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扬州铜镜。
唐代作为古代中国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外,手工业也极为发达。其中铜镜制造工业就是在唐朝达到了全盛期,无论在造型风格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是华丽精致、雄健豪放、异彩纷呈,呈现出盛唐的恢弘气象。
唐代扬州铜镜
在唐代,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是铜镜的制造中心,也是唐朝贡镜的最大产地。当时的扬州铜镜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流行度极高,商贾巨富无不以拥有扬州的铜镜为时尚。扬州的铜镜,俨然就是那个年代的“LV”潮牌。
01
扬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在西汉时就是广陵国的国都,隋唐时期更是被建设成为国家化的大都市。在唐代,扬州是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当时一度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政治经济上的地位造就了手工业的繁荣,其中制镜业的发展尤其迅速,使扬州成为唐代铸镜的重要产区。
扬州
据《唐六典》卷三、《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扬州贡“青铜镜”。其中最精致的当推“方丈镜”、“江心镜”和“百炼镜”,都是专为皇室特别制造加工的。从唐中宗到唐德宗时期,扬州上贡铜镜的历史绵延了一百多年,在唐玄宗开元、天宝时达到巅峰,当时流行歌谣:“潭里车船闹,扬州铜器多”。而铜器中最重要的就是铜镜。
当时唐代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流行的铜镜,后来在扬州几乎都有出土。包括“打马球菱花镜”、“海马葡萄纹镜”、“双狮纹方镜”等,现在都是极为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各种尺寸、平面、凹面、凸面一应俱全。花纹精美,结构工巧,证明唐代扬州铸镜工艺水平已经相当之高。
02
唐代的诗人们,大都喜欢以诗言志,遇到了什么社会现象,往往以此为题赋诗。其中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是其集大成者。每遇不公之事,都要写诗来感慨一下。
白居易
扬州在为皇帝生产贡镜的手工上要求极高。唐代扬州学者李肇在《国史补》有如下记载:“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造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古代五月初五,是一年当中的“至阳日”,认为这一天的中午,在长江的江心处,浇铸出来的铜镜是最佳上品。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路过扬州,作《百炼镜》一诗,有“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的句子。白居易写此诗的本意,虽然是批评为了赶制贡品、劳民伤财的现象。却也真实反映出了当时扬州铸镜工艺的严格与高超。
唐代朝贡
此外,还有韦应物“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姚合“铸为明镜绝尘埃,翡翠窗前挂玉台”;杜牧“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李廓“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等,都是唐诗写铜镜的名句。唐朝人途经扬州,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去选购几面扬州特产的铜镜。就像现在的人如果去巴黎,必然会到香榭丽舍大道的LV专卖店去买包一样。
当时市面上的铜镜,售价基本在三千到五千钱之间,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在5000~8000元。如此昂贵的价格,还常常供不应求,属于货真价实的“奢侈品”。
03
盛唐时期,扬州由于位于大运河畔、南北交通要道,城池规模大,人口数量多,加上交通便利,与全国各地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也使得扬州生产的铜镜量大质高,并且在纹饰上摆脱了前期铜镜纹饰的拘束,出现了自由豪放的新风格。其纹饰、图案风格华丽多样,为研究古代文化、神话故事、诗歌发展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唐代扬州铜镜··南京博物院
精美的扬州铜镜不仅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帮助扬州进一步巩固了其“扬一益二”的经济地位。
1.《【lv和唐朝】专题大唐故事|一千年前的“LV”》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lv和唐朝】专题大唐故事|一千年前的“LV”》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6404.html