龙威啊!

咸平四年的二月,开封府再次发生旱灾,老百姓再次恳请宋真宗出山求雨。于是,宋真宗先后在大相国寺和上清宫举行了盛大的求雨仪式,“帝方临轩决事,沾服不御盖。”

从记载可以看出,真宗求雨十分虔诚。上天也没辜负他,第二天,就下雨了。

大中祥符二年的二月,开封府又发生旱灾,宋真宗于是“幸大相国寺、上清宫、景德开宝寺祈雨。”

仪式结束后的第三天,下雨了。

大中祥符八年的正月,开封府又发生了旱灾,宋真宗起初并没有亲自出马,而是“分遣侍臣祷雨于玉清昭应宫、庙社诸神祠。”

祈雨仪式后,从朝堂到民间,都翘首以盼地等待着大雨的到来,然而直等了二十多天都没见到一滴雨落下。

宋真宗陷入了沉思,于是亲自出马举行祈雨仪式,“亲谒玉清昭应宫,幸开宝寺、上清宫祈雨。”

神奇的是,他祈完雨后,第七日果然下了一场大雨。

宋真宗高兴坏了,“作甘泽应祈歌赐近臣。”

在宋代历史上,宋真宗是一位比较“神奇”的皇帝。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无与伦比的“迷信”。

比如发生蝗灾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调遣人力物力灭蝗,而是赶紧去作法请天神下来灭蝗。

当然,“请天神灭蝗”的结果便是蝗虫更加猖獗,他不得不忧伤地扭转思路,打起精神,把希望从天神身上转移到人间来。

其实,历朝历代的皇帝多多少少都有些迷信,他们的区别只在于迷信程度的深浅。

宋真宗沉迷道教,擅长祥瑞制造,闹了不少笑话。

所以史料中,关于他求雨灵验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带了几分神秘而虚浮的气息,总让人觉得不那么信服。

但除了宋真宗外,宋代还有许多皇帝求雨都很灵验。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的春夏之际,开封府发生大旱,赵匡胤于是“幸建隆观、相国开宝寺祷雨。”

四天后,开封府就下了大雨。

宋太祖太平兴国六年,开封府大旱,太宗赵光义,“幸太平兴国寺祷雨”。求雨仪式结束七天后,开封府下了大雨。

《续资治通鉴长编》明确把这次降雨的功劳记在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名下:“己未,德音降死罪囚,流以下释之,祷而雨故也。”

宋仁宗天圣五年,开封府发生大旱,宋仁宗于六月份举行了求雨仪式,“玉清昭应宫及开宝寺祈雨。”

三天后,大雨就来了。

庆历三年,开封发生大旱,“自春夏不雨,岁时失望。”

宋仁宗十分忧心,为表诚心,他每天在“禁中食蔬,精祷、引咎”,但没有下雨。

于是,在这年的五月份庚辰,宋仁宗亲自前往相国寺、会灵观举行祈雨仪式,“幸相国寺、会灵观祈雨。”

祈雨仪式结束后的第八天,天降甘霖,群臣都高兴坏了,纷纷称贺,京师陷入一片欢欣之中。

庆历七年的三月辛丑,开封府发生旱灾。宋仁宗是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他对于国朝三番两次的灾异现象十分难过,于是下了诏罪己诏。

下完罪己诏后,又“幸西太一宫祈雨,所过神祠皆遣中使致祷。”

可能由于太过虔诚,这次祈雨仪式结束后,很快就下了雨。

宋仁宗十分高兴,为此特意举行了谢雨仪式,“谢雨于西太一宫。”

嘉祐七年的三月,宋仁宗“祈雨于西太一宫”,祈雨仪式结束后的第五天便下雨了。

在宋代历史上,皇帝求雨灵验的例子比比皆是。

通过分析可知,一般都是京师开封出现严重的旱灾时,他们才会亲自出来祈雨。

而祈雨结束后,官员便会适时地开启一番称赞,以此来表明,是皇帝的诚意和贤德感动了上天,这才使得上天降雨。

比如,宋真宗曾在熙宁六年的三月举行了一次求雨仪式,降雨后,王安石便将这场降雨归于宋神宗的至诚:“民每欲雨,陛下辄一祈未尝不辄应,此陛下至诚感天之效。”

用见天的观念来看,“祈雨”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迷信行为。

但为啥宋代皇帝求雨会屡屡应验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 应验的祈雨,重点宣传!

从留存的史料来看,宋代皇帝求雨也不是每次都应验,只不过是史书更喜欢记载和宣扬这些应验的案例。

比如,宋太宗赵光义淳化二年的春天,开封府发生大旱,宋太宗进行了一场求雨仪式,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仪式结束后很久都没能下雨。

没办法,太宗只好给宰相吕蒙正等人下诏:“联将自焚,以答天谴。”

这里的“自焚”以答天谴,显然是气话了。太宗自然不会真的去自焚,他这么说的主要原因是表达一种态度,让朝臣知晓他的诚恳和忧心。

比如,皇帝在祈雨仪式前,一般会减膳、避正殿等各种措施来表达诚意,不过就是一种仪态而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故意做出的“姿态”对降雨本身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但却仍然有一些特别的意义。

正如一些专家认为的那样:“现在被认为是迷信的观念,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无疑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灾害祈祷、上书言事、减膳避殿、大赦天下等与之相关的一切理论被认为是从导致灾害发生的根源上杜绝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弭灾目的的最佳措施,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具体灾害的赈灾。”

精神鼓舞,在某些时候,真的无比重要。

古代的当权者深谙此道,所以才会孜孜不倦地“表演”着这些诚意。

  • 祈雨前先向咨询一下大宋“气象台”

北宋统治者对天文学是相当重视的,宋代皇帝三令五申,禁止民间、官员以及士兵等群体私自修习阴阳、天文之书,任何人都不得妄说阴阳卜筮鬼神。

所以,当出现天文异象时,解释权只有朝廷的天文官,旁人谁置喙一句,都是犯法的。

同时,对于天文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宋朝廷管理也十分严格。严禁他们泄漏天文机密,禁止这些天文工作人员离开中央到地方任职,以防泄露天象信息。

可想而知,皇帝祈雨前,是一定会咨询这些天文工作人员的。

这样,皇帝通过天文工作者对天象的预测来选定祈雨日期,“求雨”成功的概率就大得多了。

希言说

宋代的司天监,每天都会将气象信息上报给皇帝。

而且,这种气象信息只有包括皇帝在内的极少数人知道。

为啥要这么保密?

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强统治者“天人感应”的神秘性。

这个原因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幼稚”,但在古代,却是统治者增强自身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1.《祈雨是迷信,但为啥宋代的皇帝们祈雨那么灵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祈雨是迷信,但为啥宋代的皇帝们祈雨那么灵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1217.html

上一篇

关于p社宋朝我想说北宋灭亡以后,为何宋人竟然会认为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下一篇

90后的宋朝生活,干货看这篇!“90后”女孩自拍视频聊宋词

一场宋朝的雨看这里!宋词里的“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已下了千年,湿了岁月也湿了眼眶

一场宋朝的雨看这里!宋词里的“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已下了千年,湿了岁月也湿了眼眶

一场宋朝的雨相关介绍,下了一场秋雨。中秋节过后,大雨继续下。外地来的游客说要去看《轻轨贯穿楼》,不知为什么看完了,脸都僵了。 我看到他那脸色,我也觉得好烦。这感觉来得莫名其妙,我们都说不出任何理由。于是就想起前几天读过的一...

关于一场宋朝的雨我想说沁人心脾!夏日炎炎,来一场瓢泼大雨,读一首雨的诗词

关于一场宋朝的雨我想说沁人心脾!夏日炎炎,来一场瓢泼大雨,读一首雨的诗词

一场宋朝的雨相关介绍,你好,这里是张秋心。欢迎来到“每天读诗”栏目。 最近真的越来越热了。 站着、走着、坐着、躺着,还是觉得烦闷。拿一把扇子,挥动胳膊,确实有些风,但这点风带来的爽快非常有限。 来一场雨吧,来一场大雨,来一...

关于一场宋朝的雨我想说宋词里最深情的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千年,醉了岁月,湿了眼眶

关于一场宋朝的雨我想说宋词里最深情的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千年,醉了岁月,湿了眼眶

一场宋朝的雨相关介绍,文/张康康 第一条号“文化小吃店”:欢迎写文人、读诗、讲故事、只讲文学相关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远游的意义,只想背起背包,背井离乡,逃到远方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谁知道,一转眼很多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